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电视新闻,不时能见到新闻人物出镜讲话的画面。凡是官员带“长”字的,其官职、姓名、单位无不在字幕上打得一清二楚;而普通群众,比如农民、工人、农民工、无业居民,通常就没有这样的“待遇”,在电视屏幕上通常没名没姓,充当了戏剧中群众甲、群众乙的角色,给观众以不明不白的感觉。将出镜讲话群众的名字从电视新闻中“抹掉”,其原因不外乎是,采访时间紧或一时疏忽,没能记下被采访群众的名字;采访时虽然记下了被采访群众的名字,但在制作节目时为图方便,省去了字幕或“忘记”了字幕程序;反正群众又管不到自己,打不打字幕,出不出现名字无关紧…  相似文献   

2.
记者采访是主持人采访的前提前面已经谈到,主持人采访有三要素:交谈对象、交谈、主题。很显然,交谈对象选择和主题思想确定,应该在节目前完成。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主持人采访将无法进行,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主持人采访将进行不好。还有,主持人采访中引用的素材、一系列小观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媒介的种种报道原则当中,公开性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公开性原则主要运用于采访领域,要求记者或主持人在正式采访或制作节目之前把各种相关事宜明明白自地告诉被采访对象或节目参与者,比如,访谈的目的,话题的大致范围,谈话的时间长度,直播还是录播,录下来的谈话在播出时会不会被删节,被采访或参与节目的是不是还有别人,提供不提供酬金,等等。  相似文献   

4.
嘉宾口才好,可以开门见山提问一般的采访对象既然同意了接受采访,大多数人会根据采访提纲做好回答的准备。如果采访对象的口才和总结能力很好,他们不需要记者或者主持人铺垫太多,就能够自己主动的进入到情境当中,这就会使得采访进程非常顺利。此时,记者或主持人只需要开门见山进行提问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5.
曹秋敏 《传媒》2015,(1):39-41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观察与思考》节目中,记者庞啸出镜采访,电视荧屏上第一次打出“主持人”的字幕,从此主持人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开始进入受众视野,成为电视媒介最活跃、最生动的体现者和传播者.在电视主持事业3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电视节日主持人风格从原先的个性不明显、风格单一逐渐演变为多样化、个性化、全面化.这个过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更与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同步.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造就了主持人风格的持续演进.  相似文献   

6.
二、大众投资节目的主持艺术(一)不同采访空间的提问技巧。提问是主持人主持节目的重要表达方式。因采访时间和空间不同可分为:录音采访中的提问,直播室(现场)直播过程中的提问,开通热线电话交流过程中的提问。1、录音采访中的提问。由于不直播,主持人提问的自由度较高。在录音采访前,主持人可草拟一个采访提纲,可就一个主题或线索展开提问,也可就多个问题(线索)按拟定中的顺序或要点提问,还可提出一个话题,然后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采用推理追问方式提出下一个问题。录音采访的事后工作量较大。主持人要对录音带进行删剪、连…  相似文献   

7.
田晴  田旭 《新闻前哨》2005,(7):55-56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采访与新闻记者的采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必须遵循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拥有新闻采访的共性特征。但电子传媒的特性通过声音或画面,将作为采访者的主持人与采访对象直接推到受众面前,并且,主持人的表现也构成节目的组成部分,在节目录播或直播过程中,他们最佳表现的即时性的录音或录像,往往都具有不可再生性。由此也就形成了主持人采访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除了直接通过自己的声音或图像来主持新闻节目播出之外,还要参与某些重大或连续性新闻的前期采访以及后期的编辑、制作活动.这就不光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具有记者的新闻敏感,而且要求他拥有编辑的胸怀,即拙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断想》所谓的逻辑素养,包括编辑的心机和条理.  相似文献   

9.
要成为一个集采、编、播于一体的记者型主持人,以下三条必不可少。一、参与节目制作全过程。主持人在节目制作前期,要充分了解节目的定位,参与内容构思、策划;在现场出镜中,充分调动观众情绪,控制节奏,体现主题;在新闻采访中,独立或协同其他记者完成采访;在后期剪辑中,以对新闻事件的亲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切忌居高临下,要与被采访对象平等相待。谈话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要谦虚谨慎,有礼有节,亲切、和蔼,与采访对象保持一种相互默契、平等和谐的气氛。这种亲和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持人与采访对象心境相融,气息相通,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离不开新闻采访这一重要的表达方式,而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记者型主持人专业素质的高低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为了获取新闻事件中的真实信息材料,更为深刻地了解事实的真相,记者型主持人应该更为全面地包装自我,掌握新闻采访中的技巧,合理运用采访方式,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有价值的新闻材料,  相似文献   

12.
每个采访对象由于所受的环境,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文化素质,个性特征等的不同,面对摄像机下的提问,都会有不同的反映。如何使采访对象打开心扉,真诚合作,每位节目主持人都有自己的技巧和方法。技巧和方法有千万种,但都是朝着完成既定的目标奔去。“没有不会说的,只有不会问的”,这是敬一丹在一次节目主持人短训班上说的一句话。节目主持人在采访中如何“问话”呢?笔者就在“问话”中怎样把握接近点谈些体会。一、与采访对象的接近。人在社会交往中,对与自己一致、相似或接近的地方,都容易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采访中如果利用人…  相似文献   

13.
一、谈话节目的采访特征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采访与一般的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也必须遵循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但是,电子传媒的特性,将作为采访的主持人与采访对象直接推到了受众面前,大家都能够耳闻目睹采访的现场过程,由此也形成了谈话节目主持人采访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播音、主持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关键一环,任何节目,从采访、编辑、制作到播出,最终体现者是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作为新闻工作者,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体形象,还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时时刻刻都要完善自己的素质,塑造自己的形象,提高节目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主持人的采访技巧非常重要,而其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内容.因此,主持人要具有全面的知识,要掌握提问的技巧,确保采访达到最佳效果.本文针对电视新闻主持采访技巧进行分析,认为电视新闻主持人在实际采访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对采访对象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提问与倾听是相辅相成的,这样才能对规场的节奏进行有效的控制.关于采访准备工作,笔者认为这是采访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唯有知己知彼,才能保障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简洁易懂,并能在任何情况中随机应变.  相似文献   

16.
一、主持人节目的发展 中国的主持人事业发展较晚,从播音员播读稿件,到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大众媒体中,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完成的.“主持人”这一称谓逐渐普及,甚而替代了原有的“报幕员”、“司仪”等称谓.传统媒体中的主持人,开始以个性化的声音或荧幕形象,活跃于广播电视媒体.1980年在这一年,7月12号中央电视台原来举办的一个栏目,是现在《焦点访谈》的前身,叫《观察与思考》,正式打上了字幕,主持人庞啸.  相似文献   

17.
印象整饰,也叫自我呈现,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概念,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印象整饰是人在交往中有意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社交技巧.而在新闻播音及采访中,是指播音员、主持人、记者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或身体动作以及仪表风度等使受众和采访对象产生"自己人"的效应,从而缩短广大受众、采访对象与播音员、记者的心理距离,较好地完成采编播任务.  相似文献   

18.
所谓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瞒身份,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不公开获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而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虽然隐性采访不等于批评曝光,但是不可否认,隐性采访主要用于舆论监督,多数是在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正常的显性采访难以进行的情况下采取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应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而改变。比如说他们的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表达能力不同、从事的具体行业不同等。主持人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嘉宾(被采访对象)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打开电视,我们可以看到电视荧屏上的节目主持人需要进行现场播报、即兴表达的机会越来越多,许多主持人也表现得很好,轻松自然、出口成章。这说明随着中国电视节目的日益成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在日渐提高。但与此同时,语言基本功不足的弱点也表现得更为突出,尤其是没有受过专业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主持人,尽管说得头头是道,但听起来不是声音不圆润动听,就是不看字幕根本不知道他或她在说什么,严重影响了受众对信息的接受,更谈不上给受众以美的享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