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叙事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两个方面肯定了电视剧《围城》对小说《围城》的改编。在结构上,电视剧《围城》沿袭了小说《围城》的"流浪汉体"结构,以人物遭遇体验为线索,描写了抗战背景下的世态人情;在形象塑造上,小说里的每个人物都颇为丰满生动,演员们也用精湛的演技为电视剧增添精彩。此外,从心理刻画、情节叙述和语言特色三个方面笔者也具体分析电视剧相比小说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高巍 《文学教育(上)》2011,(17):144-145
对于文学史人物悲剧命运的探讨,历来是文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在文学史上《围城》是探讨人物悲剧的典范。《围城》是一部知识分子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悲剧人物方鸿渐的悲剧形象,揭示了《围城》中旧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本文从方鸿渐的形象刻画入手,探讨其命运悲剧产生的多种根源。明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重压和人的生存状态,并对其作品的意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围城》堪称是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作品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其独到的讽刺艺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之地。本文从人物的活动、细节和情节的发展、语言这三个方面论述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围城》和《天边外》普遍存在的围城现象,两部作品在围城结构模式及人与“城”的关系之间的差别,尝试对人生困境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5.
精言妙语是《围城》这部小说最成功之处。钱钟书先生善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而有些比喻背后的道理尤其让人深思,讽刺艺术也是小说的一大亮点,《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围城》中,众多人物的出场常用漫画式的笔法来勾勒,人物显得饱满鲜明,惟妙惟肖。作者还大量运用典故,从中外文化、文学中汲取营养,加大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6.
《围城》堪称是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作品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其独到的讽刺艺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之地。本文从人物的活动、细节和情节的发展、语言这三个方面论述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围城》是我国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一部作品,并且也是十分优秀的一部作品,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及社会价值。在鉴赏《围城》这一作品时,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鉴赏作品中的语言艺术,从而更好把握这一作品,进而也就能够更好理解这一作品,同时有利于我们写作技巧的提升。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心得体会,对《围城》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堪称是一座神秘莫测、气象万千的“城堡”,是一座魔镜式的艺术宫殿。自初版问世以来,有许多艺术探险家都企图进入其中领略其无穷奥秘,但多因不得要领而难登堂入室,令人遗憾地阻隔在《围城》之外。《围城》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笔者以为:《围城》的魅力皆在“围城”二字上。“围城”是作品的通贯大喻,是寓言,又是预言。钱钟书在《围城》中创造了独特的“围城意象”,构筑起艺术的“围城世界”,塑造了现代“围城人”,从哲学意义上,对整个人类情境和心态进行了形象概括和艺术把握,对人生价值命运作了深层探索,揭示了现代人类文明和现代人生困境这一深刻的哲学命题。正因为如此,《围城》才以其诱人魅力超越时空地吸引着读者,又以其深厚隽永的  相似文献   

9.
写于1946年的《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严肃而耐人寻味的讽刺小说,无论是人物的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细节的刻画还是语言等都充满了讽刺艺术的魅力。基于此,将以《围城》中的人物活动为线索,就其精雕细琢的情节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描写上,探讨讽刺艺术所蕴含的诙谐与幽默。  相似文献   

10.
《围城》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描写了一群既被封建思想长期侵蚀,又饱受西洋文化熏陶,既远离人民群众,又脱离抗日第一线的知识分子形象,从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关于《围城》的主题,历来也多有不同看法。有认为是讽刺知识分子卑污乃至丑恶无耻灵魂的;也有认为旨在揭露造成这类人物命运的社会环境,从而宣告一个时代的行将就木;还有认为是塑造中西文化合流中产生的人格蜕变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果对这些观点用求同存异方法加以整  相似文献   

11.
小说《围城》作为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在描写人物对话时,钱钟书先生使用了大量称谓语来体现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变化,更加生动形象地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围城》这部长篇小说为语料,通过列举称谓语在《围城》人物对话中的应用实例,探讨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在人物对话中的作用,进一步从语用学视角关注语篇信息的理解与表达,以期为学者研究称谓语的语用学意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从1946年问世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此部作品奠定了钱钟书先生在中国文坛甚至是世界文坛的杰出地位。整部作品以诙谐幽默的格调著称,尤其是语言的幽默艺术,对后世其他文人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围城》语言的幽默艺术主要表现在语音上的幽默,修辞格造成的幽默以及成语活用造成的幽默等等。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将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作品中人物突出的言语行为和鲜活的性格特点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本文通过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理论剖析《围城》这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白,得到的结论是在推导人物对白会话含义时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欣赏作者杰出的语言天赋。  相似文献   

14.
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发展、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在《围城》中如同一个智者,目睹世间万象,众生百态,其作品中的讽刺光圈既有对芸芸众生命运经历的唏嘘无奈,又有如一位冷眼旁观的世外高人对人性的宽容与调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钱钟书式的讽刺心态。《围城》中作者对这一心态充分释放,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夸张、比喻、象征以及心理描写,表现出独特的讽刺艺术魅力。本文主要就其中的具体表现对《围城》中的讽刺艺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在《围城》中如同一个智者,目睹世间万象,众生百态,其作品中的讽刺光圈既有对芸芸众生命运经历的唏嘘无奈,又有如一位冷眼旁观的世外高人对人性的宽容与调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钱钟书式的讽刺心态。《围城》中作者对这一心态充分释放,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夸张、比喻、象征以及心理描写,表现出独特的讽刺艺术魅力。本文主要就其中的具体表现对《围城》中的讽刺艺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的《围城》和杨绛的《洗澡》这两部小说均以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厚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语言艺术诠释了对社会、生活以及人生的深层思考,两部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内容的表达、语言艺术的运用三方面来论述《围城》与《洗澡》的相通相连之处。  相似文献   

18.
陈渊媛 《海外英语》2014,(14):177-178,183-184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充满描述人物情感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小说人物的情感世界,揭示了人物的个性和特点。这些语言表达的产生和理解以情感隐喻为基础。《围城》中的情感隐喻类型多样,与中国语言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是汉语语言者对情感认知体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童蕾 《现代语文》2007,(5):32-32
引言钱钟书在他的《围城》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刻画作品中人物的形象,这些比喻恰到好处,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他因此被誉为"比喻大师",同时,他作品中的超常搭配也体现出他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围城》中修饰语与中心语超常搭配产生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作者塑造人物的功力,辛辣幽默的讽刺笔调,从笑声中体味作品彻底的悲剧意味。《围城》中的教育界,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缩影。知识分子愚味、落后、可笑,带有全社会的性质。暴露了人性的弱点和当时社会人生的悲剧性。但没有开出有疗效的药方,表现出它彻底的悲剧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