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童化作文"是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作文,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作文课程,使小学作文成为真正的儿童作文.在这"以童化之"的习作课程建构之路上,儿童精神得以彰显,童年生活得以丰盈,童年的内涵得以延展,童年正成为人一生成长的力量.本文试从"童化作文"课程建构的基点、向度、模块三个层面去丰富一个人童年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儿童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寄宿制学校并度过德性成长关键的童年期,凸显童年议题的重要性.农村儿童的童年有三个层面的德育价值,包括农村家庭中的情感童年、村落习俗中的文化童年、人类命运中的乡土童年.农村寄宿制学校使儿童脱离家庭、村落并进入集镇导致童年断裂,对农村儿童德性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宿而不家"的寄宿生活分离儿童与家庭使情感童年转向寄宿童年;"教化上移"的现代学校分离儿童与习俗生活使文化童年转向知识童年;"离乡离土"的寄宿 制学校分离儿童与村落使乡土童年转向城市童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应从三方面复归童年:通过"寄宿而家"关爱童年营造道德的寄宿生活;通过"教化平移"拓展童年生长的地方文化空间;通过"重建乡土"守护人类童年的乡土伦理根基.  相似文献   

3.
儿童哲学与童年哲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家”哲学,它们在人之成-人与人生的层面回答了人何以为“家”、如何在“家”与如何成“家”的生存论问题。儿童与童年的“家”哲学意涵,不仅说明它们在本源与存在的深度上乃是人之成-人及其所构成人生的栖居地,还显现出“儿童是诗人”“儿童是哲学家”“儿童是艺术家”等观点背后所蕴含的成“家”之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评读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新创作的儿童小说为引起,主要从儿童小说叙述方式中切入点和叙述视角的技术层面上,探讨典型儿童小说在创作上形成的、童年故事童年精神与成人创作理念相融合的一个无痕的二次元世界。即强调作品在贴近儿童心灵、附和儿童精神的同时,将成人作家所拥有的人生经验和思想积淀,潜藏在浅显朴拙的故事背后。并以此建构儿童小说的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5.
“童化作文”是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作文,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作文课程。使小学作文成为真正的儿童作文。在这“以童化之”的习作课程建构之路上,儿童精神得以彰显,童年生活得以丰盈,童年的内涵得以延展,童年正成为人一生成长的力量。本文试从“童化作文”课程建构的基点、向度、模块三个层面去丰富一个人童年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蒋欣 《教育》2012,(31):50-51
童年有着自己的"美丽时空",教育者应小心翼翼、无微不至地"关怀"儿童心灵……作为有良知的教育者都有义务在教育教学中为孩子考虑,让孩子活在自己的年龄中,把童年还给孩子。追问:是谁让儿童生态缺失在语文教学中,儿童生态的缺失会让许多有识之士痛感困惑和迷惘,笔者曾经看到这样一个片断:一位老师在执教二年级课文《夕阳真美》时,文中有  相似文献   

7.
<正>童年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最重要的人文资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发现并挖掘儿童灵性的童年资源,聆听儿童灵性的语言、见解、思想,领略儿童创造的光芒,让其成为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并循着这些灵性的资源,创生出基于儿童的教学,从而在守护儿童童年生态的同时更好地引领儿童成长。一、捕捉童年经验资源——共享个体性思考【案例】学习了"认识周长"第一课时后,我为学生安排了一个微型研究活动:测量一棵大树树干的周长,并在记录单  相似文献   

8.
振兴儿童的课外阅读,落实和推进"书香校园"、"书香童年"建设,从实践操作层面上来说,我们觉得,就是要切实解决好儿童"爱"课外阅读和"会"课外阅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态课堂应该是极具个性化、人文化、多元化的理想课堂。我们呼唤的"生态课堂"应该是回归自然和生命,流淌着挚爱和真情,唤醒灵性和天赋的绿色课堂。生态课堂撑起儿童成长的美丽天空,塑造儿童成长的金色童年。一、沁人心脾的"摇篮曲"  相似文献   

10.
童年,儿童生命里一段最美的时光。学校教育就应该给孩子创造与童年的"美丽的遇见",为儿童提供一种自然而温暖的童年生活。童真教育是离儿童童年最近、最适切儿童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儿童的成长就是发展。儿童要健康良性地发展,需要良好的成长文化,需要教育对童年进行理想的文化设计。这是确保童年良好生态的需要,也是教育之必然。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可分为"天生的"与"文化的"。所谓文化的发展,"不只是文化经验的掌握,也是文化行为的形式与习惯的养成,以及这种文化的推理方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的红色儿童歌谣作为配合当时革命斗争的一种宣传鼓动式的创作,长期在政治和社会层面被一再解读,其童年性指向一直被遮蔽。作为儿童文学,红色儿童歌谣的创作在潜隐的层面和儿童的精神心理世界是相通的。从儿童的精神、心理需求角度入手,可以把握红色儿童歌谣与儿童文学传统的承接以及由此而呈现出的童年指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发展"、"理性"、"自然主义"、"普遍性"等核心概念基础之上的传统童年研究,受到新童年社会学的强烈批判。作为童年研究的新范式,新童年社会学提出重新看待童年:把童年看做社会建构;童年是社会结构形式;童年是社会分析的基本单位;从儿童自身的角度来研究儿童;儿童是能动的创造性的社会行动者,以上构成新童年社会学的理论特征。作为一个理论综合体,新童年社会学呈现四种研究取向,即社会结构的儿童、少数群体的儿童、社会建构的儿童与部落儿童。其研究取向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它们的相似性要比其显而易见的差异要重要得多。作为尚在形成中的新童年社会学,具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仍然有很多障碍需要克服,面临挑战的同时显现出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童年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国际上发展已有四十余年的时间.目前童年哲学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是一个有核心主题,但边界较为模糊,有着很大开放性的研究领域.研究者从哲学的视域对于童年理论作出了批判性反思与创造性阐释,如对童年缺陷论、社会-文化的童年理论等进行反思,从时间的本体论与"生成儿童"等思想来重塑童年观,主张发现儿童身上所隐藏的诸多能力,探究童年的内在与外在价值,并重构儿童与成人间的关系等.这些研究对于当前教育学领域潜藏的童年理论有着较大的挑战,有助于教育领域对童年本质与价值的理解、对教育目的的定位、对师生关系的理解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作为看守和构建儿童"数学大世界"的小学数学教师,其主要使命和神圣职责是将"童年"放于数学教育的核心位置,实现数学的知识增长、文化熏染、品格濡染与儿童的文化发展、心理成长、生命生长的同构共生;努力提升数学教育的儿童文化品位,极力打造儿童数学教育的"理想国",进而让儿童数学的"文化生态"走向敞亮与澄明。  相似文献   

16.
听见童声     
现代生活方式破坏了童年生态,孩子们生活在大人的世界,加之学校教育进入了应试时代,分数、升学等占满了孩子的时间。"为了孩子的安全""为了孩子的前途",一群大人牵养着一个孩子,看管着一个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应该重建童年生态,倾听天籁童声,让我们的校园处处有童年的歌声、书声和笑声……一、靠近孩子才能听见童声对于儿童而言身体距离决定精神距离,而对于成人而言精神距离决定身体距离。这是因为儿童的动物性要远远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的"儿童文"和"儿童相"聚焦于儿童童年生活之常态,在个人性叙述及客观性描述上,构成别具一格的童年民族志文本。丰子恺童年民族志的描述智慧,体现为一种"童心"和"艺术心"互补的主、客位书写策略。其主要以"画"的形式的童年民族志"撰写"之特色,或将引发对民族志"再现儿童的方式"及其潜在书写意识等问题的进阶探讨。  相似文献   

18.
童年禁忌是成人社会基于儿童成长的社会、文化、价值期待所建立并体现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禁制的统称。禁忌不仅对于儿童,而且对于成人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童年与禁忌是共生的关系,禁忌一方面推宕着童年,另一方面又催熟童年。由此可见,成人对儿童设置的禁忌本身是矛盾与割裂的,导致延长儿童的童年以及希望儿童早日成熟的矛盾与割裂,使得童年的历程充满了冲突与痛苦。童年禁忌本质上是成人对于儿童的规训,集中体现着成人与儿童权力关系的纠结。  相似文献   

19.
在制度化学校教育的场域下,标准化童年的生产可以从观念形态与现实存在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在观念形态方面,源自西方的现代儿童观自五四时期输入中国,籍由学校教育获得合法性,中国本土的儿童观遭到全面批判,标准化儿童观风行。在现实存在方面,通过童年的定位、标准化经验的输入、童年的测量共同生产了标准化的童年。从观念上重新挖掘中国本土性的童年内涵,从实践上探索打破一统天下的制度化教育的方式或许是走向非标准化童年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20.
少儿散文创作中的"童年之我的角度"主要指作家在创作心理上应最大程度地复归到自己的童年状态,尽可能地以童年的"我"作为表达的主体,以此为出发点,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审美体验、感受和认识,以达到与儿童的精神联系与对话,并最终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为了更好地丰富和提高少儿散文创作,除了"童年之我的角度"外,还应该有"成人之我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