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杜牧《樊川文集》卷二收有《送国棋王逢》诗:“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守道还如周伏柱,鏖金不羡霍嫖姚。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又有《重送绝句》:“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覆吴图。”这两首诗在杜牧诗中并不是名篇,所以古往今来都没有引起学者的注意。近来笔者考证诸书,发现此二诗与大中间日本国王子来朝相关,日本国王子善围棋,故杜牧此诗当是送王逢赴京与其对弈的。诗中的“玉子纹楸”、“覆吴图”等,都是古代围棋中的术语。因而这两首…  相似文献   

2.
记不清是哪位前人说过这样的话:摊好书如对佳人。今见已故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先生1961年所作《卖书》诗,第一首云:“爱书曾被目书痴,今日卖书如卖儿。小市青缃百卷掷,山妻红泪两行垂。”其他首又有“书痴原爱书如命,无奈翻书不救饥”、“万事无如吃饭难”等句。如此诗句,读来教人倍感心酸。两年后,罗先生又有《简张一纯先生》诗,还是谈书的,又谈到自己卖书事:“有书岂必久,八口日须糊。并州来几载,立券数烦吾”,句下自注曰:“予来此已卖书数部。”一个爱书如命的学者、诗人,为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而卖掉心爱的书,…  相似文献   

3.
《全宋诗》册七卷三八三、三八四收张伯玉诗二卷,与他人重出者凡二十首,其中能确知误收的为十六首。1·误收葛闳诗册七卷三八三页四七三一至四七三四张伯玉《寄睦州朱少卿》至《题新定红蕖阁》共十五首,册五卷二六三页三三五三葛闳名下入“存目”,出《宋诗纪事补遗》卷七引《严陵集》,并有整理者附注:“此诗及以下各诗共十五首,文渊阁四库本《严陵集》题葛闳作。然《提要》罗列作者姓名,不及葛闳。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及渐西村舍汇刊本《严陵集》,均无葛闳姓名。察其诗意,应上承前列作者,为张伯玉诗。”查页四七三二《题思范轩二首》其二“接…  相似文献   

4.
《诗经·魏风·伐檀》“君子”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伐檀》共三章。每章结句分别是:“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对其中的“君子”一词.晚近学者几乎异口同声地指认为用反语的修辞格讽刺那些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贵族,区事实上,在原典中。人们使用“君子”一词都极谨慎持重,略无轻忽戏德的表示,如《诗经》中“君子”一词凡186见,《论语》中凡107见,《孟子》中凡82见,以上375个“君子”中,按下《伐檀》一诗的三个“君子”不论,其他372个“君子”也从无学者和注本作过反语和讽刺的解读,此可疑者第二,在《诗经》160篇国风中,除…  相似文献   

5.
中国很早就发明了酒,因而也很早就有了关于酒的诗。就其早期作品来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诗经》中的《卷耳》和《湛露》。前者写一个贵族妇女因亲人出差远方,想到他在外面劳累不堪,自己心里又着急又难受,于是只好借酒浇愁:“我姑酌彼金星,维以不永怀。”──这是根据《毛诗》引的,在“三家诗”中“姑”字作“”,是多的意思。《毛诗》出现在“三家诗”之后,我想“局”字应比“姑”更接近该诗的原貌。由此看来,当时的妇女酒量相当大,所以她必须多酌,才能醉得不再想念亲人。后者据说是“天子宴请侯”之诗,其第一章为:“湛湛露斯…  相似文献   

6.
《全宋诗》册三六卷二○一五至二○四四收王十朋诗三十卷,其中有些诗误收在他人名下。《全宋诗》册二○卷一一九○页一三四四九宋肇收《中秋对月用昌黎先生赠张功曹韵》,出明周复俊《全蜀艺文志》卷一七。此诗又见于《全宋诗》卷二○三六页二二八四一王十朋,题作《中秋对月用昌黎赠张功曹韵呈同官》,出《梅溪先生后集》卷一三,诗中“去年今日行役苦,浪叟谿边宿逢雨”下有自注:“去岁中秋宿瑞昌驿元次山旧隐处。”而《全宋诗》卷二○三三页二二八○一收王十朋《中秋宿瀼溪驿(瑞昌县)》二首,与诗中自注相符,此诗当为王作,宋肇处应删。《全宋诗…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本惠洪《冷斋夜话》云:“……舒王《百家夜休》曰:‘相看不忍发,惨澹暮潮平。欲别更携手,月明洲渚生。’此皆得于天趣。”阮阅《诗话总龟》卷九、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引述此条则均称:“百家衣体”。三处提及的是同一首诗,称名却有异,令人费解。现在的各种诗话选编、排印本,仍因袭着这一文字差异。如王  相似文献   

8.
《乾隆衡州府志》([清]饶栓修,旷敏本纂)卷三十二“艺文”,有署名张九龄的《夜下湘中》诗一首:“洞庭入夜别,孤棹下湘中。露洗寒山遍,波摇楚月空。密林飞暗狖,广泽发鸣鸿。行值扬帆者,江分又不同。”《乾隆衡阳县志》([清]陶易修,李德等纂)卷十三亦署此诗的作者为张九龄。但此前各版张九龄诗文集均未见载此诗。经  相似文献   

9.
《全宋诗》册一○卷五七九页六八○四张经《王质过洞庭》,出《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一引《岳阳楼集》。此诗又见《全宋诗》册四六卷二四九九页二八八九五王质,题作《过洞庭》,出同。核《永乐大典》原书,方知《全宋诗》张经处误以“王质过洞庭”为诗题,而《永乐大典》于此诗前引张经《岳阳楼集》录其《岳阳楼望洞庭》一诗,故有此误。另《全宋诗》册二五卷一四三三页一六五○六汪藻《尤袤大暑留召伯埭》,出《浮溪集》卷二九。《浮溪集》乃《永乐大典》辑本,此诗已不见于今存《大典》残本,实际当断为“尤袤《大暑留召伯埭》”。《全宋诗》册四三…  相似文献   

10.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乃唐人张继《枫桥夜泊》诗中的名句。其诗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苏州寒山寺也因此而闻名逻迩。清人俞樾云:“寒山寺以懿孙一诗,其名独脍炙于中国,抑且传诵于东瀛。余寓吴久,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访,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新修寒山寺记》,载清叶昌炽撰《寒山寺志》卷一)明清以后寒山寺之成为吴中胜地,且名扬海外,还因很多人将寒山寺与唐代隐居于浙东天台山的诗人寒山子联系在~起,传说他曾到过苏州枫桥,而寒山寺即因寒山子而得名。清人叶昌炽于宣统…  相似文献   

11.
四家《诗》经本的卷数,《汉书·艺文志》有明确的记载:"《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又说:"《毛诗》二十九卷。"三家《诗》的经本是相同的,但具体如何分卷的呢?三家二十八卷,《毛卷》二十九卷,卷数显然不同,但不同究竟在哪里呢? 上述问题,清儒颇多论述,所述也较有代表性。如王引之认为四家《诗》分卷并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都是十五《国风》为十五卷、《小雅》为七卷、《大雅》为三卷、三《颂》为三卷。只是三家《序》不分卷,冠于各篇之首,而《毛诗》则序别为一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别集各一卷。为《樊川文集》中全部诗歌作注的仅两家,其一即清冯集梧的《樊川诗集注》(简称《冯注》);其二即为人所稀见的佚名的《樊川文集夹注》(简称《夹注》)。《夹注》本现存最早的本子是朝鲜刻本,国内仅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藏有此书,但仅后者所藏为完帙。这一刻本卷末牌记云:“正统五年六月日全罗道锦山开刊”,此后有“前通政大夫成均大司成知制教郑坤”所作的跋,云:“小杜诗古称可法,而善本甚罕,世所有者多鱼鲁,学者病之。今监司权公克和与经历李君蓄议之,符下知锦山郡…  相似文献   

13.
《韵语阳秋》卷二云:“咸平、景德中,钱惟演、刘筠首变诗格,而杨文公与王鼎、王绰号江东三虎,诗格与钱、刘亦绝相类,谓之西昆体,大率效李义山之为丰富藻丽,不作枯瘠语。”其后持此说者颇多,如清人汪诗韩《诗学纂闻》云:“逮宋而杨大年与钱、刘号江东三虎,诗宗李义山,谓之西昆体。大年复编叙十七人之诗为《西昆酬唱集》。”其实这是错误的,“江东三虎”之名是在杨亿死后二十多年的庆历年间才出现的;它不是指诗风,而是指为政;不是指杨亿与王鼎、王绰,而是指杨亿之侄杨纮与王鼎、王绰,根本与杨亿无关;《宋史·杨纮传》(附于《杨亿传》后)载:  相似文献   

14.
漫话宋人药名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许学夷在《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1中,对宋诗的总体走向作了这样的描述:“宋主变,不主正,古诗、歌行,滑稽、议论,是其所长。其变幻无穷,凌跨一代,正在于此。或欲以论唐诗者论宋,正犹求中庸之言于释、老,未可与语释、老也。”如若多读宋诗,定会认同这一论点,尤其是“滑稽、议论,是其所长”一语,直击内容特征,准确地勾画了宋诗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蛇”的传说,现辑录于此,以飧读者。 [人蛇]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九九引《蛇谱》:“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入足入手,长三尺。人生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而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 [巨蛇]《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昆仑西北有山,周回三万里,巨蛇绕之,得三周。蛇为长九万里。蛇居此山,饮食沧海。” [长蛇]《山海经·北山经》:“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 豪,其音如鼓柝。…  相似文献   

16.
南宋建本《附释音毛诗注疏》又称十行本,是所见以疏分附经注的最古的本子。阮校《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即仿照其款式刻成,除加圈于正文中误字之旁,每卷之末附载校勘记之外,其他一仍原本之旧,每卷开头仍题为《附释音毛诗注疏》。该书开卷在大字“毛诗国风”4字下列有一段双行小字,其文云: “毛诗”,“诗”是此书之名;毛者,传《诗》人姓。既有《齐》、《鲁》、《韩》三家,故题姓以别之。或云小毛公加“毛诗”二字,又云河间献王所加。故大题在下,案:马融、卢植、郑玄注三《礼》,并大题在下。班固《汉书》、陈寿《三…  相似文献   

17.
《全宋诗》册一二卷六六四页七七六九吕陶《范才元参议求酒于延平使君邀予同赋谨次其韵》诗,出《净德集》卷三二。此诗又见于《全宋诗》册三一卷一七八五页一九九○四张元干,题同,出《芦川归来集》卷二。考吕陶(1028—1104)为北宋人,张元干(1091—1131)为南宋人。查苏籀《双溪集》卷三有《次韵范才元中秋夜》,李处权《崧庵集》卷一有《送范才元》,吕本中《东莱诗集》卷一九有《送范才元》,且张元干诗中另有《次韵范才元中秋不见月》,此四人皆南宋人,范才元与他们同时。吕陶《净德集》乃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辑,故有误,此诗应为张元干作…  相似文献   

18.
一、有关白敏中神道碑的历史记载从《集古录跋尾》卷九页一二下、《集古录目》卷十页一0上、《宝刻丛编》卷十页四二上及《天下金石志》[陕西]第十三页“华州”著录可以得知,大唐宰相白敏中神道碑,刻于唐咸通三年八月,撰者毕諴, 书者王铎。毕諴以文采知名,《旧唐书》177 卷有传,《新唐书》183卷亦有传。王铎为僖宋朝宰相,封晋国公《旧唐书》164卷有传, 《新唐书》185卷也有传。从新发现的白敏中碑残文中所载官衔可推知此二人。  相似文献   

19.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入京》诗是明代民族英雄、诗人于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成语“清风两袖”即出自此诗。《辞海》《汉语大词典》等辞书的“清风两袖”词条如述及此诗本事,或称出自都穆的《都公谭纂》,或不注明出处;相关论文或读物引用此诗及其本事时,标注方式大致与《辞海》等辞书相类。经考,叶盛的《水东日记》才是著录于谦《入京》诗及其本事的最早典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