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副词相对于动词,形容词具有语法和语义上的从属性,按照副词的形式定义,并主要结合现代汉语的实际情况,语用中副词以外其他词类成员进入副词位置和某些词词单位离开副词位置前移的现象,分别可以从词类交叉理论和词类过渡理论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2.
从历时角度考察"简直"的演变轨迹,可以发现,"简直"由形容词性并列词语演变到语气副词,其中经历了有标记和无标记形式并存和竞争的阶段。"简直"语法功能由陈述到修饰再到语气副词的语法化过程,也是其逐渐凝固为一个词的词汇化过程和主观性意义增强的主观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个语素意义抽象化且有共性以及发生的重新分析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谈"一点"     
"一点"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常用词语,但其用法却相当复杂.可与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词类组合,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本文从"点"入手,分析"一点"的多种词义和句法上的不同搭配,以及其重叠式"一点点""一点一点"在句法语义上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潘伟斌 《家教世界》2013,(7X):162-163
"偏"从形容词逐渐转变为程度副词"最,特别",范围副词"独,只",以及时间副词"正好",意义虚化,语法功能加强。而当"偏"发展到用以表示"故意要做某事"时,已完全演化成了一个语气副词,这种用法,现在仍保留,并且成为了"偏"最常用的用法,此演变受语义演变,句法结构,语言环境以及同源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英语词类分为十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介词,连词,感叹词和冠词。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中的一些词通常有一词多性现象,即一个单词由某一种词类转用为另一种词类。这种现象便叫做词类转换。  相似文献   

6.
随着"~性"用法的不断丰富,"性"作为名词性和区别词性后缀在理论上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从句法结构上看,有些带"性"词接受了程度副词的修饰;从语义上讲,这些带"性"词具有明显的程度义。由此我们得出"性"也是形容词性后缀。"性"词缀在这三大词类之间的功能游移,一方面是其自身的语素义决定的,另一方面由名词、区别词、形容词这三大词类在连续统上的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到家"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语法单位。《现代汉语词典》和部分学者将其定性为形容词和副词。本文从词的凝固性、韵律特点以及形容词特征三个方面对"到家"进行考察,发现"到家"并不符合词的特征。"到家"有向形容词和副词发展的趋势,但是至今尚处于发展的过程中。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到家"的意义演变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半天”一词在现代汉语尤其北方方言中应用广泛,可作为量词使用。在灵丘方言中“,半天”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在语句中位置灵活,句首、句中、句尾均可出现,可以表达醒悟、意外、怀疑和讽刺等多种语气,可以与其他副词共现,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语气副词“半天”是“动词+半天”构式的省略用法。灵丘方言中的语气副词“半天”是由其它词类虚化演变而来的。在“半天”虚化为语气副词的过程中,语境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到家"是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存在的一种具有多重身份的语法单位。在语言历时演变的过程中,"到家"经历了一个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逐渐由一个动宾词组演变为一个形容词,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虚化为一个程度副词。本文将探讨"到家"在历时演变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形容词和程度副词的用法以及共时平面上两类词的语法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端的"是近代形成的一个语气副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是由同义副词"端"和"的"复合而成,宋代时期发展成为一个表示肯定、强调语气的副词,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表疑问的语气副词。北宋时期"端的"一词出现名词形式。副词"端的"作状语,可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也可以修饰形容词;还可以修饰谓词性代词。  相似文献   

11.
标记词是汉语中一个特殊的类,其主要功能是标记功能。通过从三个平面和历时演变的角度,我们着重考察了标记词"好"与副词"好",发现二者在句法分布和语义特征上截然不同。因此,我们主张把标记词另立为一个独立的词类。  相似文献   

12.
汉语程度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修饰等级性谓词,包括形容词、心理动词和部分动词短语,其中"程度副词+A+VP"是讨论的热点问题。虽然前人研究已经对句法结构和A的词类发展进行了讨论,但是我们发现这一格式中的形容词在句法和语义上具有内部差异性。形容词和VP之间的关系包括动宾关系、动补关系、状中关系等,VP的地位包括A的内部论元和外部论元。根据这些差异分出四类形容词,并且对"好V"的语义特征和词汇化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3.
从词汇主观化的视角研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名转形词义演变现象,重点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探讨名转形词义演变的具体表现。从语义方面提出:名转形过程中,受词汇主观化影响,义值中的具体客观义有一部分则进入潜隐状态,而陪义中的内在评价义得到凸显进入显性状态。在义位内部的微观结构中,义素有增、减、替换的变化,部分限定性义素进入中心义素的位置得到凸显,而类义素则进入限定性义素的位置,或者脱落,或者扩大化。从语法方面提出:在汉语词类连续统中,名转形词义演变涉及语法功能的游移,由名词到形容词经历了从结构"名词1+名词2"到"程度副词+名词1"的变化过程。在语用方面提出,名转形词义演变,在语用功能上发生了由指称到修饰再到陈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中,词汇根据其在句中的功能不同而被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并且具有完整词汇意义的词,例如,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叫功能意义。实词属大词类,虚词属于小词类或叫次要词类。英汉两种语言对词汇的分类差异不大,但由于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两种语言进行转换时,在词义的表达和应用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翻译时不能低估这些虚词或者小词。一、冠词在句中,冠词有时仅起语法上的作用。例如,用在形容词的最高级前和序数词前的定冠词,有时能使所限定…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终于"、"总算"、"总归"因其在语义上的共同特征可以聚合成一个语气副词类型——归结义语气副词。本文考察了归结义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认为它们具有表述功能、强调功能和元语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的三个层面来看,江西新余方言中单、双、三音节形容词与对应的普通话形容词相比,带有其自身的特点。部分单音节形容词"A"为新余方言所特有或独有,且在词义和例词使用上与普通话有着一定的区别,入句时"A"则具有两个组合搭配上的特点。双音节形容词中,重叠式AA1与AA2都能与减量程度副词"有咩的"(有点儿)组合,但前者词义常为贬义,且二者句法功能不同;大部分"BA"都能变换成语义程度更高的"B咕BA"式;三音节形容词中,"A打A"有加强语气和提示对比的功能;"NBB"语义色彩鲜明,描述出了性质、状态、动作等的生动传神;"BBA"语义程度比A低,相当于"有点儿A",语用上表示不确定的估计和猜测,类似"好像有点儿A"。  相似文献   

17.
“然”作为形容词和副词的后缀,起源于古代汉语。《金瓶梅词话》的“然”尾词反映了明代中叶该类词的全貌:涵盖词类——形容词、副词、连词;根词种类——形容词、副词,还有名词、代词和动词,副词有普通副词、时间副词、肯定副词和否定副词等;口语词渐多。在汉语语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其"是高中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之一,它属于多义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极其灵活。采用穷尽式的调查方法将其用法主要归类为代词和副词。将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复指代词。副词主要分为:表委婉的推测语气副词,表反问的疑问语气副词,表希望、祈使、命令的语气副词和表假设的语气副词。与此同时,还对"其"的用法和词组进行了归纳总结,对虚词"其"的简析,对高中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国学者特雷尔(J.Trier)的“语义场理论”(TheTheoryofSemanticFields)认为,词在语义上互相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统。这个系统很不稳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总是在不断地调整、变化的。既然如此,就只有通过分析、比较词与词的语义关系,才能确定词的真正涵义。词只有作为“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才有它自己的“词义”,即是说,词只有在“语义场”中才有“意义”。英语中的功能词when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when在上下文中充当疑问副词或关系副词的功能时,其词义均表示时间概念,译为“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20.
形容词和副词在英语中是两种活跃的词类。由于有的形容词和副词在形式上没有区别 ,有的形式上像是副词 ,实际却是形容词 ,有的同一副词有着两种形式。弄清楚两者的词性 ,掌握其用法 ,在英语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一、词尾为 -ly形式上像副词 ,实际是形容词 :Ourteacherhasalovelyvoice.(我们老师有副好嗓子。)属于这类形容词的还有 :lonely ,likely ,deadly ,cowardly ,silly等等。二、词尾为 -ly既可作形容词 ,又可作副词 :Adailypaperispublished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