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历史的视角考察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不难发现有四个方面。一是从局部执政的发轫到全面执政思维的转变;二是不同历史时期执政思维的转变;三是革命党与执政党定位时期执政思维的转变;四是新时期"依法治国"执政思维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执政思维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有利于科学总结党的执政经验和执政规律;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党的执政实践;有利于加强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中国共产党实现科学执政的基本经验是:第一,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前提;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基础;第三,坚持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保障;第四,坚决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关键;第五,深刻总结与汲取中外政党的执政经验与教训,准确把握政党执政规律,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依法执政有利于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经验的积极总结.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在强调依法执政的同时,必须要依据中国的国情,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这样,依法执政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5.
依法执政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做到依法执政,必须对新时期依法执政的现实性、紧迫性和必然性有清醒的认识;要切实做到依法执政,必须依法治党,从严治党;要切实做到依法执政,必须处理好依法执政与权力制约的关系,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革命前夜,党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国家政权理论,构想了新中国的执政方略,就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拒腐防变的新课题,并对如何执政为民进行了初步探索。党在西柏坡时期关于执政理论的思考与实践,对于我们今天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防腐倡廉工作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7.
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适应长期执政的需要等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和增强执政意识为基础,以不断强化执政主体的作用为关键,以健全制度体系和形成有效的机制为保证。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一个有着丰富时代内容的新课题, 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点工程,是中国共产党探寻执政新路的历史自觉与理论回应。回顾和总结学术界对加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的理论成果,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学术界对该课题的深入研究。文章就相关重要文 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扼要评价,试图把握学术界的研究动向,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探讨理出思路,并资学界同 仁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政党的执政能力是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依据,因此需要强化其能力本位。而执政能力却是个动态变量,自然力、国际冲击力、国内认同力与非认同力对比的变化以及政党自身因素均会导致执政能力耗散流失。因此,长期执政的共产党其执政能力的积蓄与提升,通过构建体系、完善机制、向外吸纳和向内调适,实现能力的增量扩张和总量发展,达到执政的长期稳定、协调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意识源于革命党的历史地位.领导意识向执政意识的转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要求,也是政党的功能性价值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展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问题研究涉及诸多领域,就研究范围而言,主要有执政能力的定义、执政能力的内容、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三个代表”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等等,提出了不少有学术品位和理论价值的观点。文章就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执政能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梳理和系统综述,并对今后执政能力研究的重点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以期起到深入理性认识和拓展相关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先进的政党本质、党自身建设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创新的特质.中国共产党创新的历史传统表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表现在保持理论鲜活性的努力中,表现在驾驭社会发展的能力上.不断创新是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创新素质就是一种执政素质.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检验执政党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的逻辑和现实的要求,呼唤建设创新型政党.  相似文献   

13.
仅把史料看作唯一的历史认识中介质是不够全面的。其实,历史认识中介质包括客体反映性中介、主体图式性中介和工具性中介。还有,自在状态下的史料,亦只有进升到自为状态,才可成为历史认识之中介。  相似文献   

14.
孙虹 《海外英语》2012,(6):245-246
认知语料库语言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范式,在实践探索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Antti Arppe等人撰写的文章针对其中5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证据的趋同问题(evidence converging);2)语料库能否反映心理现实性(psychological reality);3)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变异现象(alternation)的理论价值;4)语料库语言学与合乎语法性判断(grammaticality judgment)的关系;5)认知语料库语言学中解释(explanation)的本质。文章中包含了丰富前沿的学术信息,其中的批判思想更值得国内学者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5.
要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首先,要坚持和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现象的本质,以及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动的特殊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阐明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论证”,从而使社会主义真正变成科学。其次,要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特征和学科规定性。再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包含的五个二级学科,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基础性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展开,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主体间性精神实践,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二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客体,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从理论上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实践上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生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党内斗争和党内团结,要使党发展成为和谐的党就必须正确开展党内斗争,达到党内团结。为此,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发明了整党整风这一有效的建党方式,在践行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我们必须前鉴历史,力求在新时期实现党内和谐,以此带动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若以现代普世史的视野来看,无论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还是从区域经济和文化传统的角度,抑或是从历史以及建立东亚人民福祉和人类前途最终走向的角度来看,东亚的历史和现状,都有充分的理由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思考。对于东亚各国究竟能否通过对东亚整个历史的认识达成共识,促成凝聚东亚各国的共同历史教育,达到使地区内纠纷根源的排他性民族主义转变成为谋求相互信任与理解的目的,传统中国绘画中的"散点透视"和现代哲学中讨论的"主体间性",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黄群英 《考试周刊》2014,(12):39-39
<正>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精心、明确预设的,但是这种预设并不意味着课堂是既定的、刻板的、不可逆的机械程序。它要在实际学情的演变中,特别是动态的课堂进程中,形成与生成的某种有效益的平衡。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蕴含着动态生成的丰富资源。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情感的交融、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互动中铸造课堂的新异风景。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是通向未知的旅程,如能出现意外的风景才是教学的上佳  相似文献   

20.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主体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主体建设的前提,"人的需要"是实践主体建设的动力,"人的发展"是实践主体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