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时创作的一篇奇文,千百年来倍受称誉。我们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欣赏本文诗化的语言,品味文中水乳交融的情、景、理,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而要完成这一系列审美活动,就必须抓住文中的一组关键意象——“水”与“月”。大文豪苏东坡似乎对“水”与“月”情有独钟,无论是开篇的写景,还是中篇的抒情说理,抑或收篇的主客同乐,始终都是抓住“水”与“月”这组关键意象来完成的。“水”与“月”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红线,串连起文中的情、景、理,读来让人时时觉得置身于水光月色与水声月影的交相辉映之中。  相似文献   

2.
苏轼在《前赤壁赋》的开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境界。面对赤壁的山水风月、主客的扁舟渔唱等可入诗境的各种物象。他着重描写了水、月两种优美的意象。水是七月长江之水,月乃八月中秋之月。其时之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其时之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水状茫茫无际而雍容舒展.月色浓华可人而与水相照。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前赤壁赋》的开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境界。面对赤壁的山水风月、主客的扁舟渔唱等可入诗境的各种物象。他着重描写了水、月两种优美的意象。水是七月长江之水,月乃八月中秋之月。其时之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其时之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水状茫茫无际而雍容舒展.月色浓华可人而与水相照。  相似文献   

4.
马怀民 《现代语文》2008,(10):49-49
《赤壁赋》以它优美的词章、空灵的意境、深沉的思辩在我国古代散文中熠熠生辉,同时凶为苏轼自身思想的复杂而使本赋的主要思想也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受儒家的影响,“作者之意,乃是指不朽而言,即所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苏轼所追求的也正是这个不朽”(《读苏轼(赤壁赋)》,吴小如),有人认为受道家的影响,也有人认为受佛家的影响。笔者认为虽然儒、道、释对苏轼都有影响,但就本文而言则显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哲理是人们对繁芜复杂的客观事物的发现和悟,当这种体悟能带给人精神的启迪和审美的愉时,哲理美就宣告产生。在宋代著名作家苏轼的《赤壁赋》中,这位饱经活沧桑,而思想又极为深邃的作家,借助于他的手,将文学与哲理完美结合,将深刻的哲理通过优美意境加以展示,写景、抒情、言理三者水乳交融,带人一种巨大的审美愉悦。《赤壁赋》和与之同时所写的著名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样,作于苏轼一生中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为黄州团练使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作者因文被诬为“包藏祸心”、“无人臣之节”而被入狱,遭到残酷折磨,几被处死,…  相似文献   

6.
韩雪松 《学语文》2003,(3):13-13
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紧扣教学设计,将经典作品作一番精彩的演绎呢?下面谈两点粗浅的看法。一、由实及虚,领略作品独到的艺术魅力教学《赤壁赋》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  相似文献   

7.
渡头轻雨洒平沙,十里梧桐绿万家。犹记当时停泊处,少年负笈梦荣华。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1902-2003年)回忆17岁那年东渡日本留学的情景所作的《外滩夜归》两首诗中的一首。1902年,苏步青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12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浙江省第十中学;15岁,为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二直角这一定理,苏步青采用了大同小异的20种方法,并写成一篇论文,在当时浙江省的一个学生作业展览会上展出,开始显露他的数学才华。22岁时,苏步青进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深造。  相似文献   

8.
这是我国名数学家苏步青(1902—2003)回忆17岁那年东渡日本留学的情景所作的《外滩夜归》两首诗中的一首,1902年,苏步青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12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浙江省第十中学,15岁时,为了证明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二  相似文献   

9.
《赤壁赋》     
自读导言  1.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乐观的情怀。   2.体会文章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写法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4.进一步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解说:“自读要求”要依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基本的要求就是理解作者月夜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触景生情,联想古今人事,借题发挥,所抒发的内心感慨。   景、情、理的水乳交融和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是本文的显著特点,要指导学生将此作为学习的侧重点,弄清文章“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  相似文献   

10.
渡头轻雨洒平沙,十里梧桐绿万家.犹记当时停泊处,少年负笈梦荣华.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1902-2003)回忆17岁东渡日本留学时的情景所作的《外滩夜归》两首诗中的一首.1902年,苏步青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12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浙江省第十中学.15岁时,为了证明三角形  相似文献   

11.
渡头轻雨洒平沙,十里梧桐绿万家. 犹记当时停泊处,少年负笈梦荣华. 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1902~2003年)回忆17岁那年东渡日本留学的情景所作的<外滩夜归>两首诗中的一首.1902年,苏步青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12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浙江省第十中学;15岁,为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二直角这一定理,苏步青采用了大同小异的20种方法,并写成一篇论文,在当时浙江省的一个学生作业展览会上展出,开始显露他的数学才华.22岁时,苏步青进人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深造.  相似文献   

12.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分别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日(“七月既望”)和同年十月十五日(“是岁十月之望”)舟游赤壁,并各写下了一篇《赤壁赋》(被后世称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为秀丽的赤壁增添了文学色彩,也为后世文坛留下了传世经典。那么,两篇《赤壁赋》有何不同呢?  相似文献   

13.
<赤壁赋>与<月迹>两篇文章被同时选人了中职语文第二册.<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名篇,<月迹>是我国当代文学家贾平凹的美文.本文试就两文的创作思想和写作特色作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14.
《赤壁赋》笔优美,采飞扬,骈散结合。写景部分精警凝练。形象鲜明。议论部分自由豪放,恣肆雄健。许多句子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特别便于学生诵读。因此。我准备从读入手。把欣赏品味语言作为重点,与学生进行赏析性交流.让学生走进本,与作对话,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在全写景、抒情、议论的巧妙融合中体会到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文人总是喜欢徜徉在山水之间,尤其喜欢借水月抒发感情,阐释哲理,比如王维、李白等,他们都钟情于水月,苏轼也不例外。《赤壁赋》中有很多与水月有关的优美文句,而这些句子实际上体现的正是苏轼被贬之后的心路历程:山水之乐并未消解苏轼内心深处的人生之悲,而赤壁的水月最终让他走向旷达。  相似文献   

16.
苏东坡的两篇《赤壁赋》,是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然而,它属于哪一类型的散文呢?是侧重于写实的、再现客观景物美的散文,还是侧重于抒情的、表现主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的散文呢?如果是前者,那么作者采用的就是以现实主义为主的创作方法,因此,当然要以是否艺术地再现了真实的景物美来衡量它的价值,反之,如果作者采用的是浪漫主义为主的  相似文献   

17.
付其标 《现代语文》2008,(10):46-47
读《赤壁赋》,我们很容易体会出苏轼的情感线索:乐——悲——喜,那么,苏轼的情感有哪些复杂的内涵呢?本文拟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赤壁赋》是苏轼的名篇,集中体现了苏轼的思想变化。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他因失意被贬所产生的思想矛盾:一方面消极悲观,曹操“固一时之雄,而今安哉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一方面是旷达乐观,听任自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整篇文章,作者先悲后喜,由悲转喜,虽政治失意,但却能力排苦闷,达到精神上的解…  相似文献   

19.
《赤壁赋》是宋朝大作家苏轼的一篇著名作品。他曾经两次游赤壁,都写了文章。我们现在要介绍的这首《赤壁赋》,在有些选本或文集中往往称为《前赤壁赋》。其实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在现在的湖北  相似文献   

20.
在读2001年第10期《班主任之友》上刊登的杨海敏老师写的《我们眼中的考试》一文时,我发现了一个错误。文中有这样一句:如果我们把考试看作打仗的话,我们需要有大将风度,就像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谈笑间灰飞烟灭”。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这样一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在《赤壁赋》中并无此句,也找不到类似的话。所以,说“谈笑间灰飞烟灭”语出《赤壁赋》实属错误。《赤壁赋》与《赤壁怀古》都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