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生活科学》报道,龙卷风,飓风和景风雪似乎并不足以让我们保持警惕,自然的力量时不时地以一些真实而奇怪的气候现象令我们大为震惊,从火旋风到带血的雨都证明: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怪异气象的世界,这一切仍有待科学家去解释。  相似文献   

2.
虽然"设计"一词是个泊来的词汇,但我们拥有灿烂的五千年的造物文化.通过对古人设计方法的研究发现,古人在设计中更注重对自然的尊重,他们从自然中汲取设计灵感.这种设计思想对我们现在甚至未来的设计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的设计方法体现的"自然",同样符合现代设计方法的发展,从工艺美术运动到19世纪的波普风格,任何一种设计方法都是要力争解决设计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从适合到不适合,设计方法在朝着一个逐渐趋于自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乔布斯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和CEO,还是艺术家,商人和"赚钱机器"。乔布斯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出生到离世,从创建公司,被赶出公司到重振公司并创造辉煌,无不体现了乔布斯超凡的能力和智慧。这其中,有四个方面是中国企业家最值得学习的。从捕捉客户需求趋势,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市场宣传,商业模式创新到公司运营管理,乔布斯全面涉足整个公司的各个环节,并将它们精心地,完美地,系统地整合到一起,这就是今天的让人望尘莫及的苹果公司。哈佛大学的教授告诉我们,这是可以习得的!  相似文献   

4.
<正>前不久上映的《星际穿越》,相信让每一个看过的人都觉得热血沸腾,这部由好莱坞拍摄的科幻大片展现的种种航天技术,不管是现实中有的还是科幻出来的,自然都以美国航天科技为蓝本。这也让中国观众不免有些浮想翩翩,我们对宇宙的探索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我们正在为人类穿越星际的目标做着什么准备呢?"天宫"之上有凡人"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千年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对天上之事充满了向往。终于从20世纪开始,人类有了一探苍穹的能力,以苏联的一群  相似文献   

5.
正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快要到了,每到这天,我们都会拿起手中的铁锹,满怀希望地种下一棵棵小树,为我们的地球增添片片绿意。现在,科技的力量太强大,它所创造出的新东西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这不,新科技创造出了让人看傻的电子植物。不久的将来,我们种下的就不再是普普通通的小树,而是带有电路的"电子树"。不仅是树,其他植物也都将充满"电力"。有了"电力"的它  相似文献   

6.
正从嘤嘤飞舞的昆虫,到咆哮山河的百兽,从展翅翱翔的飞鸟,到深海游弋的鱼群,自然的多姿多彩,让生命蓬勃张扬,也让整个世界充满了灵气。进化的鬼斧神工,让人类可以从动物们身上学到很多神奇的本领。研究各类动物的身体构造与独家秘笈,我们也会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掌握各类独门暗器,促进科技进步,改善大众生活。而从动物身上获取独门暗器的法宝就是"仿生技术"。什么是"仿生技术"?原来这是一门将  相似文献   

7.
峰回路转     
案情简介 杭州明丰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明丰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效节能甲醇、氨合成、食品二氧化碳等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技术服务的公司.  相似文献   

8.
技术化生存的"自然"迷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使人类逐渐地远离自然状态,从而使人类的生存从"自然"地生存走向"技术化生存".技术,从其本质上讲,是作为自然的对立概念而出现的.当技术的风险,特别是技术进程无逻辑的风险展现时,人们为了各种目的开始诉诸"自然",用"自然"来对抗"技术".然而,"自然"是一个充满了模糊性和矛盾的概念,"自然"就是"变化".从人类生存的历史看,新石器时代人类脱离四处寻找食物的生存方式,开始从事农业或者畜牧业,发展出全新的工具和技术来维持生活,并建立社会.而工业革命则引起了"机械文化"的产生,人类的生活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至今仍在持续着.人以技术为中介获得自己的生存,这与其他动物只基本本能地适应以求生存的生存方式形成了本质的区别,技术已成为人类生活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来看,当下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核心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正确认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任何"中心主义"都是片面的,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并不存在着以谁为中心的问题,它们只有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区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是单纯的顺应自然,而是顺应和改造的统一,关键是人要把握好受动与能动之间的主动性,或者说是辩证的主动性.因此,我们需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的困境,主动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天文学是观测的科学,因此"量天"——测量星星离开我们的距离,甚至测量整个宇宙的大小,都是天文学家的基本工作。"量天"最简单也最精确的方法,是我们中学就学过的三角视差法,但目前三角视差法只能量到几百光年,这样的距离对宇宙来说实在太短了。美国女天文学家勒维特  相似文献   

11.
"创新之环"是本书的中心思想,赋予本书以生命.它构成一个"圆",下面是这个"圆"上的15个要点的简介. 距离已经消失我们都是近邻.渐进思想是革新的大敌.从中期到长期目标:企业要发展为商品最佳的企业,而不是追求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2.
赵坚 《百科知识》2013,(14):43-45
日本暴力团(黑道)一向在人们心中充满神秘。据日本警视厅统计,日本目前共有3380个大大小小的暴力团,其中24家最大的暴力团都是身份公开的"合法团体","它们的总部都设在大城市黄金地段,下属成员也都在胸前挂着身份牌和公司徽章,就像大公司一样"。一些暴力团甚至开始模仿公司进行现代化管理,如山口组就有一套"奖学金"制度,成绩优秀的成员可以派到欧美国家留学,学成归国后会被  相似文献   

13.
陆小丫 《知识窗》2008,(12):33-33
一个年轻人到一家公司应聘总经理助理职位。他与另一位考生从几百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准备接受总经理的最后面试。对最终取胜,他充满了信心。奇怪的是,聘请公司总经理并未提问,而是带领他和对手去另一家公司签单。因为距要去的公司仅有一站地,总经理建议乘坐公共汽车去,并递给他们每人一张五毛钱的纸币,叮嘱每人买自己的票。  相似文献   

14.
洛阳自古名园辈出,到北宋时,更是天下闻名。以北宋时期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为基础,考证其所记录的足以代表当时洛阳园林的风貌的十九处名园。选取其中的"李氏仁丰园"为实例,从园主风貌、景物形胜、因革变迁等几个方面入手,力求对"李氏仁丰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对学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抉择,从日常生活的吃饭穿衣、购买商品、结交朋友,到个人选择上哪所学校,挑选哪位伴侣,到企业公司的各种重大决策……选择之前,我们普遍都会深思熟虑,甚至需要借助智囊团为我们分析利弊,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6.
书讯     
《青海科技》2013,(1):94
我们的幸福人生和祖国的繁荣昌盛及其未来发展潜力,都须臾不可离开自然的基础。自然保护区是仅存无多的代表自然价值高度的地理空间,但在为自然的保护和为人的利用的矛盾冲突中,也常有困惑甚至危机重重。据此,书中主要讨论了自然保护区的历史使命和生存战略问题,试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及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等广泛领域的密切联系,揭示自然保护区以"自然为本"的本质和"以人为本"社会中"人"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人死如灯灭",多数人都觉得死了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一了百了。我们很容易理解,人死之后,不论火化还是土葬,肉体最终都会化为了灰烬,与自然融为一体。不过,人类除了看得见的躯体以外,还有肉眼看不见的意识。意识也会随着死亡而消失吗?它最终会变成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正科技必将引领时代的进步,随着5G通信、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高科技应用,人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与想象。在这些高科技应用的背后,涉及到一项重要的技术——毫米波相关技术,尤其是硅基毫米波集成电路技术。这项技术,对大多数局外人而言晦涩难懂甚至高深莫测。在全球的微电子专家都在努力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之际,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田彤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田彤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  相似文献   

19.
山水清音     
高荐 《今日科苑》2008,(9):F0003
画事随笔"山水以形媚道"之"道"可以"洗心养身",且精神不会死亡,使人融自然为一体而到"无为"之境,道理是自然天成的,而人却难以达到。山水画在认为自然是有精神的同时是希望人们通过它来替代亲历山川,这也就确立了山水画的实际功能作用及写实性质。我们学习的传统里边有一些很生动的东西,经过反复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林玲 《西藏科技》2002,(4):13-16
西藏林芝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区内外游客.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发展欣赏,休闲,探索和认识自然的社会活动,是以大自然为舞台,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能促进自然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兴综合产业.随着"城市荒漠"的扩大,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传统文化的沙漠化"到大自然中欣赏自然景观,享受纯天然食品,回味传统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已经成为都市居民旅游的时尚选择,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徒步走向人烟稀少的原野.从而为象地处世界屋脊的林芝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