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更正     
陈志强 《中华武术》2007,(11):47-47
太极即为阴阳。陈式太极拳中的刚柔相济、蓄发相变,也是在阴阳范畴之中。刚属于阳,是发放、进攻、击打、发力。柔属于阴,是合劲、蓄势、引化。太极拳中的刚和柔,既相互制约,互为转换,又互不可缺,变化无穷。要练好陈式太极拳,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刚柔之间的关系。拳论中讲:“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在练习太极拳中每招每式都要求做到刚柔相济。要想练好,必须先去僵求柔.然后再练柔成刚。  相似文献   

2.
陈志强 《精武》2006,(7):47-47
练好陈氏太极拳爆发力,必须懂得柔和刚。所谓柔,就是不用僵力、放松、柔化之意,犹如棉里裹针。所谓刚,就是通过长期放松柔劲的练习,达到极刚强的一种无坚不摧的力。它放松时就像鞭子在没有抖动发力之前,随意折压,完全自然放松,不加丝毫对抗之力。但如果刚劲发力,就像金狮抖毛,无坚不摧,无法抵抗,具有穿透性,这种力就是陈氏太极拳的弹抖爆发力。要打好陈氏太极拳的爆发力,必须先去僵求柔,周身放  相似文献   

3.
木子 《中华武术》2005,(1):39-39
太极拳是一门柔性拳术,其劲路以柔为主,但也要求做到刚柔相济,所谓“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这所藏之“针”便是拥劲,如丢了拥劲,就成了没有骨力的“软手”,就难成一个好的太极推手者。在太极推手学习中,初学者大多以“硬手”为多见,所以教学上特别强调“以松柔入手”。但是,如果一旦练不出柔中之刚而丢了拥劲,尽管外形柔顺有余,  相似文献   

4.
练好陈式太极拳必须懂得刚和柔。所谓柔,就是柔化,将对方的力卸掉、引开。所谓刚,就是通过长期放松柔劲的练习,达到极刚强的一种无坚不摧的力。它放松时就像鞭子在没有抖动发力之前,随意折压,完全自然放松,毫无任何抵抗。但如果刚劲发力,就像金狮抖毛,具有穿透性。这种力就是陈式太极拳的弹抖爆发力。  相似文献   

5.
梁凯明 《武当》2012,(4):23-24
杨式太极拳的最大特征就是体松柔和,舒展大方,外柔内鼓,有掤劲拳术之称。在杨公澄甫遗著《太极拳练习谈》中也讲到"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也"。这里的所谓"刚"和"针",指的都是太极拳的内劲。当前有许多人练拳只见软不见刚,把柔理解成软,把柔与软混为一谈。太极拳之"刚",就是以腰为轴,利用太极拳的缠丝劲,牵动丹田充溢的内气,在瞬间发出的爆发力,亦称弹簧劲。这种劲是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求柔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常说的丹田之气)所产生的,并非后天之拙力。太极拳之"柔",《拳论》上讲,"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掌握柔并不是松软,而是去一份拙力、蛮力,得一份柔劲后的缠丝劲。此为太极拳的精髓,非千锤百炼、天长日久,不易轻得。由此可以看出练好太极拳柔刚途径就是学会放松。  相似文献   

6.
浅谈太极拳的教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技术的掌握是有阶段的,学生对太极拳技术的认知需要经历“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学习过程。由于太极拳要由松入柔,还柔成刚,刚复归柔,达到有柔有刚,刚柔相济境界。练太极拳要达到能慢能快,能柔能刚,就要有既重外形,更重内蓄的观点,进行太极拳的技术学习。   一、动作代表性学习阶段 太极拳开始学习的内容是组成太极拳动作的形态,要化动态的动作为静态的动作,将一个动态的动作化成若干静态的动作。使学生对于其动作的位置、动作的各阶段的造型有所了解,这样做除了可以说明每个拳式位置,还便于了解身体各部分的动…  相似文献   

7.
周家和 《武当》2005,(11):12-13
太极推手是一项由两人进行的徒手对抗性运动。由于它不按固定的套路,而是因人因势灵活地运用太极拳招式、手法进行无伤害的攻防技击竞技比赛。所以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深厚的功力,大无畏的勇气.更要有灵活的头脑,积极的思维。太极拳的动与静、刚与柔、虚与实、蓄与发、开与合、呼与吸、攻与守、粘与走、意与力、内与外等等阴阳关系,对太极拳推手极为重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太极拳十大关系,学  相似文献   

8.
所谓纯柔无刚的太极拳,是指练习时从头到尾始终以柔和缓慢为主,几乎没有任何明显发劲的太极拳。对于只求健身者来说,自是少有人去深入探讨太极拳的精深内涵及来龙去脉,大家一般只求活动一下身子骨就满足了。但令人费解的是,在这个健身队伍中,却逐渐出现了一些自称曾得太极拳真传的“大师”“传人”,他们著书立说,不遗余力地“弘扬”太极拳,并将“技击”一再贬为太极拳的“末技”。  相似文献   

9.
1.呼吸在太极拳中的作用太极拳是一种注意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到特殊的作用。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但其实在太极拳运动中并不只是只有这一种呼吸方式比如初学者练习时的自然呼吸法,陈式太极拳中的发声呼吸  相似文献   

10.
陶一中 《武当》2005,(8):10-11
太极拳是矛盾对立统一的拳种。每个套路都是在各种矛盾的互变中求发展、求结果。每个套路都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因此,认识、研究这个哲理,对练好太极拳十分重要。据粗略计算,太极拳运动中的矛盾有30余种。其表现形式为:阴与阳、虚与实、动与静、开与合(含与展)、刚与柔、曲与直、起与落(提与放、升与降)、屈与伸、轻与重、呼与吸、蓄与发(收与放)、进与退、顺与逆、内与外、意与形、快与慢、前与  相似文献   

11.
太极即为阴阳。陈式太极拳中的刚柔相济、蓄发相变,也是在阴阳范畴之中。刚属于阳,是发放、进攻、击打、发力。柔属于阴,是合劲、蓄势、引化。太极拳中的刚和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2008,(3):30-31
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优秀拳种,它与太极拳、八卦掌一起,并称为中国武术三大著名内家拳。太极拳主柔,柔中寓刚;八卦掌变化多端,刚柔相济;形意拳则是硬打硬进,如电闪雷鸣,刚猛沉实,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谭大江 《武当》2003,(4):13-15
四、目睹张祖意合太极拳的风格 在秘谱《太极拳道论》中,记有“真人张三丰行功架谱”三路,一路为七十二势,二路为六十四势,三路为五十七势。据张兴洲介绍,此三路太极拳练法与他家太极多有不同。陈式太极偏于冷脆刚猛,不利于养生;其他太极则强调松柔,有养生大用,但技击效用得之较迟。而本门张祖意合太极拳分三步练法,一路练柔,柔中有刚;二路练刚,刚中有柔;三路刚柔兼练,得刚柔相济。学者苦练三年,不仅养生之益得之于身,而技击功夫必致大成。此三路练法惟第二路与杨班侯当年所练快架相似,个中缘由,下文有叙。  相似文献   

14.
一、概要 在太极拳推手、交手对抗中,柔,就是防守,在保持适当的紧张时,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在练太极拳时,肌肉群应做到有控制地收缩,故在习武练功谚语中有“凡拳以柔为贵”的说法。这正如陈鑫所说:”世人不知,皆以太极拳为柔术,殊不知用功以来,干锤百炼,刚而归之于柔,柔而造之于刚,刚柔无迹可见。但就其外而观之,有似手柔,故以柔名之耳等。”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以推手而致用,此致用的核心即为“懂劲”。什么是“懂劲”?懂什么劲?怎样才能懂劲?这是学习太极拳的人都必须弄明白的重要问题。太极拳论中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由势熟而渐悟懂劲”。劲之阴阳,即刚柔也。劲之偏刚则易折;劲之偏柔,则无用,故必须相济。要懂之劲,即刚柔也。在太极拳推手中,不但要懂自己的劲在每一招势中、每一时刻、每一阶段的刚柔,而且更要懂人家之劲在每一招势中、每一时刻、每一阶段的刚柔。所谓“用”,即是遇刚则用柔,遇柔则要刚。即要知人,又要知己。这都要在“粘走”中求功夫,勿犯“丢顶”之毛病。什么为“粘”  相似文献   

16.
练拳致柔     
盛明华 《武当》2010,(12):18-19
人们常说“轻柔”和“松柔”,总是把轻与松放在柔字前头,道理就在于柔是在松和轻之后练就的。所以,轻与松是致柔的手段,是为致柔服务的。柔才是练太极拳所要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论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的“松”与“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英 《武当》2006,(9):14-15
人们在论述太极拳理时往往强调一个“松”字,这是因为各派太极拳的最大的特点是讲求松柔。但也不能不谈或疏忽一个“紧”字,疏忽了“紧”,就会不符合太极拳的原理。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对“松与紧”都是非常讲究的,“松”在外表可以看见,“紧”在外不明显,主要是在内的意会。正所谓“柔中求刚,刚柔相济”。那怎样才能在玩拳时做到“松与紧”的相连呢?  相似文献   

18.
杜子宇 《武当》2004,(10):13-14
李派太极拳对应“三才”,有“天地人”三盘主拳,但按行拳做势特点,无非刚柔两架。柔架代表是天盘拳。它上应三十六天罡,故三十六式;天为阳为圆,取阳中之阴,故其风格柔绵,和缓缠转,轻灵圆活,流畅,温文尔雅,武林惯称“文太极”。但看是文,却文中藏武;看似柔,却柔中寓刚,它文火温养,呼吸细匀绵长,密合开合蓄发;  相似文献   

19.
和有禄 《中华武术》2003,(11):36-36
《太极拳论》多认为是王宗岳著。这篇拳论对太极拳走架、推手和散手,都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在赵堡拳界传抄的《太极拳论》与外间本有所不同。原文如下: 太极者,由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究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的锻炼步骤是: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柔刚相济。《太极拳论》的“柔过劲,刚落点”和“急隐忽现”,正是表现太极拳运动的时间与地点的适当运用和变化灵活。太极拳的刚是从松柔中锻炼出来的。武禹襄说:“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强调了柔是刚的基础,要求达柔劲,必须在量变过程中,逐渐突破度,求达刚劲质来。怎样练习柔劲呢? “由松入柔”,松是柔的前提条件。太极拳的放松,不限于肌肉,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