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郭春荣 《中学文科》2007,(12):138-139
一篇佳作的诞生,语言出新是关键。因为,语言不仅是思想的载体,而且还是情愫的外化。“言为心声”,这是古人对语言生成过程极为精辟的总结。唐代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说:“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可见,生活的积累,思想的积淀,情感的奔突,知识的储备,乃是语言出新的沃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韩愈,我国唐代名的学家、哲学家,唐代古运动的倡导。他的章说理透彻,气势充沛,结构谨严,语言精炼。他的《答李翊书》是论史上的力作,阐述了为人与为、立行与立言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修养对治学为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翁广欢 《考试周刊》2011,(29):74-74
中学生的作文应使用亲切的语言。亲切的语言体现在规范化、大众化和民族化,体现在朴素、平易、自然,体现在在通俗的基础上,适当运用修辞。教师应在上述几个方面指导学生,使学生的作文语言达到一种亲切美。  相似文献   

4.
对当下中学生作文写作语言困境的思索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文章的语言运用很重要,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学生作文没有丰富的词语,恰当的表达,就不可能达到课标中关于“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作文过程要求。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提到作文,教师头痛,学生难过。甚至不少学生以为,写作文是一个负担。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简单地说,首先,是学生对于作文的惧怕,因此,不敢写,或者不想写;其次,是学生想写,但没有生活素材,不知道写什么;再次,是学生想写,也有素材,但不会写,写不出来,常常感到语言贫乏,辞不达意。  相似文献   

5.
夏智 《生活教育》2012,(4):56-60
中学生在作文创作中由于语言运用不规范,导致作文不能准确表意和缺乏文学性。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必须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语言规范是中学生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强语言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6.
同是一个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喝水。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捧水喝了。  相似文献   

7.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作文教学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任务。但是,为什么讲了那么多语言知识,做了那么多语言训练,学生作文表达能力的提高仍然举步维艰呢?笔者认为:长期以来,执教者忽视了语言的内化和外化这一问题,以为语言基础知识就是语言规律,遣词造句的技巧就是语言能力,记诵名家名言就是学习语言的唯一途径。其实,在作文的整个运思过程中,“物”的积累向“意”的转化,直至“意”向“文”转化之前,都运用的是内部语言,而表达用的是外部语言。这就有一个语言的内化与外化问题。本文试图从语言能力与认知能力的结合层面上来…  相似文献   

8.
作文一直是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因为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一直困扰着学生,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本文从分析作文现状入手,从加大阅读量、师生互动、感受生活、增加作文练习几个方面论述了以爱育爱的作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康靖贤 《现代语文》2009,(5):142-143
据新华社2004年2月11日讯,一篇600字左右的学生作文,其中用了72个“死了”。如“热死了”“烦死了”……整篇文章都是十分简单的词语,毫无文采可言。笔者对中学生语言贫乏程度也做了相关调查。1.从500名初三学生中随机选了30名,对这30名学生的338篇作文运用雅词情况做了详细分析。每篇作文运用雅词约10个。2.给足够的时间,让180名学生写出所能想到的所有成语或四字词语。有54人写不到100个。3.从人教版第一册到第五册课文中,选出含有1000个雅词的800句话,以按拼音填空的形式,填写那1000个雅词。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管理学博士黄全愈在他的僚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用大量有说服力的事例向国人宣称: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引用到我们的作文里,用来说明“语言”的创新再合适不过了。语言,是文章能否被读者认可的关键。既然不能教.那怎么办?因而,如何培养学生语言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十分艰难。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采取“激励、沟通、关爱、”的形式,在语言的创新方面有很大收获。  相似文献   

11.
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分析,朱自清的《背影》起承转合,法度谨严,借鉴学习,对于提高中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着眼点,已逐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主要课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作文创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海外中学生作精品》,2001年10月与广大读见面后,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许多同学觉得这本书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世界,而且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作与海外中学生作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15.
郭满宏 《西北职教》2007,(10):31-31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说过:"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激发中学生的作文兴趣,要根据他们的年龄、身心、知识、能力、智力、情感、修养等方面的特点,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策略。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可资借鉴的中学生作文激趣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等多种地方报刊经常发表中小学生的优秀作文,说明媒体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搭建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是十分可喜的。我们希望继续坚持下去,培养更多的写作苗子。  相似文献   

17.
潘景学 《现代语文》2007,(5):119-1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大部分初中生的作文多是文思狭窄、内容雷同、语言陈旧,学生缺乏独创精神及独特的写作个性。仔细分析这种现状,与我们一贯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有着直接关系。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和应试教育,压抑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摧残着学生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8.
刘显军 《中学文科》2006,(11):11-12
一、中学作文中的“怪圈”现象 走进中学生的作文世界,一篇篇作文如同一粒粒沙粒铺满了荒漠,怪圈纷呈:内容苍白,面目陈旧,千人一孔,万人一腔。写作思路犹如拉磨的驴子沿着一条亘古不变的“轨迹”在方格中蜗行。不敢换新的角度看问题,不敢别出心裁谈观念,不敢越雷池一步,固步锁伐。正如韩寒在《三重门》中所说的一样,几个例子,莫不过是居里夫人、爱迪生,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不怕失败的是爱迪生,助人为乐的是雷锋,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这些僵死的例子,造就了一大批考场高手,并凭借其遗风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9.
作文如做人,诗意的表达首先要表达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真切的体验。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注重这一层面的指导,纵使能富有文采地表达,也只能落人“伪圣化”的俗套,与作文教学的宗旨背道而驰。《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司马迁《报任安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学生作文也应该“在心为志”“以文言志”,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以达摒弃假丑恶、追求真善美的教化之功。  相似文献   

20.
语言干瘪、贫乏的人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头脑里的思想,而拥有丰富语言的人则能用人们熟悉的文字写出一篇篇打动人心的文章或者演说辞。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一篇文章是否具有影响力,很大部分取决于语言的表述。结合近几年的福建省中考作文评改标准,我们可以看出"有文采"是中考作文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丰富语言方法的学习,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提高学生文章的文采离不开它的基石——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