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私,又称私人生活秘密或私生活秘密,是指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秘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开等。而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自由、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免受他人非法窥探、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一、 隐私权特征   1.人身性。隐私权是属于自然人的一种人身权利,只有公民才能享有,任何团体、组织都不享有隐私权。任何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总是针对特定的人的。隐私权的人身性还表现在公民的隐私权不能转让、继承。   2.秘密性。所谓秘密性是指隐私权的内容必须是秘密的…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息的权利期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物质文明愈发达,人们愈加觉得自己的私人生活有可能被他人严重,深刻,广泛和快速地侵犯。  相似文献   

3.
薛丽 《山西档案》2006,(2):42-43
隐私权一般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或公开,公民享有不公开自己的隐私,以及隐私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档案开放利用中的隐私则是指档案机构所保管的档案中有关个人情报资讯并与特定个人的利益或人身发生联系,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所知晓的私人生活以及私人信息。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民生活的价值世界及其变迁,引起了三农学界的持续关注。阎云翔在其著作《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下文简称《私人生活的变革》),展示了个人经历与普通村民精神世界的微妙变化。他认为非集体化后国家对地方社会之干预的减少却引起了在私人生活发展的同时而使公众生活迅速衰落。  相似文献   

5.
陈亮 《新闻实践》2002,(4):55-56
在新闻报道中,隐私已经成为有意无意要触碰到的问题。人们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却又堂而皇之地去窥探别人。隐私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媒体的卖点,而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也作为一个附加产品带给了媒体。从法律上说,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隐私的内容包括了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只要未经公开,被采访人不愿公开,披露的信息都构成隐私。一方面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决定是否从事与社会利益无关的活动,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坏和支配,同时个人生活信息,如家庭成员,亲属关系,  相似文献   

6.
法律对于一个国家的民众私人生活和国家体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按照今天的常识,宪法与法律似乎只有由主权机构来制定,哪怕这些机构中的人员缺乏相应知识。但晚清最后几年的“变法”,不少法律却是由法学专家甚至是外国的法学专家,主持制定的。  相似文献   

7.
于夫 《新闻世界》2006,(6):52-52
今年春天以来,一本法国总统希拉克的传记《总统的悲剧》卖得非常火,曾创下两周售出20万册的纪录。这本书除了品评希拉克执政11年来的功过是非外,还在书中为人们展现了这位法国总统种种鲜活的私人生活侧面。[编按]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品德高尚,他在个人婚恋问题上的忠贞不二也是有口皆碑.但是,曾有人不顾事实,张冠李戴,挖空心思在周恩来的私人生活方面散布流言蜚语,造谣中伤.  相似文献   

9.
《大观周刊》2010,(44):24-24
近日,记者发现一本名为《皇朝的背影——我在慈禧身边的日子》正在网上热销。该书因为因为全面揭秘了慈禧的私人生活引发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是20世纪全人类最著名的领导人之一,其政治和私人生活也一直受到全球关注。最近,曼德拉同意和盘托出自己未加任何删改的私人档案,国际出版商针对档案的争夺战即将打响。  相似文献   

11.
王昀  王艳华 《新闻大学》2023,(1):75-86+121-122
数字媒介技术持续推动了一种即时存档、分享的社会交往文化。本研究以线上用户的截屏实践作为案例,考察以屏为媒的自我呈现方式如何组织人们与群际网络之间的关系。屏幕复制带来了线上痕迹的档案化,视觉文本在被调用过程中,提升着个体在公共空间的可见性,推动私人生活向公共生活开放,从而创造内容流通环境新的互动形式。相较于以视觉消费为导向的媒介研究,以截屏为代表的用户日常实践,提供了观察线上参与文化的另类视角。  相似文献   

12.
谈谈对影响民众权益档案的利用与控制翁勇青,何丽珍一、问题的提出所谓影响民众权益有关的档案文件,是指档案中那些涉及个人利益与机密的文件材料。它主要包括公民个人的政治和信仰观点、经济利益、私人生活秘密、通信秘密,以及属于个人所有的知识产权秘密等内容。如日...  相似文献   

13.
黄芳 《科技档案》2007,(2):30-33
隐私权一般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或公开,公民享有不公开自己的隐私.以及隐私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隐私一词,英中对应的词是privacv,乃从private演化而来,意指与他人无关的私人生活范围:我国有学认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向他人公开或被知悉的秘密。从我国的司法实践看,隐私主要包括公民的通信、日记、私人件、电话、财产状况、健康状况、生理缺陷和残疾情况,以及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情况等。隐私权,就是公民享有的不公开这些与社会利益、公共利益无关的私生活信息的权利。但近年来,媒体不当披露他人隐私、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事时有发生,给当事人的心理、生活等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有损媒体的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15.
9月15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杨振宁传》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办。该书自1922年杨振宁先生出生起一直写到2010年,记录了他的家世背景、学术生涯、科学成就、社会活动以及其私人生活,是迄今为止最厚实、最全面、最专业的杨振宁传记。杨振宁对这本传记亲自审校认可,并提供了百余幅配图。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电视已经相当普遍地进入了家庭生活甚至私人生活。关于电视对社会和文化的利与弊,自6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美国社会极有争议性的一个话题。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里,美国知识界围绕电视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展开了许多专门的争论。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美国知识界又围绕电视提出了一个新的争论话题——电视是否导致了公民精神的衰落了由于这一问题同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值得我们关注,而且,我们有必要从这场新的争论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9月15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杨振宁传》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办。该书自1922年杨振宁先生出生起一直写到2010年,记录了他的家世背景、学术生涯、科学成就、社会活动以及其私人生活,是迄今为止最厚实、最全面、最专业的杨振宁传记。杨振宁对这本传记亲自审校认可,并提供了百余幅配图。  相似文献   

18.
刘嘉  黄巧莉 《新闻世界》2014,(1):137-138
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做深层次的解读,用社会中层组织理论具体分析介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中介组织"在稳定私人生活、为美国人追求幸福以及实现美国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为社会建构提供赖以生存的价值理念。社会中层理论是认识当代社会异化现象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温凤鸣  胡钦太 《新闻传播》2009,(12):104-105
10月13日.河北一男子杨某盗用前女友的名字开设了博客,捏造其卖淫、患艾滋病和缥客发生性行为的博文,以及她的私人生活照片。14日“艾滋女”开博曝光性接触者即见诸报端包括我国四大门户网站在内的各网站贴吧纷纷转载杨某博文,同时,电视台也不放过这种吸引大量眼球的机会,纷纷报道“艾滋女事件”。  相似文献   

20.
本期书榜     
呀谁弓七翔亘.........夙妇翻圈·学术类筑就我们的国家:20世纪美国左派思想(学术前沿)北京三联14.80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和亲密关系《乡村研究专普系列)上海书店30.的.圈的历史观(人文与杜会译丛)译林29.50典国公民与宪法清华大学35.田印世纪思扭史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