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殷墟自发掘以来,出土了很多乐器。但是,目前尚没有针对殷墟出土乐器的专门研究,本文在对目前相关殷墟出土乐器的研究成果从考古学和音乐学两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地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对殷墟出土乐器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期更多的学者对殷墟出土乐器进行研究,从而推动对晚商乃至商代音乐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殷墟遗址出土的大量商代乐器中,磬是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种。殷墟遗址出土的石磬按其使用的场所及其演奏的形式可以分为特磬和编磬,除此之外,殷墟还出土了少量体型较小的非乐器实用磬。文章以殷墟出土的“磬”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分期以及类型进行研究,以厘清“磬”之发展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54):79-80
我国目前对于考古方面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尤其是青铜器具,而殷墟妇好墓所出土的青铜器对青铜器研究有巨大价值。本文在考古发掘资料的基础上,挑选殷墟妇好墓中较为典型的青铜器,对青铜器上的龙纹进行详细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龙纹入手,分析商代晚期青铜器龙纹的型特征及演变过程,探究龙纹所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4月20日至22日,殷墟甲骨文语言研究高端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出土文献语言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吉林大学、复旦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8家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张玉  相似文献   

5.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与同时期的甲骨文、玉石雕刻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三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篇章。殷墟青铜器所呈现出的庄重威严气势、王权至上象征、浓厚宗教色彩是当时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具体体现。殷墟青铜食器折射出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美学观。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能够见到的较为成熟的、已初具记录语言的功能的文字是殷墟出土的殷墟文字,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由于这些文字刻写在龟甲之上或兽骨之上,故称之为“甲骨文”,这也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它具有“三美”,即形象美、音韵美和意蕴美,很具审美价值。现仅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附近的一整坑的甲骨,从卜辞的内容、字体风格等方面来看,都与殷墟王卜辞有很大的区别,占卜主体为"子",我们把这批材料列入"非王卜辞"中。之前出土的甲骨卜辞中非王卜辞数量较少,花东甲骨的出土丰富了非王卜辞的研究史料。学界对这批材料所属时代、占卜主体、主要人物以及占卜内容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我们对殷商时期的贵族生活面貌也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怀化地区位于湖南西部沉水中上游,古称“五溪蛮地”,全区人口400多万,其中侗、苗、瑶等28个少数民族人口96万。这里既是一个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人文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也是一个民间音乐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地方。本文拟作简明的介绍与探讨.一、溯源在怀化地区各县出土的文物中,有不少上古时代的乐器.如苇江曾出土了西周时的铎(乐器)、春秋时越国的铜编钟(乐器)和编钟甬;辰溪出土了战国时的铜编(乐器);淑浦出土了战国时的铜钟(乐器)、铜磐(乐器)、铜铸(乐器)、于(乐器);靖州出土了战国时的于(乐器)等.从出土的这些…  相似文献   

9.
1.“殷墟”之名源于“商朝都城留下来的废墟”。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墟,即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北,商朝从此稳定下来,“殷墟”成为商朝帝都的名称。上个世纪初,殷墟被发现以后,学者常借用“殷墟”来指称殷墟的遗址,乃是因为古已有其名,并非因其成为废墟而得名。2.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背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应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因为除发现了大量商朝甲骨文外,还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些西周早期的甲骨文;而从已出土的甲骨文看,所用龟甲通常是龟的腹甲,有时也用龟的背甲。3.判断…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     
甲骨文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是查不到的,因为形成这个词的历史只有六十年左右,也就是在殷墟甲骨文发现的二十年以后。今天所指的甲骨文就不仅是殷墟出土的商王朝后半期的文字,近三十年来在山西洪赵县坊堆村(195t年),陕西长安县张家坡(1956年),北京昌平县白浮村(1975年)和陕西岐山、扶风两县交界的周原(1977年)都先后出土了一些西周时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只是出土的数量很少,內容也不如商代甲骨文丰富,目前对它的内容正在研究,所以这里介绍的仍是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并不是被发现时就称为甲骨文,它经历了由“龙骨”到甲骨,由“刻划”到文字这样一个过程。早在清朝光绪末年,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两公里处小屯村的农民,耕种时经常从田中翻出青铜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著名晚商都城——安阳殷墟孝民屯遗址出土晚商卜骨进行攻制工艺重构实验,河南动物考古研究人员Et前揭开了晚商甲骨占卜之谜,吉凶兆纹的出现是基本可控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梳理了俄藏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和后来发现的和田约特干出土的陶制小猴弹乐器的形象。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简略分类,我们大概可以认同丝路音乐研究的泰斗岸边成雄的乐器传播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75年江西清江横塘狮脑山,位于县西22公里,西南距著名的吴城商代遗址七公里.吴城商代遗址是1973年发现的,是我国长江以南第一次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商代遗址.此遗址出土的大量器物与郑州二里冈、安阳殷墟,辉里琉璃阁、藁城台西、黄陂盘龙城等商代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较为接近,可见江西吴城文化与中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本期介绍的清江狮脑山出土的虎耳兽面纹扁足铜鼎,风格与吴城商代遗址出土的一些青铜器相似,年代与殷墟早期相当.此鼎口部为斜折沿,厚唇、立耳、两耳上各立一虎,虎身满饰云雷纹,二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的主要发现地是河南安阳殷墟,目前所见与殷墟甲骨文最有血脉关系的应是在郑州早商遗址发现的牛骨刻辞。2003年,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新出土了介于殷墟文化二、三期之间的商代甲骨文,令人关注。此外近几十年来,在陕西周原遗址、山西洪赵坊堆、陕西长安张家坡、北京昌平白浮、北京房山镇江营和琉璃河、河北邢台南小汪等地西周遗址也出土了一系列商代末年至西周初年的甲骨文。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文字之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不单在古文字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解放以前,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的甲骨文,但是,甲骨文是时代较晚的成熟而系统的文字,显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建国以来发现的早于殷墟甲骨  相似文献   

16.
【镜子】铜镜在古代用以梳妆照面和照妖辟邪,现存最早的铜镜出土于殷墟的妇好墓,想必一个协夫出征的巾帼英雄心底也是极爱美的,更不要说世间平凡的女  相似文献   

17.
附图 :殷墟出土双手被械之陶俑 (录自《殷周文字释丛·卷下》)“■”字义证@林志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相似文献   

18.
我广州南越王墓鼓腹型句鑃的出土将该乐器的使用时间下延至西汉初期,也将其流行地域扩至岭南地区。作为南国汉代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珍品,8件成套的编乐句鑃不仅是岭南与江南吴越地区青铜文化交流的物证,也是南越国对吴越和中原音乐文化进行吸纳、再创造的例证,其对于研究西汉南越国音乐艺术和音乐机构“乐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早的乐器是鼓《礼记·明堂位》说:“士鼓苇荃,伊耆氏之乐也”,意思是说鼓是用泥土,鼓面可能是用蝉、糜皮制作而成。现存出土最完整的古乐器1970年8月湖北随县战国早期曾国君主曾侯乙的一座大墓里发现的8种124件乐器。这里出土的乐器有编钟64件、编磬32件,还有楚惠王赐给曾侯乙的博钟一件。这是中国乐器史上最珍贵的文物。最早的竹簧片乐器实物1978年在湖北曾时已墓中发现的两件排箫,以及两件横吹的闭管乐器和五件笙。在这些乐器中,有一件排萧在没有脱水的情况下,居然多数箫管还可以吹奏发音,箫管还按音  相似文献   

20.
玉门关正是通过商朝昆仑玉的传入中原而得名。中国玉文化是从商朝时的昆仑玉传说开始的,古神话提到黄帝住在昆仑山上,用玉养生,可见其风俗源远流长。而在河南安阳的商代都城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最古老的昆仑玉。殷墟的羑里也正是周文王演绎八卦处,玉就被载入中国第一经典——《周易》。远在敦煌丝绸之路以前,就有一条玉石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