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二章,节选自《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孟轲和他的弟子万章等人合著的。是一部记载孟轲的政治主张、哲学理论等的散文著作。孟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公元前三八五年,卒于公元前三○四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孔子以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法先王,施仁政,行王道,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横征暴敛和不义之战。他重视教育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作用。他说:“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教人注意存心养性,深造自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他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其思想基本属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这些,都是应该扬弃的。孟轲的文章,气势磅礴,语言流畅,持论说理雄辩有力,又善于运用排比、比喻、夸张手法,故说服力强,对我国散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齐桓晋文之事》章是《孟子》一书中阐述孟轲的“仁政”思想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也比较典型地表现了孟轲的论辩文章的写作风格。结合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的题目,确定教学目的如下:一、通过课文,了解孟轲的尊王贱霸,“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的“仁政”理想,认识这种主张和理想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因素;二、了解孟轲的论  相似文献   

3.
孟轲(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是我国古代儒家大师,有《孟子》七篇传世。他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些值得批判继承的东西。现在摘录几段并略加注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孟子心目中一个“大丈夫”(堂堂正正的人)  相似文献   

4.
邹县孟庙     
山东,自古以来素称“齐鲁礼义之邦”,给我们留下了浩若繁星的文物古迹。邹县孟庙,这座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群及在其中所保存的其他文物古迹,就是其中的一例。孟子,名轲,字子舆(一作子车,又作子居),生卒年代不详,大约是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据传孟轲是鲁国(今山东曲阜)贵族孟孙氏的后代,春秋以后,孟孙氏衰微,他的祖上便从鲁迁到了邹(今山东邹县)。青少年时代,孟轲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通古代典籍,尤长于《诗》、《书》、《春秋》。壮年以后从事教学。中年时期,怀着政治抱负游历各国,一回见梁惠王,一回又任齐宣王的客卿,但终不见用。晚年,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立说活动。孟轲在教学和游说各国诸侯中,都以孔子道统的继承人和捍卫者的面貌出现。所以,在封建社会中,孟轲被认为是孔子所创  相似文献   

5.
孟子     
《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这七篇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最为重要经典文本之一。孟轲(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邹(今山东省邹县)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史记·孟荀列传》“: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从上述记载来看,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6.
一、亚圣孟轲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这里的“孟子”指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人孟轲,他是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  相似文献   

7.
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公元前547)生于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城。他早年经商,曾游历古巴比伦、埃及等地,掌握了那里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后来依靠自己广博的知识与智慧,泰勒斯获得了崇高的声誉,被尊为“古希腊七贤之首”,许多有关他的事迹与轶闻流传至今。泰勒斯最脍炙人口的事迹是通过准确预测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日全食而制止了一场浩劫。他另一项备受赞扬的业绩是在埃及时测定了金字塔的高度。这个难题是当时拥有知识与智慧的埃及祭司们一直无法解决的。这一贡献使他赢得当时古埃及法老的赏识。泰勒斯一生热衷于探索大自然奥秘,对身外之物尤其…  相似文献   

8.
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6年),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出身于手工业者,自称“贱人”。曾学儒术,因不满其说,另立墨家学派,与儒家对立。他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企图以此改变当时那种“别相恶,交  相似文献   

9.
一切中外反动派都是尊孔反法的。近年来,苏修突然对二千多年前中国法家思想的最大实行者秦始皇大感兴趣,一个劲儿地骂起秦始皇来。他们加给秦始皇的罪名之一是“为了确立自己的政权和夺取他所知道的世界——即天下的霸权。” 秦始皇曾经“夺取”过“天下的霸权”吗?不!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生活在我国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初期。他固然是封建皇帝,压迫和剥削过中国人民,但是,他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利益的代表,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是代表了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顺应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墨子     
《语文教学之友》2014,(6):F0002-F0002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百家有“非儒即墨”之称。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撰成《墨子》一书传世。  相似文献   

11.
墨翟最早实行生产劳动教育韦石墨翟,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生卒年约为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是当时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躬行实践的教育家,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基本上反映小生产者“农与工肆之人”的正当愿望。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一生备...  相似文献   

12.
孟轲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大思想家。然而,以往有些论著却用形式逻辑的推理代替具体的科学分析,误解了他的某些言论,如复井田、行世卿世禄、言必称尧舜以及禹汤文武周公等等,说他是没落奴隶主阶级代言人。其实,最能说明孟轲政治立场的,是他如下的一些理论,如“制民之产”、“通功易事”、“关市讥而不征”、“劳心者治人”、“民为贵”、“尊贤使能”以及“仁义”、“孝悌”等等。这些理论表明,孟轲拥护新生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主张实行大一统的分封制君主政体,宣扬用仁义、孝悌  相似文献   

13.
古代童蒙读物《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孟轲小时候,他的母亲曾“三易其家”,被历代人传为美谈。孟轲,字子舆,后人称他为孟子。在他3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贤德通达的孟母仉(zhǎng)氏,与儿子相依为命,艰苦度日。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上初中就学习了一门新的学科———《平面几何》。《平面几何》课本中的多数内容出自23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公元前275年)的巨著《几何原本》。当时是古希腊文化的鼎盛时期。首都雅典有一所著名的“柏拉图学园”(柏拉图,数学家,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门口挂了一块“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的牌子。求学心切的青年人欧几里得为了能跻身“学园”,获取更多的知识,他刻苦学习,掌握了几何的初步知识,才具备了入园的条件。不久,他便成为柏拉图学派的优秀代表人物。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被托勒密国王看中,应…  相似文献   

15.
《庖丁解牛》节选于《庄子·内篇·养生主》。庄周,生平不详。大约生于公元前三六○年左右,卒于公元前二八○年左右,与孟轲同时或稍后,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人。曾做过漆园吏(漆园,地名。名同实异的有三处:——在今山东省荷泽市北;——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蒙县故城中;——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都相传是庄周为吏之处。)庄周门人很多,形成了先秦哲学思想的一个派别:“道家”。后学尊称为“庄子”。  相似文献   

16.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姓墨、名翟,鲁国人。约生于公元前四八○年,死于公元前四二○年。墨子出身于手工业阶层,自称为“贱人”,精通机械制造技术,生活刻苦,富有实践精神。他所处的时代,是当时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变动时代。当时,列国纷争,“强凌弱,众暴寡”,兼并掠夺战争连年不息,广大人民遭受沉重的灾难。墨子针对当时诸侯之间对外互相掠夺,对内残酷剥削人民的现实,提出“兼爱”与“非攻”等主张。所谓“兼爱”,就是要求人们彼此相爱,既爱自己本身,也爱别人,既爱自己的家,也爱别人的  相似文献   

17.
我很有兴趣地读了美国《发现》杂志1994年第《期刊登的题为《新疆的干尸》一文,此文报道了在中国西部新疆发现古代居民干尸的情况。该文称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梅厄(Mair)有机会看了这些从公元前1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的干尸。他对干尸的欧洲人特征“金发、高鼻、深目、长颅”感到惊讶,他说:“我当时大吃一惊……这些明显具有高加索人种特征的人从何而来?他们到中亚的沙漠绿洲来干什么?”他们会不会是公元前二世纪出现在中国文献上的被称为野蛮人,而被欧洲学者认为是印欧人的“月氏与马孙”?虽然中国古代文献对这一地区住有类似欧洲人…  相似文献   

18.
孟轲(约公元前372~约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认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变先天的心性和后天的恶刁,使人恢复善性。他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坚信“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回为“善教得民心”。他注重道德教育,强调“尚志”或持志,即树立道德的理想,提出了寡欲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和意志锻炼等道德教育的原则。在教学和学习上,他主张深造自得.博约兼顾,由博反约;主张专心有恒,反对三心二意和一暴十寒;主张循序渐进,反对“揠苗助长”;主张重思存疑、因材施教,要求教育者“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并达到春风化雨的…  相似文献   

19.
一、生平荀子名况,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山西安泽一带)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大师,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  相似文献   

20.
关于荀子,学术界一般都认为他具有“厚今薄古的历史现实主义精神”,“激烈地批判了当时孟轲等人所鼓吹的言必称‘三代’,盲目崇拜‘先王’的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他“没有孔孟之儒的复古倾向”,他的政治主张“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但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上述论断并不符合荀子的思想实际。判断一个思想家是革新还是复古,主要看他对古今的态度及其政治主张的性质。秉着这一原则,我们来看看荀子到底是一个“具有历史现实主义精神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