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是幼儿在社会化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在这一转折的重要时刻,幼儿园与家长都有责任帮助幼儿顺利地度过入园关,使幼儿能愉快地去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为此,从幼儿园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首先做好这些即将入园幼儿的家长工作,使他们能主动去做好自己孩子的入园前准备,这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一、开好家长会一般来说,幼儿园至少应提前两周召开新入园幼儿的家长会。家长会上,教师应告诉家长新入园幼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希望家长能正确对待。为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可向家长简明扼要地介绍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作息制度和生  相似文献   

2.
在对幼儿的教育中,日本很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配合。在1964年公布并实行的《幼儿园教育要领》中就明确地规定幼儿园(教育)应“与幼儿家庭取得紧密联系,配合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在取得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方面,日本的幼儿园是做得出色的。日本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电话、信件、连络笔记、印刷品等等,使用最多的是电话和印刷品。电话主要用于幼儿在园出意外事故或者处理特殊情况时与家长联系;印刷品是为了配合幼儿园教育而专门印制让幼儿带给家长的。印刷品的内容有这样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我园创办于2002年10月,是淄博市实验幼儿园的第一所分园。虽说有总园二十多年的办园经验和管理经验作为积淀,但开园之初也遇到了预想不到的压力和困难,而这主要来自一部分幼儿家长的不配合、不理解、不支持。分析家长们的种种表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结构复杂,家长无暇照顾孩子。刚入园的孩子中,一部分来自单亲家庭、经商家庭,还有的因父母在外工作而由亲戚帮忙照看。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主要是解除后顾之忧,谈不到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观念偏执,把幼儿教育等同于幼儿园教育。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教育的任…  相似文献   

4.
<正>每个幼儿老师都知道,幼儿园最难开展的工作其实就是家长工作。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与家长和谐沟通,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主要任务,从而提高教育质量,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如何才能更好地和家长沟通,使他们愿意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呢?一、真实反映孩子在园情况老师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情况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掺杂一些个人偏见和情绪。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要委婉平和,能把  相似文献   

5.
要使新入园幼儿在短时间内消除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和陌生感,使他们对幼儿园产生兴趣并逐步适应。 一、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1.在幼儿入园前一周,我们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幼儿园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了解幼儿园的室内、室外环境,使幼儿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消除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和陌生感。 2.召开幼儿入园前的家长会。为了使新入园的幼儿家长清楚地了解幼儿园有哪些生活内容,这些内容又怎样安排,家长如何配合,有必要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使家长对幼儿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加强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时期孩子年龄小,对家长的依赖性大,依恋情感深,家庭的影响就更大了。这种影响是幼教机构不可替代的,所以幼儿园教育要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取得广大家长的配合支持。  相似文献   

7.
要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家庭与幼儿园的配合是重要的一环。在家庭教育中,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反映着每个家长不同的教育思想。为了了解家长的教育思想,我园就“尊重孩子”与“培养孩子独立性”两个问题,对120名幼儿的家长、36名幼儿的教师以及71名大、中班幼儿进行了调查。问卷的题目全部由我们自己编写。题目内容分四  相似文献   

8.
家访是教师和家长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切磋教育技艺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不但可以了解每个家庭的教育环境,父母教育孩子的观点、方法,孩子的个性,又能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表现和特点,还有利于家园配合,共同探讨正确的教育方法,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和行为,并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幼教工作者与家长的沟通,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取得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几年来,我园积极探索,在家访工作中实现了“四个转向”,走出了一条富有创意又切合实际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从幼儿入园接受教育开始,幼儿的家庭和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关系。教师通过对新入园幼儿上门家访、召开家长会等等活动,使得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性质、日常工作、一般活动安排以及幼儿在园表现等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家长的观念和自身工作等主客观因素,造成家长参与的程度有所不同。一种情况是家长与教师很少接触(如有的请祖辈老人接送孩子)或只从孩子那里了解一些情况,对园方的工作基本不问不闻,不热情不主动;第二种情况是较多的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是幼儿园重要的工作之一。为了有效地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我园以阅读为切入口,成立“家长读书坊”,帮助家长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同向,行动同步,从而合力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教育实践证明:家长与教师的密切配合,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近几年来,我园遵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双边”活动,使家园配合更加密切,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一、召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议家长会议可以由园长召开,也可由各班老师召开。我们在工作中着重强调了班级家长会,因为它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便于听取家长们的具体意见和要求。如开学之初新入园幼儿的家长会,教师可详细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环境和设施;让家长参观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上课方式、幼儿一  相似文献   

12.
曹莉 《甘肃教育》2011,(13):63-63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两个主要环境,这两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对幼儿的理想的教育效果。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里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不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庭和幼儿园在对幼儿的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的问题,幼儿园或家庭对幼儿的教育还存在着某些缺陷。为了使家、园教育同步,双方就要经常联系,相互沟通,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就成了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年龄越小,家长的言谈举止对他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幼儿园必须与幼儿家长沟通,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与他们形成“合力”,对幼儿实行多元化的协同教育。 不同的家长,性格、心态、素质会有所不同,所以,我在组织家长学习幼儿教育、幼儿心理理论的同时,还与家长进行“个性化”的沟通,以便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促使他们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有的家长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我们就把他们吸收为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我园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交流育儿经验,并由家长代表将家教经验整理成文,在家长园地中刊出。这样做不仅使在园孩子的家长  相似文献   

14.
张帆 《考试周刊》2014,(61):185-185
<正>节假日过后,很多家长跟我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到家后就是另一个样子了。"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表现不一致,这一现象表明:家园共育不算成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家园共育的关键在于沟通,"沟通"指在孩子发展与教育上,家  相似文献   

15.
我曾一度认为,家长每天都要来园接送孩子,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当面交流,再去家访纯属多此一举。但是,当我们走进孩子家庭,才发现幼儿的家庭情况和幼儿的具体表现竟是如此复杂多样。因此,我们针对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给予家长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一、对于在认字、写字、计算方面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的家长,我们主要向他们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告诉他们过多、过急的要求会导致孩子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信心的危害,同时向他们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二、对于认为教育主要是教师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家长,我们着重向他们宣传家园配合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言传身教将会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三、对于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或教育方法不当的家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把加强家园配合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家庭、幼儿园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和生活场所。为了优化幼儿的教育环境,家庭和幼儿园必须互相协调配合。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之  相似文献   

17.
每一学年,幼儿园教师都会迎来很多新入园的小朋友,家长也会将适龄幼儿送去幼儿园。入园适应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孩子一次重要的成长与改变,也是家庭陪伴孩子克服困难、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过程。幼儿教师面对幼儿入园有心理准备和工作经验,而大部分家长第一次面对孩子入园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如果说幼儿是种子,那么幼儿园教育就是阳光,家庭教育就是土壤。因此,我园在做好保教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9.
注重对家长心理的研究,不断消除家长心理上不平衡状态和消极教育动机,达到园内和园外教育的统一,这是把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我园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用《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统一认识,帮助家长形成长远的、积极的教育动机。家长教育幼儿的动力来自家长对幼儿的期望,我园对六百名幼儿家长调查表明,由于各个家长对幼儿心理的了解和自身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对  相似文献   

20.
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只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起很大的作用。很多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上的理念和意识较差,家和园时而配合,时而不配合,教师对家长不能采用正确的指导策略,致使家园工作失去实效性,造成幼儿在思想上混乱而无所适从。所以运用园所与家庭、家庭与家庭合作模式的策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统一、支持与强化,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