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语言的磨炼也促使思维更加精确.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语言的逐步掌握和言语的不断发展,会日益丰富思维内容,完善思维活动,提高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 人们思维活动的进行以及思维活动的成果(思想)的表达,都是凭借语言材料而实现的,当然语言也总是以思维活动的某些成果作为自己的内容,这才具有能够被人理解的意义。思维和语言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要使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不能不注意逻辑修养、语言修养两个方面。铁的逻辑和生动活  相似文献   

3.
思维是人们大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创造活动的核心。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给人们带来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它的特征包括思维的高度概括性、思维的生动性、思维的新颖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结果的可感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思维的材料,又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的。一篇文章,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维活动的成果。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可以用作语言、思维训练的句、段、  相似文献   

5.
语言对认识的关系至少是以双重身份发生的:作为工具的语言和作为文化的语言.作为工具,语言是内在于主体的,是主体借以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维成果、传递思想感情的手段或中介.语言过程和思维过程是同一的.多年来,人们关于思维是否必需语言,日常语言和人工语言孰优孰劣的争论,主要是把语言作为工具来看待的.作为文化,语言是外在于主体的,是先于个体并久于个体而存在的社会现实,是“一种把自己的构造和规律强加于社会各成员的,超乎个人之上的力量”.它和个体认识活动的关系是一种外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写作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它的基础是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形式,思想是内核,语言是外壳,思想表达的准确、清晰程度取决于语言。"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和句中词的组合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的思维交流成为可能了。"可见,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它始终离不开语言。目前中学生写作中语言滞后的现象非常突出,如'98高考大作文中,有的考生对命题中"坚韧"、"脆弱"这两个词理解不够准融,把"坚韧"写成"坚强"、"强硬",把"脆弱"写成"懦弱"、"怯懦";有…  相似文献   

7.
高静 《课外阅读》2011,(4):261-261
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活动来完成。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学习用活动来完成,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知识、技能以及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操作活动中语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活动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以音波的形式将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信息来进行传递。人们思维的内容寄寓在连续的音波上,在传递的过程中是由人的大脑皮层语言区来接受处理的。人们的一切语言活动始终在与语音打交道,听力是头等重要的。而文字则仅仅是语言的视觉符号,是第二位的东西。根据现在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得知:人们记忆大量知识并把它长期储存在大脑中主要也是靠的有声语言,而不是直觉形象。即使在现代信息社会里,通过有声语言所交流的信息量仍然比读和写的信息量要大得多。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听的语言障碍也是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有声语言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人类思维发展进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思维成果提供外化手段,为人类高效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提供保障,并与人类思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相互推进。但有声语言在表达思维成果方面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注重思维,探索创新。而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人们借助语言,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又借助语言对人们的思维进行调节.使思维逐步完善。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工具,思维是产品.思维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抽象概括能力,它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人在思维过程中借助语言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和判断.因此,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英语与汉语以及两种民族思维模式的相似之处方面,探讨语言思维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目的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使母语成为促进二语习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是表达思维的载体;同时语言又是思维的阶梯,是语言的逻辑构建了思维。语言在传达思想的时候要受思维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人思维不同,同一国家不同的人思维也不同,因此语言的信息功能不是绝对的,而具有一定的差距性,也就是说语言信息功能的相对性。本文拟从如何减少信息功能的相对性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阎锂  单文波 《培训与研究》2009,26(10):29-31
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思维则制约和塑造语言。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表征。本文通过对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分析,着重论述了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中句式和语篇的影响,揭示了在英语写作中学习英语思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一种有组织结构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用来表达某一群体的人的经验和感情。由于壮英民族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其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折射到语言上,构词结构有明显差异,反映了壮英民族属于完全不同的感知表达和思维方式体系。壮民族重整体概念,重客体意识,英民族重个体概念,重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汉民族和而不分、浑融无间的“一元化”思维模式,决定了汉语言以神统形的人性,并由此衍生出汉语言多义性的特色。语言也是学的第一要素。在汉民族独特的思维、语言背景下,多义的汉语言对中国学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形象、意境、主题的朦胧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对重抒情言志的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探索、反省中,更能剖析、领略深具传统化特质的多义的汉语言、模糊的汉民族思维和朦胧的诗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表征。英汉民族分属于东西方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他们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都各有自身的特点,英汉思维的差异也造成了两种语言表现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促进人的心智发展的重要工具,思维活动是智力活动的主要内容.外语教学需要服务于提升学生多元思维方式和思维认知能力等内在目标。外语教学中的思维教学受学生中介语水平、母语思维和文化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教学中要将思维策略和思维技能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基于主题和内容,输入与输出结合,进行综合教学,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以口头或书面陈述、辩论等言语表达训练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内部言语思维和外部言语表达的通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著的分析,进一步提出和阐述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对"语言不同而思维相同"说的质疑,提出作家的功力在对语言的敏感和对语言的认识两个方面等.此文认为语言交际是不同的人在交际中既去同又去异的不断磨合的过程:语言就是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联合体.不是先有一个叫语言的东西,然后出现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这些变体;还举例说明程序语言.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身份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和文化身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语言是透视文化身份的一面窗户,是个体与某文化团体归属关系敏感而重要的标志,在文化身份的认同和维护中起重要作用。语言是个体自我意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渗透到个体的每一次思维和整个世界观;文化身份是语言的管轨,文化身份的差异形成了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语言和文化身份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现实生活中文化身份的认同相当复杂,语言并不是文化身份认同的唯一标志。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人脑反映和认识客观现实的意识活动。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互为表征。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其语言的影响以及在句子结构上的诸多体现。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掌握因不同思维模式所形成的英语特有的句子结构,以激发学生对英汉语言差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