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角色是一种对每个处在一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那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模式.教师尤其是职业学校的教师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扮演着一般角色和特殊角色等不同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2.
正游戏早在人类社会初期就作为教育的手段,人们借助游戏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教育,传授各种社会活动的经验.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孩子们在自然玩耍中随心所欲,超越了历史及风土规矩.正如60年代初,荷兰的文史学家依金,在他的《游戏与人》著作中写到"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已除去了那种认为是一种恶习的意识,从身心健康出发,玩耍不仅对孩子,还是对大人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  相似文献   

3.
张秋影 《培训与研究》2006,23(12):50-51
社会规范是人们为了共同社会生活的需要,在生产活动与社会生活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它是社会用来约束和指导人们行为,要求人们普遍遵守的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而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社会秩序的维护。社会规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一、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目标定位的实践与反思 幼儿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即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为目的的教育。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社会规范等方面的认识:社会情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的感情体验,如自尊心、同情心等;  相似文献   

5.
姜南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6):118-118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配合一定的利益导向,否则就无法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所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接轨,充分考虑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并以此来落实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大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从而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逐步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6.
社会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中产生了语言学转向.这种转向与近代和现代哲学在解释社会规范的基础问题上遭遇的困难有关.这种转向在当代西方社会哲学方面的主要表现是社会规范的有效性论证,需要通过话语进行.其中哈贝马斯和福柯的研究具有代表性.这种转向对于当代社会哲学研究重点有了影响:重视生活世界、重视交往合理性.中国当代的社会哲学研究在语言学转向问题上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张爱凤 《现代语文》2006,(11):104-106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意义.俗话说"看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句话形象通俗地说明了交际对象及交际环境对于语言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失范与越轨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在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旧的规范对人们社会行为的指导作用和制约作用减弱,而新的规范沿不具备制约行为的能力,产生了所谓“规范真空”状态。在社会失范状态下,各种旧的规范、新的规范以及在社会实际生活中人们自创的规范杂然关存,越轨行为受到社会规范制裁的力度和几率都大大下降,导致越轨行为的成本大大降低,引发越轨行为大量产生。  相似文献   

9.
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下逐渐独立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社会性则是指儿童心理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在开展幼儿社会教育时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幼儿社会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二是幼儿社会教育必须重视幼儿的主体关系.  相似文献   

10.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因为社会生活需要依靠道德准则和规范来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从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纪律。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处处反映出与道德伦理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越发达 ,对信用的要求越高。信用度高 ,社会运作成本就会低。所以 ,伦理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规范 ,更是一种社会资源 ,是一种“资本”。伦理道德这一社会“资本”是转型时期中国最需要又最稀缺的资源。将人类社会道德生活中部分人伦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明文化、规范化 ,形成某种制度性社会道德规范体系 ,是挖掘和培植伦理道德这一社会资源 ,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社会规范学习认同心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规范学习认同心理过程研究●王健敏一、问题的提出(一)社会规范学习的意义社会规范(socialnorm)是一定的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的需要,向其成员提出的用以调节其社会行为的标准、准则或规则。个体的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行为,个体要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交际活动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通过交往,大量吸收社会信息,丰富情感体验,接受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不再单提听话、说话,而是将它们综合起来,即口语交际,产生了一种  相似文献   

14.
清代民间社会规范是清代不同社会共同体内部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清代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法的补充,民间社会规范对清代社会民事法律秩序的维持与实现起着重要作用.清代民间调处与民间社会规范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在清代民间调处中调处人往往会依据某些特定的民间社会规范来解决纠纷:另一方面,清代民间社会规范具有的执行保障机制为民间调处结果的实现提供了某种制度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的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的人环境和自然环境中进行的,社会上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时代脉搏的跳动,政治气候的影响,道德观念的渗透,化生活的熏陶,自然景观的观感等因素,无不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运用,社会生活环境是一种语境,它不仅影响言语的表达,也影响言语的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是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存在的,不同的社会角色关系也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策划寄语     
新德育课程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是这样界定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小学德育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本线索,涵盖了社会环境(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文化、经济、政治等活动)、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规范、规则、法律、制度等),真正实现了全面的综合.如果撇开这些理论表述而从教学内容来看,对一线教师来说,新德育课程与原来的思想品德课程相比,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增加了历史和地理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出生以后,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社会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使一个人在家庭,学校的熏陶下,顺利地适应社会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与精神生活条件的需要,并能与社会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各种社会关系相一致,在适应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社会化成功能使年轻一代较快地适应现实社会的群体生活,并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自强不息;反之,在群体中就会产生偏差行为,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研究,探索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和规律就显得十分必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农村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生产力又一次获得很大发展,农民涌向城镇,发展第三产业,一改过去小农经济的人际关系.原有的一套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角色,一般指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人物。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汇,是指个体在社会(或团体)中所占的位置所规定的社会模式。人生活在社会中要扮演许多角色。例如:一个大学生,在他一天的生活中,在不同的场合分别是学生、儿女、顾客等等(其中学生是他的主要角色)。人的每一个角色在人们的心目中大致都有一定的行为要求,社会和群体对这些角色行为方式的要求,社会心理学上把它叫做角色期待。期待是一种主观心理趋向,而期待的行为则是一种社会规范了的行为。所以,角色期待是个体实现角色社会化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会心理动力。角色期待之所以能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效  相似文献   

19.
社会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是社会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模式具有规律、价值和条件相统一的三维结构,社会模式是社会管理者选择、设计和建构的社会机制、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等社会规范体系.规律是社会模式的生存基础,价值是社会模式的内在灵魂,条件是社会模式的现实制约.选择和设计是社会模式形成的两种路径,在社会模式的形成过程中,两者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贯穿着模式形成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20.
曹洁萍 《现代语文》2004,(11):44-45
美国著名未来学专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法>一书中指出:"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中,有五件最重要的事情应当记住,而其中的一条就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具备最基本的读写技能."这里所说的"读写技能",首先是足以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文体,又称为实用文.香港学者陈耀南先生一语中的:"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文章."意即应用文以"实用为尚".实用性是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衡量应用文优劣的重要标准和价值尺度.既然强调实用,应用文就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因此,作为一门时代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应用文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