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中国画,自古以来均以临摹入手。有一定基础后,进而到真山真水中去写生,向自然学习,为"师造化"也。"造化"是自然,是宇宙、天地。这是学习山水画最最重要的途径,著名的山水画家都很重视"师造化",通过向大自然学习,以追求个人精深与大自然精神的契合统一,通过画作抒发自己个人的情感,并赋予大自然一种新的寓意。  相似文献   

2.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我国艺术创作的瑰宝,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造化"是创造的源泉,"心愿"是创造的过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对我国绘画艺术追求意境美最本质的概括。中国花鸟画之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的统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理论的典型体现。本文在阐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中国花鸟画意境美德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花鸟画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理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身即山川而取之”,意即指画家主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造出来源于自然山水,又高于自然山水的山水画关境。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哲学、画家的“师造化”实践、山水画的审美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山水画中人(画家主体)与自然的相融相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晚唐张墚提出的经典绘画理论,这一理论自提出以后,指导绘画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般认为,张垛“师造化”主要是指师法自然。而进一步从它的外延看,“师造化”不仅仅是师法自然,还应该包括师古人之“造化”和人品修能。三者之间相得益彰,“师”的目的是“得心源”,这样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5.
大凡作家下笔成文,出口成章,作为一个山水画家则应是胸有丘壑落笔成画,作家除了要学富五车之外,还要精通经史,有生活,山水画家亦然.不但要师古人,还要师造化,还要有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道"与"师造化"阐析黄宾虹的作品,认为其作品是有永恒的魅力,不在于他真实地再现了客观山水,而在于将笔墨直入于浑厚华滋的境界,表现出"雄浑"的大美。  相似文献   

7.
《匡庐图》荆浩,五代后梁画家,擅长山水,坚信"师造化"的传统,形成笔墨并重的绘画风格。《匡庐图》是一幅表现中国北方山川壮丽景色的全景图,画中用造型和构图塑造出山势险峻  相似文献   

8.
唐代著名画家张璪绘画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把它理解为"食桑之蚕"。齐白石老人曾说:"我象是吃了千千万万人的桑叶,才会吐出丝来"。绘画以形象反映外物,这是绘画创作艺术的特点,在绘画中以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中的事务委描写对象,必须按照客观对象的本来面貌来表现。但这里的表现,必须有作者的取舍,有想象和夸张,不能主观臆造,主观的东西必须合情合理,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相似文献   

9.
“师造化”是我国古代画论中颇为重要的理论主张之一,它对迄今一千多年的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一带着本民族泥土芳香的理论主张,人们不断称颂它的“进步”、“积极”和“贴近生活”。在人们看来,“‘造化’是自然、天地、宇宙,‘师造化’即以大自然为师的意思”,即是“画家从客观自然万物吸取创作原料,以反映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0.
皴法:这是山水画写生中画山石必须掌握的技法.历代山水画家创造的各种皴法,都是在"师造化"过程中逐渐累积起来的技法经验,是民族绘画中极宝贵的传统之一,值得珍视和学习.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美术创作与教学中存在着某些不重视写生的现象,这既不合乎绘画的艺术规律,也违背了中国绘画的历史传统。写生是山水、花鸟等以自然景物为反映对象的绘画艺术的基本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深厚的"师造化"传统,由此导致了宋、元两代写意画的出现,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推向了最高峰。写意与写生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写生对于当前的美术创作与美术教学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龚贤认为古人的画法是以生活为创作之源的,学画的人也应“心穷万物之原,目尽山川之势”,从观察大自然着手,再去借鉴古人技法,重视师造化和生活感受来突破前人的藩篱。龚贤这种力求创新的艺术思想,造就了龚贤不同凡响的山水画笔墨风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水画革新的出路在于找出艺术创作中的创新,而那些已经在艺术实践中达到艺术创新的大师们的做法无疑是可以被效法的。"李家山水"画中光的应用是"师从造化的传统"与借鉴的西画相结合的大胆实践,并形成了独特的"李家山水"样式,从而丰富了中国画的审美范畴。只有透彻掌握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特征,才能在广义"光"的基础上,借鉴西画中自然光的表现技法,实现不失传统意味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山水画家张垛提出的艺术观念。章法历来也为画家们所重视,它与心源也有密切关系。造化、心源与章法的关系对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绘画有重要意义,对今天的中国画创作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齐白石与张大千是两位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两人相识于北平画坛,时间大致是20世纪30年代。不过,两个人虽有交往,却不太深,而且互有成见,齐白石就曾三"刺"张大千。有论者说,张大千的画风变革可分为三个阶段:师古人、师造化和师我心。在最早的"师古人"阶段,张大千公然作伪,给自己留下一个抹不去的污点。那时,张大千临摹古人画风,师谁像谁,尤以临摹石涛为甚,造假水平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张大千作伪,让鉴别家、收藏家头疼不已,齐白石也深感不满。一日,齐白石在家作画,女佣送上一张名片。齐白石见过之后,说:"你只说我不在家。"  相似文献   

16.
范宽善山水,初学李成,继师法荆浩,和关仝、李成为五代、北宋年间北方山水画三个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三家鼎力,照耀古今,为百代之师”的山水画大师。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评范宽:“工画山水,理通神会,奇能绝世;体与关,李特异,而格律相抗。宽仪壮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好道。常往来雍(今陕西耀县)雒(今洛阳)间;天圣中犹在”。他的山水画艺术从“与其师人不如师造化”到“求其气韵”“得山之骨法”“创意自我”“功期造化”这种创新与继承,“以似为工”严谨踏实的宋人画风影响着后代山水画坛,并开启了后世山水画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的皴法 ,是历代山水画家外师造化、摹写真山实水提炼出来的语言形式 ,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皴法的程式化 ,即是艺术发展的规律性总结 ,亦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同时也是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山水画皴法的形式美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山水画的皴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外师造化、摹写真山实水提炼出来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皴法的程式化,即是艺术发展的规律性总结,亦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同时也是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以山水地质学的观点和方法,剖析中国古代诗歌和山水画中的地质科学内涵。指出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古代诗人和山水画家就在“外师造化”科学思想指导下,对大自然进行理性的剖析,把地质科学思想融入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创造出独特的作品,开创诗歌、绘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妙造自然"是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与自然审美关系的一个传统命题。"妙造自然"说以"天人合一"、心物交融的独特视野看待艺术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艺术内在的生动气韵与自然万物的内在生气的同一性,以及艺术家独立而超越的主观创造精神。"妙造自然"说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具有普遍的艺术创造原理的意义,堪称中国艺术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