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泰晤士报》2015年9月4日中国首次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胜利举行阅兵式,并首次邀请外军参加。自1949年10月1日以来,中国之前一共举行过14次阅兵式,都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昨天上午,北京响起70声礼炮,拉开了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庆祝仪式的序幕。共有四万观众在天安门观看了庆祝仪式,习近平主席和其他中国领导人,以及各国首脑出席。  相似文献   

2.
《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了,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我在周报工作了整整40年。新中国成立后,我离开英国的亲人,来到中国,被安排在北京华侨补习学校学习中文。本来,我要去大学念书,学校认为我可以工作,就和2位新两兰华侨一起被调到英文版《人民中国》工作。1958年3月,英文版《北京周报》出版。筹备期间,同时要出版《人民中国》,大家都很辛苦,也很兴奋。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9月3日将迎来我国首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办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活动,同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不可否认,如今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传播领域依然占有优势地位。虽然日本是战败国,但二战后经过几十年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一生中,最大的幸事莫过于目击了我们伟大的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已经50年过去了,可是一切却依然历历在目。我第一次到北京,是在1949年9月2日。在此之前,我在香港参与编辑出版(《中国文摘》(CHINA DIGEST)英文半月刊,对外报道举世注目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到了8月,解放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新中国的筹建工作也在紧  相似文献   

5.
为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的卓越成就,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实践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加快特色企业文化管理与实践创新的步伐,值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之际,在全国人民喜迎百年奥运之时,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文化实践理论创新论坛"近日在风景如画的黄山脚下胜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正以改革创新精神,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7.
王一 《文化交流》2010,(3):54-57
1941年8月,美国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赴华参加抗战。1945年10月美空军混合联队在桂林成立。这支由陈纳德将军指挥的空军联队英勇善战,重创日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抗战时期,中美空军携手战胜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故事,一直被传为佳话。本文的主人公吴其轺就是中美联合空军“飞虎队”的一位飞行员,如今虽已年迈病残,半身瘫痪,居住在杭州文三新村的一幢公寓里,但人们对他却充满着尊敬和钦佩,而他自己始终认为那金光闪闪的勋章代表着“我的荣誉”。  相似文献   

8.
1938年4月,我从充满乐观气氛的武汉去前线采访,目睹了自抗日战争开始以来中国正规军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这一胜利使全国振奋,把高昂的情绪推向顶点。台儿庄位于江苏和山东两省交界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作战,而远在北方的共产党游击队则切断日军的交通线,拦阻敌人的增援,这是在统一战线中互相配合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对外大传播》2001,(5):4-6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宋庆龄回到了上海。年底,她组织了中国福利基金会,这是战时在香港建立的保卫中国同盟的后继组织。她继续支持进步组织和民主力量,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为劳动群众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在解放战争中,给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很大的物质帮助。当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继续从事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时,宋庆龄于1946年7月23日在上海发表声明,要求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这一声明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的震动与响应。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唐山抗震救灾20周年。20年前的大地震,使唐山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国外的一些舆论宣称,唐山将从此在地球上消失。唐山人民能否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受到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下,唐山人民艰苦奋斗,在地震废墟上建起了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唐山,成就令人瞩目。唐山抗震救灾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说明了在中  相似文献   

11.
流行话语产生于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之中,反映着特定状态下的社会环境和人民心理的存在和变化,是我们对某段历史、某块土地、某个社会、某些人群深入了解和研究不可多得的材料。而"5·12"灾难期间的流行话语,在记录灾难中的社会百态的同时,更为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对付地震灾害提供了鲜活的经验教训,使若干年之后的人们能够通过翻阅这些曾经的流行话语,了解我们此时此刻的感受、丰富他们防震抗震的知识、坚定他们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2.
为中国革命事业尽力的国际友人千千万万。象艾黎同志那样50年如一日,在我们艰难困苦的时期,在我们创业时期,在我们胜利以后,始终如一的为中国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不容易的,所以受到中国人民理所当然的尊敬。——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爱泼斯坦一生跨越了二十世纪绝大部分的漫长岁月,又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这期间,正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十分重要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阶段。他常对人说:“中国人一般由爱国主义走到国际主义,我却是由国际主义走到爱国主义。”也就是说,他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全局来看中国历史的,同时又将中国历史视为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来加以考察。因此,他看问题的视点高,看得远,分析透彻。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根深蒂固。他从小生活在中国人民之中,与他们共同度过悲伤与欢乐,挫折与胜利。在这里,他汲取了他的全部经验。在这里,他选择了中国国籍和选择中国作为永久居住地。在这里,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献身于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陈昊苏先生的邀请,原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老战士访华团一行20人于8月31日到达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刚下飞机,就见到许多报纸记者以及中央电视台“呼唤和平”摄制组早等在首都机场进行采访,摄下了当年的日本老八路60年后来到中国的镜头。这些日本老八路大多数都已进入耄耋之年,然而来到中国北京,他们一个个精神矍铄。他们胸前佩戴着“日本八路”及自己姓名的胸章,一踏上中国的土地便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他们对中央电视台记者说:“中国是我们贡献青春的地方。从我们被八路军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都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而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人民立场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法宝。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哲学意蕴,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饱含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品格。新的发展阶段,更要坚定人民立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向新征程。  相似文献   

16.
新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唯一的越南文刊物《荷花》丛书自1986年创刊,至今已走过了9个年头。在这9年里,外文出版社的编辑、翻译们和新星出版社的编辑们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使这本刊物越办越好,已经成为越南人民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荷花》的内容主要是向越南人民介绍中国的基本国情,涉及政治、经济、改革开放、科学文化等,其中包括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政策、宏观指导性文章,特别是西南省区的经济改革和建设成就;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进程和人民生活现状:使越南人民能正确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层次安排上以农  相似文献   

17.
当我走访美丽辽阔的澳大利亚时,我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急剧上升,每一次与当地人民的交流,都使我久久沉浸在身为中国人的巨大自豪与欣慰中。在参观举世闻名的悉尼大歌剧院途中,路遇一对徜徉漫步的中年夫妇。一听说我们来自中国,女主人就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她的哥哥  相似文献   

18.
让他们来吧——我记得当时我是这样想的。中华民族到底起来抵抗了。侵略将发现,他们来时容易,要脱身就难了,最后势必在失败中被赶出去——虽然时问可能不会太快。我这几位久经锻炼的同行一定也在这样想,不是出于年轻人的热情,而是出于他们长期以来不怕挫折,终获胜利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50年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胜利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交战的法西斯国家的全面胜利。大多数历史学家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由日寇点燃的,是日本派遣军队侵占了中国的东北。那是1931年的9月18日。这一天在世界其他地方很少被提及,却常常地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这比西方通常认为二战开始的时间要早许多年。例如,有的认为二战始于纳粹德国入侵欧洲邻国的1939年,有的则认为始于日本进攻美国的1941年12  相似文献   

20.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美苏冷战的国际格局下,遭遇到重重包围封锁,世界很难听到中国的声音。在此背景下,《人民中国(日文版)》(以下简称《人民中国》)在周恩来、廖承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应运而生。《人民中国》是面向日本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日文月刊,隶属于中国外文局。创刊以来,除对日集中报道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内容外,还设立了小说译作专栏,对中国当代小说进行译介,旨在通过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推广和宣介,吸引更多日本民众关注中国。中日两国毗邻而居,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两国虽没有很快正式建交,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