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检测脂肪实验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作为提取液,用涂抹法代替徒手切片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3.
内脏脂肪素及其运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2005年初发现的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Visfatin具有胰岛素样的降糖作用,并调节脂肪代谢,参与机体的炎症应答,具有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功能。研究发现,糖尿病、肥胖以及其它一些疾病病人血浆Visfatin的水平出现升高,运动干预可以降低1型糖尿病病人血浆Visfatin的水平,血浆Visfatin水平的变化为我们研究和治疗内分泌紊乱和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结合临床,对5例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诊断,尤其是对一些在心电图上不出现典型改变而易漏诊的心肌梗塞病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花生组织为原材料,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实验原型与改进创新后实验的前后对照比较,得出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深入分析教材,结合本校和当地实情,应对实验进行适当取舍和调整,以明显提高实验效率,增强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6.
7.
探讨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SD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部分脂肪因子表达的影响.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高脂饮食喂养加运动组(简称运动组)、高脂饮食喂养组(简称高脂组)和标准饮食对照组(简称对照组).以RT-PGR法半定量测定脂肪组织部分脂肪因子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并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1R)指数,实验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具有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质异常、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调节脂肪因子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次性运动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HSL、perilipin蛋白含量及脂肪水解的影响。方法:116只3周龄SD雄性大鼠,110只给予10周高脂饲料,建立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1、31、2和24 h组。用化学法测试血清FFA和甘油、脂肪组织HSL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试HSL和perilipin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后FFA和甘油、HSL活性和含量出现不同程度升高;而perilipin含量除即刻组出现显著升高外,其它各组均显著降低。结论:一次性运动导致肥胖大鼠运动后脂解增加,可能与其脂肪组织HSL活性、HSL蛋白含量上调及perilipin蛋白含量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从实验材料、实验操作方法方面进行了改进,并增加了对照实验,学生可操作性强,节省时间,实验现象明显,教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脂肪细胞因子对机体能量代谢及脂肪积累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细胞因子是当今国际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现已发现人类脂肪细胞分泌几十种脂肪细胞因子(a出pocytokines),它们在体内发挥着脂肪体积传感器的作用,同时通过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调节机体的脂肪积累.这里重点介绍那些在机体能量代谢平衡调控中起主要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如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抵抗素(resistin)、脂联素(adiponectm)、白介素(IL)6等等.脂肪细胞因子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及脂肪积累的生理作用已日渐引起运动医学界的重视,它们可能成为运动减肥和糖尿病的运动治疗的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通过mRNA表达谱芯片筛选有氧运动前后肥胖小鼠棕色脂肪差异表达基因及通路,探究运动活化棕色脂肪机制。方法:3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普通对照组(N,n=8),肥胖对照组(OB,n≥6)和肥胖运动组(E,n≥6)。E组进行10 m/min,1 h/d,6 d/周的跑台训练。每周记录各组摄食量和体重。4周后,测试血糖血脂,取肩胛处棕色脂肪,提取的RNA逆转录合成cDNA后进行mRNA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倍数法(≥2,P≤0.05)筛选上下调差异表达基因,用KOBAS2.0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和信号通路富集度统计分析。筛选参与关键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的重要差异基因进行RT-PCR验证。结果:与N组相比,OB组棕色脂肪组织上调的基因有445个,下调基因有796个,差异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集中在脂质、固醇,胆固醇和类固醇的合成代谢过程及白细胞和粒细胞趋药性过程;与OB组相比,E组的上调基因有486个,下调基因有286个,差异基因的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脂质,脂肪酸,固醇和胆固醇的合成代谢过程、羧酸和酮酸的代谢过程、辅酶的代谢过程和抗氧化过程;运动调节棕色脂肪功能的通路主要集中在PPAR,AMPK,Insulin和VEGF信号通路等过程。结论:有氧运动可能通过调节一系列基因和通路来提高棕色脂肪活性,促进肥胖机体减肥。  相似文献   

12.
脂肪族光学活性化合物,特别是链状化合物,可根据笔者提出的螺旋理论,对几个较稳定的构象进行计算,由计算结果和构象分析确定其旋光方向,再与测定的旋光方向相对照,同样可以推断出其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13.
运动中或运动后突然死亡——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虽然比较罕见,但对人们心理威胁很大,妨碍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提高,因此,警惕和防止运动后猝死的发生是每个运动医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们搜集了运动后猝死三例的资料,整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以脊柱屈曲为主的屈髋屈膝手法和进行腰腹肌力锻炼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7例,结果表明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35%和969%;58例作了1—6年的随访观察,远期疗效巩固率931%。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对治疗手法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方法在腰椎间盘几乎无载荷情况下施用有利于突出间盘的还纳或发生位移,符合生物力学特点;强调腰腹肌力的锻炼也是基于脊柱前后肌群共同维持脊柱稳定的力学概念而设计。  相似文献   

15.
针灸提高运动能力(成绩)的问题,已经引起国际运动医学界的充分重视。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运动医学界、尤其是医学科学比较发达的国家,曾竭力以求提高运动能力的良方。有些人曾经使用过各种兴奋剂,其中因药物兴奋剂的副作用引起严重后果,甚至死亡者,绝非罕见,因而兴奋剂的使用被列为法禁。针灸提高运动能力,早在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液针刀疗法治疗运动员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用液针刀疗法治疗本病48例,用传统疗法治疗本病30例,进行疗效观察对比。结果液针刀疗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100 %,传统疗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83.3%,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液针刀疗法和传统疗法对治疗运动员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均有疗效,但液针刀疗法显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疗法,液针刀疗法治疗运动员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效果好,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预康复理念在中年择期脑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因颅内动脉瘤接受栓塞治疗的82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1)实施常规术前宣教,预康复组(n=41)在实施常规术前宣教的基础上给与以运动为核心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性别、身体成分和皮下脂肪的分布对血清瘦素浓度的影响。受试者为36名青春期前活动量较大的7~12岁香港儿童(21男,15女),测试指标包括水下称重所测的身体成分、皮脂厚度、血清瘦素、睾酮和血总胆固醇。结果发现:身体成分和皮脂分布相似的青春期前的非肥胖儿童瘦素无性别差异;男女童的瘦素水平与身体质量指数、脂肪量、腹部皮脂厚度和5部位皮脂厚度总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小腿三头肌的皮脂厚度总和,5SKF)高度相关(r=0.71~0.90,P<0.01),与臀围中度相关(r=0.60,P<0.01),与睾酮和血总胆固醇无关;5SKF是一个比脂肪量更佳的瘦素预测指标,皮脂分布是影响瘦素的独立因素。结果提示:可以用回归公式———脂肪量(kg)=0.7127×血清瘦素(ng/ml)+4.7389(r2=0.65,P<0.01)来预测青春前活动量较大的非肥胖儿童的脂肪量;在比较不同人群的瘦素特点时应考虑身体成分和皮下脂肪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高IgD综合征     
高IgD综合征(HIDS)于1984年首次在荷兰发现,现已遍及全球,以血清IgD升高、周期性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及皮疹为特征,表现为既非感染性又非自身免疫性的周期性急性炎症。在此,就HID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遗传和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作以介绍,旨在引起儿科同仁关注我国是否也存在HIDS。  相似文献   

20.
在实践中感到治疗股骨干骨折用手法早期复位再固定有诸多不便。因此,在总结过去经验基础上,运用生物力学原理设计了一套治疗方案,即用适应性重磅快速车引复位,再以四合一小夹板固定,尽量发挥患者主观能动作用,加强功能锻炼。用该法治疗13例闭合性股骨干骨折病患者,获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