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烛照篇》第一章“写在卷首”王立道【西宁】历来的传记,多写伟人、名人、奇人、能人,不论是好人、坏人都能风传一时,甚至传之永久。《拿破仑传》、《希特勒传》、《蒋介石传》至今还一版再版。不过我以为,传记,总得记一些美好的东西,伟大的创造,高尚的品德,等等...  相似文献   

2.
《小灵通漫游未来》初版本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全书不过7万字。这本小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我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写于1961年,出版于1978年。众多读者时隔20年后,仍记起这本科幻小说,使我十分感动:1998年,先是上海《青年报》“记起”了《小灵通漫游未来》“二十周岁”,来电约我写了《从“小灵通”开始的未来之旅》一文,接着上海《申江服务导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凤凰”中文电视台、沈阳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青年报》等十几家报纸、电视台、电台推出了回顾《…  相似文献   

3.
于媚 《新闻世界》2011,(1):105-105,123
新闻评论如何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南京《现代快报》以犀利的文风、抨击时弊,深得读者热捧,在创新新闻评论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5.
6.
《新京报快评》是《新京报》适应新媒体转型推出的新媒体平台评论栏目,其评论水准得到业界和公众的普遍认可。本文从议题、人员、倾向性、文体结构、标题五个维度展开分析,发现《新京报快评》具有议题广泛,重点关注疫情与民生;彰显法治与人文精神;聚合多领域优质作者;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并重;标题鲜明,文体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因与奥斯卡奖时间上前后呼应,这个由美国娱记组织的电影评奖,被看成奥斯卡的开幕序曲。而本届“金球奖”由于《十面埋伏》的“角逐”,于国人而言变得更有看点。与同为提名的其他外语片相比。极尽绚烂而空洞的《十面埋伏》缺少的不仅是获奖的理由.而且是背后代表的中国电影的整体文化缺位。  相似文献   

8.
边修 《传媒》2002,(8):24-24
某家省级“晚报”2002年5月15日的“国际新闻”版上,用醒目的较大标题刊登了这样一篇“本报特稿”——《办公室成了“性爱乐园”》。报道的篇幅虽然不长,却不厌其烦地介绍了“62%的美国人曾发生过办公室恋情”,而且“41%的美国人曾在办公地点作爱”;以及,“在承认曾有办公室恋情的人中,42%的人已成婚或已有恋爱对  相似文献   

9.
《新青年》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新闻短评栏目“随感录”,以“小我评论”的独特评论形式,在同类评论中独树一帜,在当时引起了重大反响。《新青年》“随感录”的“小我评论”特点为:以“小我化”的角色扮演贴近受众心理;以人性化的阐释方式实现理论传导;以冲突性的思想阵营形成舆论多数;以个体化的批判与精神呐喊重塑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8月5日人民日报第九版登载了邓清柯同志在《思想纵横》专栏中写的思想杂谈,题目是《人到四十需“大修”》。这是一篇相当出色的思想评论,全6个自然段,共1400多字。作精心提炼,使之具有针对性、说理性、警示性、启迪性“四性”俱强的好稿。让我们看一看作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中国媒体的"旗舰",而新闻评论则是这艘"旗舰"上的"汽笛"。《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自身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观点"版是《人民日报》在2010年1月7日创办的评论版,版面设有"时事观察"、"每周一评"、"风凉画"、"传媒观澜"和"议言广场"五个栏目,每周四出版。2011年2月《人民日报》对"观点"版进行了改版。版面增设全新头条"本报评论部"文章和"谈治论理"栏目,删去原有的"每周一评"和"传媒观澜"栏目。笔者对改版后的"观点"版的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菁菁 《出版参考》2011,(2):37-37
他们结婚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反对的。她柔美妩媚,嗓音甜美,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是县剧团小有名气的角儿。唯一的不足是不能正常走路——她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要坐轮椅。他是名普通的士兵,黑壮敦实,沉默寡言。那一次,她去他们的部队演出,歌声一起,满场皆惊,他更是心魂俱迷,从此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3.
开卷阅读,便如获至宝;独坐迷醉,常会心傻笑;一气读完,仍余味无穷……几十年来,我幸遇这样的书籍不是很多,牛青坡先生新近出版的《书生独白》是其中之一。我从这位“书生”的“独白”里,津津有味地获得了这样的美感享受。编辑,是老牛的“本岗”———他数十年为人作嫁,现如今已两鬓染霜;作家,是老牛的“业余”———他把别人彻夜打牌往脸上挣纸条贴的工夫,全用到品味人生、笔耕墨耘的“爬格子”上了。值得羡慕的是,他的“业余”极富成就———成了位极富个性、极富特色的作家。尤其是他的随笔,堪称独树一帜、独辟蹊径、独具魅…  相似文献   

14.
15.
这是第二次给路德坤写序了. 路德坤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个朋友,亦文亦武,博古通今;快人快语,嫉恶如仇.上一次为他写序的那本书,是他以前从政的心得.而眼前这本书,更多的则是他对未来的思考.只要看看这本书的标题,就大致能感到这本书的分量和沉重.  相似文献   

16.
陈军  钱飞 《新闻三昧》2006,(1):100-101
对于受贿,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认为,权钱交易是“买卖双赢”,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给予别人一定关照,既符合上级要求,又可以中饱私囊。而行贿人求有所应,也不会检举揭发,既然大家都满意,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就大胆地开始捞钱了。  相似文献   

17.
张书省 《今传媒》2006,(7X):27-28
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都市快报》节目中的“一说为快”栏目,是个只有两三分钟的电视小评论专栏,近日播出了两则十分引入关注的主持人评论《大学生咋定位》和《绿茵变绿荫》,前激烈,后平和;前强词夺理,后以理服人;前导向失误,后高瞻远瞩。一正一反,高下迥异,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33集电视连续剧《爱了散了》在情感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凡镜头表现人物情感,并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美高度。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评价艺术的最高标准,该剧运用众多平凡镜头以象征意义的手法来营造意境,从而成为具有独特审美追求的电视艺术。  相似文献   

19.
印度洋海啸后,“如何面对天灾”成了热门话题。有人说“天灾不可抗拒,就像人类无法逃脱死亡一样,没必要再抗灾”;有人说“敬畏大自然是科学常识,否认这个常识就是反科学”;有人说“天灾”要“抗”,要在“同天灾斗争中捍卫人类的根本利益”……作为县(市)报年龄偏老的“新兵”,就用七年前的一次写作经过,谈谈我对抗灾新闻的一点体会,聊充创作谈。  相似文献   

20.
笔挥左右 墨洒正反——析《大家谈》中的“对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雄 《新闻前哨》2006,(11):13-14
2006年1月1口,《湖北日报》在《大家谈》时评专栏中推出了一种新的评论形式——“对论”,它在如今日趋繁荣的评论世界里,显得颖异不群,既引人注目,又令人品味。领略其间所蕴藏的活脱脱的意境,感到篇篇精气充盈,情调清新,灵智飞扬,给人睿智的生活警策、立体的社会鉴照。专栏策划者破格创新,笔挥左右,墨洒正反,追求着主体思考与社会多杂思想的同频共振和撞击整合,竭力阐扬着更为深邃的人文话语。“对论”的推出,带来了报纸时评的显著变化,其传统评论品格在“对论”的求索与嬗变中,正在经历一次质的腾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