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传媒上的评论所评论的事实,要与人民群众有密切的关系.是群众欲知、未知、愿知的事。新闻传媒上多反映群众的意愿、群众的要求、群众的利益,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必然会得到他们的喜爱,刊登在浙江省《宁波日报》2002年5月28日上的《再反一次党八股》一稿.就是一篇受到群众欢迎的好评论。这篇评论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新闻报道、领导讲话、机关公文以及会议中的八股现  相似文献   

2.
我很欣赏《农民日报》2001年3月10日的评论《平均数代表不了大多数》。它荣获第1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决不是偶然的。随着社会的前进,人们已习惯于用精确的数字来说明各种问题,这是一个进步。但是,怎样看待数字,还有文章可做。这一点,许多人并没有想到,往往以为数字一引,就万事大吉。《农民日报》这篇评论,题目鲜明实在,好似一副清醒剂,使受众读者颇有启迪。这篇评论,题目来自当时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在一次会议上讲的一段话。作者结合形势和实际情况,敏锐地抓住会议上的有效信息,调动平时的积累,迅速推出这篇评论,有力地宣传了领导同志的讲…  相似文献   

3.
北京日报记者赵红、通讯员滕四波写的通讯《应该发生的故事》,得到了读者的好评.此文五月二日在《北京日报》发表后,很快新华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并配发了评论.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看到这篇通讯后很高兴.他说,这篇通讯内容和文字都很好,希望报纸今后多抓一些这类报道. 这篇两千七百字左右的通讯,为何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它有哪些特点呢?我以为,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平凡中见深  相似文献   

4.
上海电视台在去年11月21日播映了一篇电视评论:《三千户居民为什么买米难》。这篇评论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来信热情赞扬电视台为群众评理解忧,做了件好事;有的来信反映他们那里也有类似的问题,要求记者去拍片子。11月27日,电视台又播出了《三千户居买米难得到解决》的新闻片。拖了半年的问题,电视评论播后一个星期就解决了。这篇电视评论为什么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5.
一、创意服务创造价值 “新闻集聚用户、服务创造价值”,在这方面,《廊坊都市报》进行了一些尝试. 2013年4月,与廊坊市政府12345市长专线电话办公室合作开办《市长专线》栏目,从每周一期增至每周三、四期,针对性强,倾听民声,为民服务,主要为政策类、服务类及生活类内容.三年来,栏目累计发稿800余篇,不仅为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也有效配合了部门工作,搭建起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成为拓宽市长专线为民服务功能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党的报纸既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工具,又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和政府要通过报纸与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联系,教育群众,引导人民前进,人民要通过报纸反映自己的愿望、呼声和要求。如何发挥报纸在党、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无锡日报》从去年1月以来开办的《市长信箱》,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到目前为止,这个设立在报社门口的信箱已收到市民信件1685封,由市长、副市长批阅和处理的信件300多封,在《无锡日报》上发表市长给市民的复信63件,围绕市长信箱所反映的重大、热点问题所作的报道和文章80多篇。设立《市长信箱》是由报社编委会提议,经过市政府成员会议慎重讨论决定的。去年1月下旬,刚当选为无锡市市长的王宏民同志约见报社负责人,明确提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媒上的评论所涉及的事实,要与人民群众有密切的关系,是群众欲知、未知、愿知的事。只要新闻传媒上多反映群众的意愿、群众的要求、群众的利益,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必然会得到他们的喜爱。《宁波日报》2002年5月28日刊登的《再反一次党八股》一文,就是一篇受到群众欢迎的好评论。这篇评论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八股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主题尖锐,概括准确,文笔犀利,结构严谨,有较强的战斗性和说服力。评论刊登后,对促进新闻宣传改革和转变机关作风,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从写…  相似文献   

8.
甲:今年“两会”期间,我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一篇好文章《上下一心打好今年改革攻坚战》(3月10日一版),结识了它的作者“任仲平”。 乙:出席人大会议的徐州市市长王希龙说他拿到报纸,就一口气将它读完,尽管它长达6000多字。许多代表、委员在小组会的发言中多次提到此文,“上下一心”这四个字成为本次会议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甲:据了解,一些中央领导同志在这篇评论见报的当天,就给予很高评价。中宣部的领导也提出了表扬。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说:好的翻译使读者“对原作无限向往”,坏的翻译则“消灭原作”。汪晴、飞白翻译并撰文评述的《勃朗宁诗选》引起了读者对勃朗宁的极大兴趣。这不仅是因为译者以通畅传神的译笔试图最大限度地传达原作风格,而且还因为(与一般诗选不同)译者几乎为每一首译诗都撰写了一篇精彩的阐释评论文章,从而在以难解著称的诗人勃朗宁和我国读者之间搭起了一座理解沟通的桥梁。于是我想:不仅是翻译,好的评论也可以使读者对原作无限向往,而坏的评论当然也可以消灭原作。 在我国,许多读者曾为勃朗宁夫人的爱情故…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媒上的评论所评论的事实,要与人民群众有密切的关系,是群众欲知、未知、愿知的事.新闻传媒上多反映群众的意愿、群众的要求、群众的利益,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必然会得到他们的喜爱.刊登在浙江省<宁波日报>2002年5月28日上的<再反一次党八股>一稿,就是一篇受到群众欢迎的好评论.这篇评论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新闻报道、领导讲话、机关公文以及会议中的八股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主题尖锐,概括准确,文笔犀利,结构严谨,有较强的战斗性和说服力.评论刊登后,对促进新闻宣传改革和转变机关作风,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2等奖.从写作上来说,这篇评论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无锡日报》有点象无锡菜:甜味多了些,辣味少了些。”读者1987年12月24日致函《无锡日报》领导时这样写道: “批评批评大饼店,教育教育小青年”。这是群众近日评论无锡市有关新闻单位批评报道时赠送的一付对联。  相似文献   

12.
评论的争鸣     
《人民日报》“每周论坛”专栏就“整人”问题先后发表了3篇评论:第一篇是1988年8月21日《治治整人的人》,第二篇是1988年10月17日《也谈“治治整人的人”》,第三篇是1988年12月4日《就该治治整人的人》.这3篇评论,有一番争鸣。先看《治治整人的人》。评论说:“整人的人,手中大都掌有一定的权力,打着‘组织’的旗号,驱使势利小人,仗势整人。”“对于整人的人,当然要教育,但也要看到教育的作用有限。对于他们,最有效的莫过于绳之以法,使他们占不到整人的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报纸上有篇评论,题目是《少用粮能否多产肉?》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看了以后告诉报社:这篇评论有片面性。评论中讲:“提起饲料,有些人总认为离不开粮食。”中央领导同志认为,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性的。他说:难道猪的饲料能够离开粮食?提出发展配合饲料是对的;提倡在饲料中添加藻类、棉子饼、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  相似文献   

14.
刊登在《宁波日报》2002年5月28日上的《再反一次党八股》,是一篇受到群众欢迎的好评论。这篇评论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党八股”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主题尖锐,概括准确,文笔犀利,结构严谨,有较强的战斗性和说服力。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在写作上,这篇评论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概括准确,形象生动。评论文章一般说来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明思想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往往是概括的、庄重的。然而,概括并不排斥形象,庄重并不排斥生动,应力求概括性和形象化、严肃性与生动性相统一。一篇评  相似文献   

15.
党的报纸既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工具,又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和政府要通过报纸与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联系,教育群众,引导人民前进;人民要通过报纸反映自己的愿望、呼声和要求。如何发挥报纸在党、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无锡日报》从去年1月以来开办的《市长信箱》,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到目前为止,这个设立在报社门口的信箱已收到市民信件1685封,由市长、副市长批阅和处理的信件300多封,在《无锡日报》上发表市长给市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1993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战线》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也让评论员露露面》的小论文,讲了评论员署上作者姓名有这几方面的好处:一、可以互相竞争,提高写评论的积极性和文章的质量;二、不但不会降低评论员文章的“身份”,反而因评论员的知名度的提高而让人爱看,可以提高评论员文章的“身份”;三、可以给人以新鲜感,增强亲切感。近来,《工人日报》第三版“新闻评论”专栏.既让评论员署了名露了面,又使版面出了彩。  相似文献   

17.
浙江的《台州日报》6月21日2版刊登了目击新闻《令人气愤的“二道贩子”》和评论《要严肃处理“菜霸”》,群众争相阅读,反响强烈。有的说:“这是一篇切中时弊的好报道,它道出了我们三门县城2万名消费者的共同呼声。”有的说:“这篇报道不但为群众说了话,同时也给我们这些菜市场的管理人员壮了胆。”有的说;“我们衷心希望党报今后多登一些这样的报道。”群众为什么如此关心“菜篮子”新闻呢?因为家家户户都离不开“菜篮子”。“菜篮子”最能反映千家万户的情绪。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年报》2000年8月11日第8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农妇缉凶 警察何在》的评论文章,其中有这么一句:“7凶杀人恐怕在当地让群众听来已是耸人听闻,难道还有很多比这更恶劣的案件吗?”笔者认为,句中的“耸人听闻”当为“骇人听闻”之误。  相似文献   

19.
“论如析薪,贵在破理”。写论文,如同劈木柴一般,要把道理破开来讲。我们不是常说写评论要注重分析吗?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把评论的对象作透彻的分析,才能使主题思想得到发挥。举例来说吧。4月30日,《新华日报》发表一篇评论文章,题为《办实事贵在尽心竭力》。这虽然是个好题目,但如果不善于分析,很可能写成一般化的文章。比如:“什么是尽心竭力呢?”“就是一心一意,竭尽全力”,“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回答当然不错,但是作为评论文章来说还不能算达到合格的要求。因为这样论证,主要停留在字面上,没有把道理化开。《新华日报》的  相似文献   

20.
地市报要提高评论的质量,关键是要发挥自己所特有的优势,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独树一帜。我们以为这个特有的优势便是靠近实际,靠近基层;这个特有的风格便是一个“土”字.可以说:地市报一些好的评论都展示了这个“土”特点,土到好处便成文章,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选土题所谓选土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地市报靠近实际、靠近基层这个优势,选择一些贴近群众思想、生活和工作的评论题目。像《就是要彻底否定“文革”》(《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这样事关国家大局、负有历史重任的重型评论,我们地市报写起来就有困难。但是像《张家口日报》在全国获奖评论《在平均数字的后面》,就发挥了地市报的优势。这篇评论透过形形色色平均数字的现象,揭示出隐藏在它们背后的真相来。比如一个130口人的贫困山村,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