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文献的产生和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发展关系密切。将保山地方文献的产生发展融入到保山的历史文化变迁中加以考察,探讨了保山地域文化变迁影响下的保山地方文献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保山地区地方文献建设现状与地域文化建设需求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严重制约着地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结合云南省“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和“桥头堡”战略决策部署带来的重大机遇,从四个方面提出文化建设视野下保山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保山多年从事史志编修工作,接触大量史料文献,有所新的发现后编撰而成该文,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系统性。为广大学者研究、弘扬保山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更注了《汉书·地理志》中的“类水”和《华阳国志·南中志》中的“溪”即是同一条河──今保山瓦窑河,这是对考证确立西汉所设不韦县治在今保山坝东金鸡村的关键一条河;以及明时所设凤溪长官司应在今保山老营等的进一步佐证。  相似文献   

4.
文薇简介     
《保山师专学报》2008,27(1):110-110
文薇,女,汉族,1956年12月生于重庆北碚,毕业于昆明师院(保山文史班),大学本科学历,教授,中共党员,现任保山师专中文系党总支部书记。在学校主要担任现代汉语、教师口语、汉语语法学、对外汉语、交际礼仪等课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普通话与方言研究、方言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普通话教学及测试研究、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研究等。专著为《保山方言志》(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口语教程》(副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保山地区志》汉语方言部分(主撰,商务书局)、《普通话学习及测试实用手册》(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周易》原本为卜筮之书,后经历代圣贤的传、注、释、译等,逐步演绎成一条内容广阔的易学之河,留下的文献典籍数以千计。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象、数、理、占四位一体的理论体系以及丰厚的学术思想,加上不同的学术流派,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等各个层面。本文通过对易学文献的简要梳理,对易学文献学术流别的阐发,进一步说明,通过对易学文献的深入研究,对于破除迷信观念,锻炼人们的理论思维,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世界现和方法论以及了解中国哲学的内容与发展过程,理解和把握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都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以来,宁夏大学整合学科资源,创新服务政策,在引导学科交叉、组建服务团队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若干个以服务地方发展为主要导向的特色学科群,为提升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水平起到了引领、示范与带动作用。民族学学科群成为地方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催化剂。《回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做大做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对策研究》《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和《中阿文化及经贸交流咨询报告》等"回族学、西夏学、阿拉伯学"重大研  相似文献   

7.
保山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面临生存和发展双重竞争,要实现“二五十”目标和跨越式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而这个特色,必须紧紧围绕保山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来准确定位,加强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议,以及特色师资建设,最终培养出具有保山学院特色的各级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8.
全面系统深入地整理与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古籍,必须重视地方联合古籍目录的编纂。整理河东地区的古籍文献于一体,凸现地方性特色,是对河东地区地方文化的一次全面的探索、挖掘和梳理。其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河东地方文化的研究,促进地方文化经济基础建设的发展。该项目还具有传统与现代结合、跨学科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明清两代《彰德府志》有七次编修,嘉靖《彰德府志》是第一部,也是流传最广,好评度最高的一部。崔铣编辑的府志之所以被后世称为海内名志,有其价值所在。从嘉靖《彰德府志》为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文献支撑的角度来看,编者崔铣以"备物垂轨"为宗旨,在府志编修过程中特别注重文献的保存,这对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黄兴旺)6月28日《,保山师专学报》地方文化专栏专家座谈会在保山师专新校区图书馆3楼会议室召开,保山市文化界15位专家学者、保山师专哀牢文化研究会的负责人及学报4名编辑人员参加了座谈。学报要向精品化方向迈进,必须首先逐步实现栏目的精品化,即做到栏目设  相似文献   

11.
《寻根"腊罗巴:昌宁彝族民俗文化考察"》一书以梳理昌宁县彝族"腊罗巴"民俗文化的源流脉络,突出保山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以翔实的内容,丰富的史料、流畅的文笔、生动的形象,向读者展示了昌宁彝族"腊罗巴"源远流长的历史、古朴而又独具地方特色的丰富民俗文化;从立足西南边疆地区彝族民俗文化,突出地域特色;资料详实,系统性强;视角新颖,综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分析细致,论说精当;行文简洁流畅,通俗易懂等五个方面谈谈拜读该书后的一些心得,以待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冯健男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2):51-57,46
从时代生活的反映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内蕴二者交叉的视角,评析了《莫须有先生》前后二传文本的生成、作品的主题及其艺术品位,指出:前传的创作受过塞万提斯和庄子的影响,是一部愤世忧国之作、悲天悯人之书;后传系反映作者在抗战时期所经所的真实生活的“自传”,体现了深刻的民族精神;前传近《庄子》,后传近《论语》,均系“文化小说”,均具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人们充分认识到地方文化育人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尝试从山西省地方文化中深度挖掘与化学相关的资源,主要包括自然景观、饮食、化工产业、文物古迹和文献古籍等,鼓励中学化学教师将这些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充分融入教学情境、习题、STSE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等方面。地方文化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理解和兴趣,还可以大力弘扬和发展山西省地方文化,实现学科育人与文化育人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14.
毕节地区地方文献具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方性强和民族性浓厚等特征.文献建设中的重点应该是与本地经济科研相关的文献资料、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和收集历代地方人士著作及其作品的研究资料,以期建成全省甚至全国某一方面的特色文献资料中心.成立地方文献开发组织,广开收集渠道,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设立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实现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让地方文献发挥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地方特色数据库是指充分反映本地区具有的地方文献和数据资源特色的信息总汇,是图书馆在充分利用地方文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本馆特色的可供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库。在图书馆向现代化、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中,地方特色数据库既是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性工作,它构成了此馆与彼馆的本质区别,必将成为地方图书馆今后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1 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地方文献是其它类型文献无法代替的。各地区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对象和党政领导部门所采取的种种决策无…  相似文献   

16.
郭旭 《教育文化论坛》2019,(2):126-129,140
《贵州书院史》以贵州书院与地方文化变迁为历史视阈,深入研究了贵州书院文化的发展和流变,深刻揭示了贵州书院历史变迁的动因、贵州书院时空分布及基本特征、贵州书院的讲学风采、贵州书院在近代中国的嬗变、书院文化对贵州社会历史发展和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贵州书院史和贵州教育史的研究奠定了相当的基础,是区域书院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7.
地方文化与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库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文化是各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化资料是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和发展的基石。建设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主要途径有:拓宽收集渠道;加强科学管理;完善人才结构;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努力形成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新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发展。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和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育一代新人,建设好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强国,就成为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9.
毕节地区地方文献具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方性强和民族性浓厚等特征。文献建设中的重点应该是与本地经济科研相关的文献资料、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和收集历代地方人士著作及其作品的研究资料,以期建成全省甚至全国某一方面的特色文献资料中心。成立地方文献开发组织,广开收集渠道,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设立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实现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让地方文献发挥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郭平丽 《考试周刊》2014,(35):11-12
《金陵文化》教材是由南京教研室编写的供南京市所有小学高年级学生使用的地方教材。由于所有内容都具有浓厚的南京地方特色,教师怎样才能使教学更具有地方特色呢?文章认为,教师要充分解读教材,找出教材中进行师生对话的"话题";立足目标,凸显区域性;在活动中展示个人才艺,体现地方特色;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灵活运用地方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