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李慧 《阅读》2015,(15):6-8
这是一本充满魔力的书。你或许不知道,它在德国,就像《西游记》一样家喻户晓。伟大的作家米切尔·恩德用他的奇妙幻想,向我们展现了幻想国的世界,而通向那里的钥匙就是这本书:《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当你捧起它阅读的时候,也许,你会成为下一个幸运儿,受到幻想王国的召唤,进入那里,成为拯救幻想国度的英雄!  相似文献   

2.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一位英雄式人物,也是作者一生所塑造的成熟、英雄、硬汉子形象的辉煌结晶。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不仅赋予了圣地亚哥优美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解读,对圣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此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阅读》2011,(6):6-8
有这样一本书,它写于1952年,并在当年获得了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奖,1960年又获得了路易斯·卡罗尔书籍奖。这本书,就是英国著名作家玛丽·诺顿创作的《地板下的小人》。  相似文献   

4.
薛法根 《阅读》2010,(3):22-24
你读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马良用他的神笔为穷人作画,穷人缺什么他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变成了什么,多么神奇的画笔啊!或许你很羡慕,假如你有这样一支笔,就能想什么写什么,作文自然就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了。其实,你也有这样一支笔.一支藏在你心里的神笔,那就是:想象!《西游记》不是想象出来的神话吗?《哈里·波特》不是幻想出来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5.
《老人与海》(TheOldManandTheSea)是海明威后期的力作 ,是海明威实践其创作原则的最高成就。《老人与海》一方面渲染桑提亚哥的悲剧性特征 ,一方面又淋漓尽致地描绘他的硬汉行为 ,即“小说企图表现人在注定的失败面前如何保持优胜者的风度。  相似文献   

6.
周如水是《爱情三部曲》中《雾》里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外表很新,思想很旧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关于周如水的性格特点,巴金在同一位批评家的争论中有过说明,他这样写道:“当你说:‘<雾>的对象是迟疑, <雨>的对象是矛盾,<电)的对象是行动.’那时候你似乎逼近了我的‘思想的中心’.但是一转眼你就滑了过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小说是新文学刚刚草创的五四时代的产物,而五四时代,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一清二楚的。1923年,郁达夫就把他的著名散文《还乡记》编入小说集《茑萝集》。1928年7月,朱自清说他的《背影》集“其中有两篇,也许有些象小说;但你最好当散文看,那是彼此有益的。”①1935年,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说:“废名所作本来是小说,但是我看这可以当小品散文读,不,不但是可以,或者这样要觉得有意味亦未可知”。这说明五四时期不少人所作的小说,特别是自叙传式的小说,很接近于叙事  相似文献   

8.
李慧 《阅读》2007,(5):6-7
他,1856年出生在美国一个富庶的家庭,迷恋童话和幻想故事。成年后,他当过记者、编辑、演员、小农场主、杂货店主……但他在这些领域都未能有所造诣。因为随时随地都能编出一个奇幻的童话故事,孩子们成了唯一对他大加崇拜的群体。一天晚上,他在给几个孩子讲故事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灵感,兴奋不已地把这个灵感记录下来。这就是关于翡翠城的故事,是奥芝国探险故事的最初创意。1900年《奥芝国的魔法师》(中文译名:《绿野仙踪》)问世了,弗兰克·鲍姆这个名字也被更多人记住、熟知。亲爱的同学,当你读完《绿野仙踪》的故事,说不定你就会梦想着有一天,让一股龙卷风将你带到那个令人神往的美妙仙境,经历曲折的历险,作一次实现梦想之旅!  相似文献   

9.
周益民 《阅读》2011,(Z2):1-1
<正>你知道《小王子》吗?你喜欢"小王子"吗?这是一个温柔、忧伤得叫人有些心疼的故事。这是一本让全世界无以计数的大人、孩子难以释怀的书。这是一部二十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一天,小王子遇见了一只狐狸,狐狸请求小王子"驯养"他。他说,驯养就是"建立联系"。他还说:"你对我不过是一个男孩子,跟成千上万个男孩子毫无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自然》教材第五册《凸透镜》中这样叙述,“拿一个放大镜来,用手指摸它的镜片,你会发现它中间厚,边缘薄,这样的镜片就叫做凸透镜。”《教师用书》这一课也指出要学生用手摸来认识凸透镜。笔者认为,认识凸透镜用手摸的方法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与海》是当代一部名副其实的经典作品。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带有悲剧性的故事。一方面,这是一个寓言,她描述了人所具有的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如何从灾难和肉体的失败环境中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另一方面,这是带有宗教意义的一种隐喻,主体包含了基督教的一些象征和比喻。  相似文献   

12.
李慧 《阅读》2009,(6):6-8
你喜欢看科幻小说吗?你读过《神秘岛》《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吗?你知道它们的作者是谁吗?告诉你吧,这位作家最早被翻译介绍到中国的作品是《八十天周游世界》,而他就是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19世纪法国作家——儒勒&#183;凡尔纳。  相似文献   

13.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出版于1952年。它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海明威世界文学大师的地位。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也由此成为世界文学史中的经典人物,不同于海明威以往作品中的典型硬汉的形象,圣地亚哥较之性格也更加丰满,本文将从分析其性格为出发点,探析圣地亚哥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成功的小说,也是一部描写"海洋和渔夫最深刻的文学作品",该小说有着深刻的思想主题、丰富的象征意义,完美表达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诠释了"人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同时,《老人与海》也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寓言故事,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试图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探究《老人与海》中复杂而矛盾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5.
李慧 《阅读》2008,(4):6-7
你一定在哪里听到过“点灯的人”。知道吗?它正是来自于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在诗里,每到黄昏时,点灯人李利就扛着梯子,去点亮一盏盏路灯,照亮一个孩子的窗口,成为这个孩子最美丽的梦想。 史蒂文森,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两百多年来,《金银岛》(又译作《宝岛》)让一代代孩子爱不释手;他还写了一部非常有名的《化身博士》;尤其是那些儿童诗,史蒂文森是多么懂得孩子的世界啊。卧室里的订会在深夜变成一条无畏的航船,载着勇敢的小水手驶向广阔无垠的未知世界;山谷中会诞生一个小小的王国,孩子则成为幻想国度中的君主。 这一切都是无与伦比的,于是,史蒂文森这个名字也变得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两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  相似文献   

17.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如是说。这决不是夸大其词,当你了解到贝多芬在耳聋之后还创作出《命运交响曲》的时候,当你听说他耳聋之后在台上指挥乐队演奏,观众掌声如雷,让贝多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谢幕的时候,你被他的伟大的命运征服的同时,也会对这句话有所体会的。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不能使我们饥饿的肚肠有“果然”之感,也不能给我们冰冷的躯体以“发热”之效,但它却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的力量:欣赏音乐,可以消除紧张,缓解疲劳;欣赏音乐,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音乐可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受到启…  相似文献   

18.
《老人与海》是美国杰出作家海明威的一部名著。该小说反映了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社会之和谐,以及人的精神世界之和谐。深入分析《老人与海》的和谐主题,对理解什么是和谐社会以及怎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京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书香北京",最近有一期节目的嘉宾是倪萍,主题就是谈倪萍的新作《姥姥语录》(以下简称《语录》)。看了这期节目,总觉得收获甚丰,感慨颇多,特撰此文,与广大读者交流、分享。《语录》共分七个部分:开篇"心到就好",正文的第一部分"遗憾就是专门留下的……",第二部分"人生或许就该是这样……",第三部分"快乐你别嫌它小……",第四部分"智慧如同储蓄卡  相似文献   

20.
徐柳芹 《阅读》2008,(3):24-25
读你,在绚烂的春天。没有人会否认春天的温暖和浪漫。读你,就像读一个五彩的春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当百花争春,在书的海洋里,我寻找甜美的神秘。当一本《西游记》握在手中,没有人会拒绝它的甜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