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耐庵籍贯考证我们大丰县编修县志办公室,在研究我县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之一——施耐庵的籍贯时,认为:施耐庵是元朝白驹场人,他的故居、宗祠、墓地均在自驹场。现存从下列几方面申述我们的看法:一、有关史料、专著对施耐庵籍贯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11世纪“突厥语诸的百科全书”《突厥语大词典》是维吾尔族的最宝贵经典书之一。《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全名是麻赫穆德·本·侯赛音·本·穆罕默德·喀什噶里,按维吾尔族的习俗,本名的后面加缀的就是他的祖父名和父名,这就向世人公布了他的身份,他是喀喇汗王朝11世纪中期侯赛音汗的儿子,穆罕默德汗的孙子。  相似文献   

3.
11世纪"突厥语诸的百科全书"《突厥语大词典》是维吾尔族的最宝贵经典书之一。《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全名是麻赫穆德·本·侯赛音·本·穆罕默德·喀什噶里,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著名的回族航海家郑和(一三七一年——一四三五年),本姓马,出生于元末明初兵马干戈动乱的时代。那时元朝虽已被推翻,但马和的出生地云南仍在元朝所封梁王的统治之下,马和的父母为了祈求全家和睦安宁,乃取名马和,别名三保。“永乐二年正月初一,御书郑字,赐以为姓,乃名郑和”。“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  相似文献   

5.
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的发现、收藏与研究情况概述李经纬回鹘文是我国维吾尔族早在唐末、两宋和元朝时期广泛使用过的一种民族古文字,维吾尔族曾经用这种文字书写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典籍,有的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世纪末二十纪...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 ,中国的科举制度被介绍到了西方。科举制用考试选拔人才的原则备受推崇 ,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世纪欧洲各国政府实行赐官制 ,文职官员的录用不进行任何考试。因此 ,像大哲学家培根这样有才华的人 ,为了求得一官半职 ,只好去巴结宫廷权贵。赐官制必然导致吏治腐败 ,“朝有南郭 ,野有遗贤”的现象相当普遍。新航路开辟以后 ,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潜心研究中国的典章制度 ,不断向欧洲传递东方的信息。 1 6世纪中期来华的传教士克鲁兹 ,发现科举制与西方人事制度迥然不同 ,实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 ,…  相似文献   

7.
喇嘛教是佛教的密宗同西藏地方固有的本布(黑教)相融合而产生的一个教派。十五世纪初,西宁喇嘛宗喀巴到西藏向萨迦派(花教)法王求法时,根据喇嘛教的基本主旨,著作经典,颁行戒律,将喇嘛教应用到游牧封建社会,并改革其原有宗教仪式,创立了喇嘛教的格鲁新教派。当时,西藏地区喇嘛教内部,除了宗喀巴创立的一派之外,还有其它很多教派。它们主要有:宁玛(红教)、噶举(白教)、萨迦和本布等。在这些教派中,除去本布类似原始的萨满教以外,宁玛、萨迦、噶举等盛行于十五世纪以前的喇嘛教及其支派又被统称为旧教,以别于宗喀巴创立的新教。由于元朝皇帝曾向旧教法王们赠赐红帽,它们又被称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是我国的世居民族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部分维吾尔族人迁居中亚。在前苏联的历史背景下,在与周邻民族的交往接触中,哈萨克斯坦维吾尔族人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性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发展自己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9.
元朝入主中原,分居民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蒙古人所指很明确,色目人所包则甚广,大抵蒙古人西征期间所得西域以西乃至欧洲的居民,都属色目人;汉人并非指汉族人,据元朝人陶宗仪《南村耕录》所记,包括八种人:(1)契丹人;(2)高丽人;(3)女真人;(4)竹因歹人;(5)术里阔歹人;(6)竹温人;(7)竹亦歹人;(8)渤海人。从元朝人的记载看来,汉人是指金朝统治区被征服的各族人民。至于南人,则是指南宋统治区被征服的各族人民。又,按种族将人民区分等第的办法,并非元朝统治者所创,早在金朝统治之时,已区分人民为三等:“种人”、“汉人”、“南人”。“种人”指女真本族人;“汉人”指辽朝统治区被征服的居民;  相似文献   

10.
朱家山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的黄平县境内 ,总面积 1 0 0余平方公里。该山充满神奇色彩、曾被明皇帝朱元璋钦定为自家园林并赐名“朱家山” ,在藏匿了数个世纪后 ,渐为世人瞩目。朱家山原始自然风景区 ,野猪、狼、山狗经常出没 ,近期又频现豹子等大型猫科动物踪迹 ,山凹里有条几乎全被钩藤石树覆盖的小河 ,河岸开阔的地上 ,平台、战壕等残垣断壁尚存 ,这便是著名的朱家山水运码头。元朝末年 ,农民起义烽烟四起 ,中州朱元璋乘势而动 ,为推翻元朝的腐败统治 ,他需要大量燃料打造兵器 ,而瓮安的煤属上好燃料 ,于是朱元璋不惜派兵远从湖南沅江…  相似文献   

11.
本来,作者的籍育对作品并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随便把作者的老家搬来搬去,我们也没有这个权利。然而— 杜甫:湖北省襄除人。(初中文学裸本第一册,第41贾) 杜甫:柯南省巩县人。(初中文学裸本第三册,第16叉) 艾青:浙江省金华人。(初中文学裸本第三册,第181夏) 丈青:浙江省义.斋人。(初中文学蹂本第三册教学渗专‘,第141夏) 这是“百家争噢”各抒己晃呢,还是某些编斡同志工作上的粗枝大叶? 服我们的爵人有个抗一的籍贯吧!作者“搬家”@唐云生 ~~  相似文献   

12.
14世纪中叶到15世纪初的几十年里,中国和朝鲜半岛上的封建王朝都处于革故鼎新时期,社会结构的解体和重新组合直接影响到国家关系的矛盾与平衡。本文仅就高丽与北元关系对明与高丽关系的影响作些探讨。历史上,朝鲜半岛和中原有着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918年,新罗贵族王建统一朝鲜半岛,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和中国的辽朝、金朝、元朝都有着政治上的藩属关系。特别在元朝,这种关系超过以往任何朝代。高丽国王是元朝征东省左丞相。自忠烈王以后,历代国王都娶元朝公主为妃,成为元朝皇帝的附马,“来往于元首都就像蒙古的地方官…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对荀子籍贯的研究,大致才以下三种说法:一是荀子山西郇邑人说(包括临汾说、临猗说、绛县说等);二是河南原卫国故地人说;三是河北邯郸人说。根据现有的史料和考察,本认为荀子的籍贯为赵国都城邯郸是具有较为充分依据的。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动的时代 ,教育也将发生巨大变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是我国实现富民强国伟大战略的重大举措。青年教师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一、2 1世纪的人才素质及教育的发展趋势从目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 ,人们普遍认为 2 1世纪社会变化将表现出如下三个特征 :首先 ,2 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科技知识和人才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其次 ,2 1世纪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代 ,人才竞争进一步加剧 ,但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又增加了未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紧密合作。第三 ,2 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人的一切活动均是为人服务的 ,其最…  相似文献   

15.
一、21世纪对人才的新要求人才是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一种社会资源,这种资源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处在科技高度发展中的中国,高质量人才是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关键所在。概括地说,跨世纪人才是能够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人才,是能够参与全球性竞争的人才。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包含了三个方面:①数量要求,到2000年我国人才资源的目标总量将达到6670万人,2010年将达到9076万人,人才资源密度应为7%以上。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16.
一、 21世纪人才需求的 新特点 新世纪必将对人才市场提出新的需求,会引起人才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的新变化。基于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判断, 21世纪对下列人才的需求将趋于兴旺:  1.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到 30%,未来这一比例还将不断提升。相应地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必然日益增多,其中特别是对可能在下世纪引起革命性变革的生命科学学者和信息技术专家的需求将更趋强劲。  2.生态环境人才  两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元曲家孔文卿的籍贯及其《东窗事犯》杂剧之"西湖旧本"说,今仍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对《录鬼簿》的体例及作者钟嗣成生平的交游情况进行辨析,认为孔氏非浙江溧阳人,《录鬼簿》所载当无误。剧作《东窗事犯》是据民间传说改编而成,后随着北杂剧中心南移而流传到杭州,时人及后世又据以改编成杂剧或"戏文、传奇,它是"西湖旧本",而非据"西湖旧本"改编而成。  相似文献   

18.
面向21世纪加强农业大学本科人才整体素质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加强农业大学本科人才整体素质教育的探讨沈阳农业大学王广忠于长志关键词:21世纪农业本科人才整体素质一、21世纪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应具备的整体素质人类即将跨入的21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绣襦记》为了让李亚仙和郑元和得以欢喜团圆,作者设计了皇帝赐婚的结局,将两人的结合变得合情合理.这种结局的设计无疑是情向理的屈从,情最终还要回归到理中,体现了两人的爱情与程朱理学的禁欲主义观念、封建社会的门第观念及婚姻观念之间的矛盾.故事在看似喜剧的外衣下,彰显出浓厚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20.
元朝散曲家滕斌的生平资料很少。根据各种文献,可以确定他的籍贯为湖北黄冈,生活年代约在公元1258-1329年之间。本文还对其生平事迹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