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中国收藏》2020,(6):11-11
“考古不是为了‘挖宝’”近日揭晓的“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考古的热议,据不完全统计,网上与“十大考古”相关的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到1.66亿,四天终评会的直播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本次入选的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也是热门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考古三维复原是目前考古界比较流行的技术,考古三维复原涉及遗址、墓葬、古建和出土遗物等,并且是公众考古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对外宣传生动良好的媒介。  相似文献   

3.
王长启 《收藏》2015,(3):128-133
1971年11月初,西安市南郊马王村地区的铜网厂与工程配件厂进行基建施工,李家翰老师刚调入我所在的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他一来,就准备前往工地随工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这是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首次具体开展考古发掘,我得知后主动请愿同他一起工作,这也是我长时间以来的愿望。李老师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曾在西北大学考古专业任教,还曾在河南省参加考古发掘,后任西安市文物局业务副局长,我想随着李老师工作一定能学到很多知识。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体育考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体育考古研究是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体育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它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依据层位学、类型学、图像学、文化人类学等考古研究方法,结合丝绸之路出土或发现的古代文献以及有关体育的遗迹和遗物,进行全面的归纳梳理,揭示并概括丝绸之路已发现的体育考古的丰富资料,从而为丝绸之路古代体育考古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发现的乐趣     
搞考古的朋友,一般都期盼得到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可是,这种几率有多少呢?我们常常看到央视科教、纪录频道播放重大考古发现的故事,似乎挖掘文物是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的。可是谁知道每一次成功挖掘的背后,经历了多少次空手而归的失望呢?  相似文献   

6.
武成 《收藏》2010,(5):164-165
笔者从事文物考古工作20余年,长年奔波在田野调查、考古发掘第一线,如今又转到博物馆工作。出于职业的敏感,每到各地总要到古玩市场转一转,凑凑热闹。久而久之,习惯使然,每逢周末,到古玩市场中去“考古”,成了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禚振西 《收藏》2008,(9):36-39
2008年是我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的故乡铜川建市50周年,又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创建50周年,更巧也是耀州窑考古发掘50周年。在这个值得多方纪念的日子里,作为大半生从事耀州窑考古发掘的学者,心里感受良多。特应《收藏》之邀撰文,作为对耀州窑考古研究的回顾。  相似文献   

8.
杨华山  李峻 《武当》2005,(2):66-66
2004年11月中旬,由长江流域规划委员会主持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的淹没区考古调查。参加这次拉网式调查的有长江委专家一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考古专家五人,湖北省考古所考古专家七人以及十堰市博物馆、丹江口市博物馆、郧县博物馆等单位的考古工作者共40人。  相似文献   

9.
陈建中 《收藏》2011,(4):33-39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人员对德化古窑址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以省考古队领队,省、市、县考古工作者联合对德化古窑址进行了细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为德化窑白瓷的鉴别和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标本和信息。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08,(9):31-31
2008年3月,本刊受邀参加陈炉窑址考古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暨《陈炉耀州瓷精萃》首发座谈。会上公布了2002年以来铜川文物考古部门在陈炉三大窑区进行考古调查的收获,对以往针对耀州窑烧造历史的认识作了大的修正,耀州窑烧造中心区由黄堡迁往陈炉的历史脉络就此明晰,其烧造史自唐代一直延续至现代,薪火相传,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1.
黄健亮 《收藏》2010,(3):14-20
近年紫砂界的大事,首推宜兴蜀山窑址的考古发掘。这项迄今规模最大的紫砂窑址考古,发掘地层跨越了明代晚期至1966年共300余年,为宜兴陶器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固原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遗留在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产众多.多年来,固原市考古发掘工作进展迅速,取得硕硕果实,但在几起考古发掘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引起思考.  相似文献   

13.
"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工作的一项重大发现,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典型的一次弃"古物古名"而不用,另起新名称,这种"破旧立新"弃古物原有名称不用的做法确为考古工作之人忌。1968年,正当我国"文革"初期,在我国河北满城地区,考古工作者从西汉时  相似文献   

14.
蔡鸿茹 《收藏》2001,(6):15-16
鉴定古物有多种方法,除了物品本身的主要依据及辅助依据外,考古发掘品的比较对照,古今文献资料的查阅,亦是不可缺少的。其中考古发掘资料尤为重要,因为在古墓葬的发掘中对地层的测定,墓葬本身的记载,均是极为科学而确切的。在考古发掘墓葬中尤应注意有纪年的墓葬,有纪年就可进一步确定随葬品的年代。下面谈谈我在古砚研究中运用考古资料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刘家序 《收藏界》2010,(5):129-129
郴州市文物处考古人员近日向外界公布,3月26日在该市城区梨树山大道一建设工地发现的墓葬群中,1号墓为三国时期吴墓。这是郴州市文物考古历史上首次能由实物确证的三国时期古墓。  相似文献   

16.
礼文 《收藏》2009,(1):167-16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师范学院、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五单位主办,安阳市殷都区人民政府协办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考古发掘80周年纪念活动暨考古与文化论坛”于2008年10月29至31日在安阳宾馆举行。  相似文献   

17.
吐蕃,即古代藏族,在西藏自治区境内发祥、崛起。考古专家的考古证明,西藏的远古居民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已经营农业和畜牧业,兼事狩猎的生产者,过着定居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张天琚 《收藏》2012,(17):66-68
仿生瓷也叫象生瓷,是指仿制生物形态的瓷器或者说是好像某种生物形态的瓷器。这类的瓷器究竟起源于何时?2006年11月,考古人员对位于浙江上虞东山边的尼姑婆山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三国两晋时期的虎头罐、鸡头罐、牛头罐、马头罐、鹿头罐仿生瓷器,瓷罐上的各种动物头首的形态逼真写实、活灵活现,"前所未见"。这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最多的一批仿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5,(5):166-166
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4月9日揭晓。北京大庄科矿冶遗址群从25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打破了北京25年来没有考古项目人选“全国十大”的僵局。  相似文献   

20.
程彩虹 《收藏界》2012,(5):43-45
关于青白瓷起源问题的探讨,二十余年来考古界与陶瓷界众说纷纭,至今难有定论。201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合作对安徽繁昌窑进行了考古发掘,提出了繁昌窑青白瓷创烧于五代的观点,是我国最早烧制青白瓷的窑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