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孝文 《金秋科苑》2011,(8):86-89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也在地震中受损并引发核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以下简称INES)共分7个等级。以下是根据INES等级列出的史上最为严重的十大核事故,严重程度从小到大,刚刚发生的福岛核事故也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也在地震中受损并引发核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以下简称INES)共分7个等级。以下是根据INES等级列出的史上最为严重的十大核事故,严重程度从小到大,刚刚发生的福岛核事故也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东京电力公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毁损.事后,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NISA)将福岛核事故等级定为最高级7级(特大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  相似文献   

4.
重大核事故影响下国际铀价格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 《资源科学》2012,34(11):2115-2123
核事故是影响着人类社会对核电的选择, 也影响国际市场铀资源产品价格走势。本文以事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美国三里岛等重大核事故对国际市场铀资源产品价格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 INES 7级核事故对国际铀市场的影响长达14年, 使铀的价格下降约60%。日本福岛核事故等级目前已调整至最高的7级, 意味着国际市场铀的价格将长期持续低迷, 并最终将在(24~30)美元/磅跌至谷底。文章最后建议趁国际市场低迷期, 我国应加快国家核电建设进程;建立专业的铀资源产品储备公司, 储备核电燃料;改核电财政补贴为技术补贴, 促进产业升级, 减少贸易摩擦;通过资本运作, 建立国外铀资源供应基地, 增加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11日,历史罕见的强烈地震、海啸袭击日本之后,引发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并发生多次险情,事故等级从4级提高到5级。这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发生的这一切危机不禁让人们想起29年前发生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由于这场核泄漏,其附近被疏散地区,至今仍是死城。  相似文献   

6.
田野  田翠勤 《科学中国人》2010,(2):126-128,F0003
运用能量释放公式(地震公式),通过对汶川5.12地震(主震级为8.0级,震源深度为14公里)能量释放状况的分析,并通过与相近(主震级与震源深度)案例能量释放状况的比较。认为;汶川5.12地震,若主震级为8.0级,则震源深度为14公里的实测结果远小于实际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7.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地区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68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9次。20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地区7级以上地震时间分布特征包括地震时间间隔短、地震频率高、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非常明显,不同月份的地震活跃程度差异很大;空间分布总体上受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作用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约束,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地震带上,在空间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周期性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1月22日清晨5点59分左右,日本福岛县海域发生了推测震级为里氏7.4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25千米。由于地震引发海啸,有1.4万人转移。日本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是在福岛县与宫城县,海浪高度达3米。此次地震和海啸并未造成重大灾难,不过让人们回忆起最近和最严重  相似文献   

9.
不同意义下的震源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3年6月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几个5.7级以上地震的分析,利用震中初始确定(PDE)资料及全球数字地震台网(GDSN)宽频带资料,对震源深度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地球之颤     
2010年1月13日:海地7.3级地震; 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 4月5日:墨西哥7.2级地震; 4月7日:印尼苏门答腊7.8级地震; 4月11日: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县7.1级地震……  相似文献   

11.
一、新能源的希望(一)发展可再生能源刻不容缓到下世纪中叶,世界的人口将会达到双倍,并且能源需求将达到三倍。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继续使用矿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和铀,)将迅速耗尽这些有限的局部的自然资源。同时燃烧这些矿石燃料还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环境危害。其中核裂变(即铀),危害性更大,引起人类广泛担扰。高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和核事故以及武器级核材料的扩散威胁是全球性主要关切的问题。所以发展可再生的能源是刻不容缓的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不仅造成了海平面的上升,它甚至还让地球变得躁动不安。2010年可谓全球地质灾害频仍的一个年份。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27万人死亡;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强震在太平洋上引发了海啸;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同一天,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喷发,产生的大量火山烟尘迫使多国机场关闭……8月7日,我国甘肃省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2000多人遇难。这些地质灾害恰好是在全球  相似文献   

13.
台风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称为台风(typhoon)或飓风(hurFiCane),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而我国习惯称海温高于26℃的热带洋面上发展的热带气旋(Tropicalcyclones)为台风,热带气旋按照其强度的不同,依次可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1989年起我国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中国对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的热带气旋,根据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最大风力分为: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地震局台网测定,2004年12月26日08时58分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近海位于北纬03度54分,东经95度54分发生Ms8.7级地震。美国地调局USGS测定震级为9.0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波及近十个国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目前印度洋海啸的遇难人数已经突破15万人.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上升。印度洋海啸引起了全球对海啸问题的关注。那么地震海啸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5.
地震能兴邦?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引发约10米高的海啸,祸不单行,地震和海啸造成核电站爆炸,引发核泄漏。日本人民蒙受巨大的财产和人员伤亡,灾区呈现一片地狱般的景象,家园被毁,亲人流离失所,核辐射危机重重。  相似文献   

16.
《科技广场》2003,(6):45-45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会对人类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一次7级以上地震,顷刻间可将一座城市夷为平地,人员死伤数以万计,损失巨大。 地震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突发性强,而且大多在夜间,甚或人们熟睡时突然降临。例如,被称为20世纪十大地震之一的1906年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严重的省份,地表活动具有频度高、震极大、分布广、灾害重的特点。1970年以来,仅7级地震就高达8次之多,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学校是人员非常密集场所,校园地震安全,备受党和国家高度关注,针对云南校园地震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应以校园地震安全教育工程为抓手,成立地震安全教育组织机构,推进安全教育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总结并可视化欧亚地震时空规律,对于掌握欧亚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有一定参考意义。方法:本研究摘取欧亚地震带区域自1986年到2016年间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据不完全统计48次),应用数学统计,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欧亚地震带在30年间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在时间上来看,欧亚地震带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时间间隔很短,地震频率非常高,春秋两季的发震频率明显大于夏冬两季;春季的震源平均深度最高,以春夏秋冬为序震源深度依次降低;地震平静期和活跃期交替出现,周期性明显,且与太阳黑子活动联系密切。在空间上来看,欧亚地震带的7级以上的地震高发区集中在亚洲,高密度区为东南亚,西亚以及我国的西南地区;从动态分析来看,欧亚地震带高密度区的移动轨迹呈锯齿状向东迁移,目前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及我国的西南地区。结论: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时空规律明显,未来几年内,欧亚地震带应该处于平静期,但仍要警惕地震中心向东移后,缅甸、印度、中国西部等地区发生7级以上特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金秋科苑》2013,(8):5-5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O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较强震感。  相似文献   

20.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以来,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又接连发生8次7.8级以上强震,其中包括4次8级以上地震(6级以下的小震不计其数),它们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和经济损失,特别是在通常不视为地震强危险区的印度竟然也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人们禁不住要问:地球到底怎么了? 一、地球在颤抖 也许很多年后,人类会说:我们的坏运气是从土耳其开始的!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西北部Kocaeli省省会伊兹米特市东南7km处发生7.8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共造成17127人死亡,43953人受伤,据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这次地震造成财产直接损失在30亿到65亿之间,相当于土耳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5%~3.3%,众多城市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