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戒“吹”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一种爱“吹”的人,遇人则吹牛,凡事好吹嘘,人们形象地称其为“吹风机”、“吹鼓手”。  相似文献   

2.
浅论博物馆观众的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即是参加。权威的解释大概也不会比此解释更全面、概括。博物馆界有人认为:“博物馆的参与概念表现在观众对博物馆的参与和博物馆参与社会两个方面”。博物馆参与社会方面,是指博物馆站在合适角度干预社会某些活动,发挥博物馆在社会上的作用。而观众对博物馆的参与,我认为也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博物馆之友”这样的组织,组织观众中对中国博物馆事业有着贡献、作用或者热爱博物馆事业的人士关心、支持、爱护博物馆建设。另一方面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博物馆观众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博物馆事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国际博物馆目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Museum and Tourism)”,这是自1992年国际博协开始为博物馆日赋予主题之后的第18个主题。主题的内容,体现着博物馆人对博物馆发展现状的思考和对博物馆发展远景的把握。纵观历年的博物馆日主题,从“博物馆与环境”到“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再到“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所关注的内容和侧重点都在变化,  相似文献   

4.
荷兰国有博物馆走向"私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外国出现了有关“博物馆私有”化的动向。荷兰博物馆“私有化”,作为博物馆计划与管理的一种新的改革尝试,在世界博物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本文(荷兰国家民族学博物馆馆长史迪芬·恩格尔斯曼在1995年国际博协大会上的发言稿)对博物馆“私有化”的原因以及“私有化”过程中各种责任由政府向博物馆转移的复杂操作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私有化”不是所有权的私有化,而是管理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当今日本的生态博物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当今日本的生态博物馆:简要历史二十世纪60年代末生态博物馆的概念在法国出现;生态博物馆这个词来自法语écomusée,是生态和博物馆的结合。生态学或者经济学的词根“e c o”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词“oikos”,意思是“民家”。仔细考虑生态博物馆这个概念,它的展示方式遵循生活历史运动而来。在瑞典史堪森(Skansen)户外博物馆出现之后,这个运动就在“民家博物馆”的理念基础上并由此表现人们在岁月流逝中的生活和在广泛意义上的再生产。日本第一个户外民俗博物馆是日本民家聚落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在这一时期,户外博物馆开始出现在各个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的崛起带来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近年来经济发达的广东珠三角地区颇有加速发展博物馆的势头,提出了建设“博物馆之城”、“博物馆之区”的口号。以深圳为典型的年轻城市,藉博物馆建筑展现本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和形象的代表。多上快上博物馆项目,对文物大省而言尤可,文物资源贫乏地区必然面临“无米之炊”。在许多国家级大型博物馆和文物大省博物馆为城市锦上添花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湖北黄石市是解放后建立的新兴工业城市,现有城市人口475000人。1979至1984年,先后建立了“黄石市博物馆”、“大冶县博物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三座社会公共博物馆。这三个馆各具特色,黄石市博物馆是我国兴建的第一座矿冶科技史专业博物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是我国兴建的第三座古遗址博物馆,大冶县博物馆是地方志博物馆。这三座博物馆分别举办有“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文物陈列”、“铜  相似文献   

8.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历次修订博物馆定义时不断提前“教育”在博物馆功能中的次序,于2007年把“教育”最终确定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我国博物馆行业首部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于2015年3月出台,再次明确强调了博物馆的教育、研究和欣赏的功能,并且把教育放在了首位。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作用就是通过不同途径传播人类文明,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北京汽车博物馆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展与教虽然“殊途”,一样可以实现“同归”,并且依托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逐渐理清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思路,初步构建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字博物馆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从“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上网”到“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我国数字博物馆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渐步入了稳定的快速发展时期。为了总结和了解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历程,进一步推进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本文回首和梳理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大事记,力求以生动的事实和喜人的成就,展示数字博物馆这10年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会出现关于“开放型”博物馆的讨论  社会是否需要“开放型”博物馆在回答为什么国际上会出现关于“开放型”博物馆这个问题之前 ,必须提出另一个问题 :“社会是否需要‘开放型’博物馆 ?”如果环顾一下周围世界的博物馆 ,我们会发现 :80、90年代世界博物馆一个强有力的走势是博物馆进入繁荣时期 ,具体体现在 :博物馆的数字稳定攀升 ,藏品数量始终在增长 ,工作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展和成熟 ,公众和政府的支持逐步稳固。然而 ,博物馆也逐渐显露出它的种种不足 ,在融入当今社会过程中 ,它的作用受到了众多的挑战 ,人们对它的精英化偏好提…  相似文献   

11.
对数字化博物馆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已进入电子化、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数字化信息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技术无疑会对博物馆的工作产生深远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博物馆初露端倪,这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新的机遇。数字化博物馆是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使博物馆的结构与实现博物馆职能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也使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人员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及知识结构方面发生根本变化,对博物馆的工作来说具有挑战性。数字化博物馆是建立在国际互联网络基础上的“网上博物馆”,亦称之为“无墙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自1933年梅尔顿提出“博物馆疲劳”(Museum Fatigue)的概念以来,如何在开展博物馆教育、尤其是在布置陈列方面克服造成疲劳的因素,一直是博物馆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博物馆疲劳”的涵义所谓“博物馆疲劳”,主要指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逐渐出现的精力耗竭,注意力涣散,认识活动机能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  相似文献   

13.
近日,沈阳市有三家私人博物馆经省文化厅正式批准,在沈阳市民政局注册,它们是“赵琛广告博物馆”、“华夏饮食文化博物馆”和“沈阳年轮艺术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的主要职能是对藏品负责还是对观众负责已成为现代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重大区别,这体现了博物馆从“物的关怀”到“人的关怀”的根本性转变,也预示出博物馆工作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与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是“物”,但博物馆职能的实现离不开人。博物馆如何利用新技术,发挥其“教育、研究、欣赏”功能成为值得思考的话题。本文结合移动终端、网络服务、定位服。务、移动社交等随新技术、新媒体发展而产生的概念,参照国外博物馆在移动应用上的实践,结合国内博物馆现状,试图从理论与应用层面上勾勒出“智慧博物馆,我的博物馆”系统,以期为提升博物馆、文物与观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多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博物馆总体规划和技术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博物馆的信息化包括了博物馆信息化和数字化博物馆两大部分.数字化博物馆是在博物馆信息化基础上的一种质的提高和升华.   一、博物馆信息化的特殊性   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从1984年5月成立“电脑组“,开始规划博物馆的电脑应用工作.十余年的探索体会到博物馆信息化具有以下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种信息技术运用于博物馆,产生了数字化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概念。但在这一过程中,经常看到“技术导向”的建设思路导致与博物馆的功能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博物馆观众和管理人员的调研,结合国内外博物馆智慧化案例的分析,围绕“智慧博物馆”的功能需求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通过“需求导向”引领和推动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形成了以“更透彻地感知、更全面地互联、更深入的智能”为建设目标,以智慧管理、智慧运行、智慧服务、智慧教育等四个维度为框架构建智慧型上海天文馆体系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妮娜·西蒙从参与的原则出发,建构了“参与式博物馆”的参与理论,强调从个性化到社交化的渐进式转变,同时探讨了参与的四种模式,即:贡献型、合作型、共同创造型与招待型,并为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妮娜笔下的“参与式博物馆”是在“Web 2.0”大潮下勾勒的“博物馆2.0”蓝图,她希望更多的博物馆与文化机构能加入到参与式博物馆的阵营,重塑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提升博物馆的传播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本文中,作者对与博物馆学相关的几个概念进行了新的探讨。作者认为,作为学科概念,博物馆与博物馆学应视作被赋予一定内涵的名词,而目前对博物馆的阐述和解释并非博物馆学意义上的博物馆。作者还分析了“博物馆现象”问题,指出“博物馆现象”属于博物馆学研究范畴,但并非博物馆,不能把这种现象与博物馆相等同。此外,本文还对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与博物馆学意义上的博物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作为实施校外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一直在努力探索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的手段和路径。多元智能理论为博物馆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提供了不同的思路。上海自然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了“一平米博物馆”科普教育项目,构建了“情境-任务-创造-反馈-持续”的教育模式。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多元智能视域下“一平米博物馆”教育项目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路径,探讨博物馆科普教育实践的创新经验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