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开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过程,通过公开课中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过程,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广优质教学经验,提高常态课教学效率。但公开课的立足点究竟是“公开”还是“课”?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关系着公开课的价值走向,关系着教学互动中师生地位的正确认识,关系着新课改的务实推进。本文以公开课的“课”为基本立足点,以探讨政治公开课的应有价值为契机,明确当前高中政治公开课暴露的问题,探讨政治公开课形式与内容、主导与主体统一的路径,推动政治公开课向常态课回归,提高政治公开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实施以来,各级各类的教学大赛、公开课、示范课冲击着一线教师的感观,老师们带着迷茫像赶庙会似的,从公开课中受到启发,点燃教学创新的热情。激动之余,细思量,总是感叹于公开课中课件之精美,师生互动之完美,又往往遗憾于平时的教学无法学到其“创新之举”、“精会之作”。  相似文献   

3.
王兆跃 《文教资料》2014,(11):163-164
公开课反复“试讲”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有利于执教者的继续学习和教师间的真诚交流,促进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公开课的积极作用及一些消极影响,认为必须彻底抛弃功利观念,努力呈现真实课堂,生动体现师生互动过程,还公开课“研讨”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一堂好的公开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目前有一部分公开课由于执教者急功近利而变了味,主要表现如下:准备过度,脱离实际。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执教者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甚至连正常的教学都顾不上。不少公开课,由一人执教,集体备课,多次修改教案和试教,执教者失去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反复“演习”,表演过分。一些教师为了保证公开课的成功,课前反复“演习”,提问什么,回答什么,问哪些学生,师生心中都有数。不少公开课,执教者都要反复进行试教,有的学生甚至被试教多次,浪费了师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教师为了使公开课…  相似文献   

5.
李霞 《河北教育》2010,(12):28-29
小杨老师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在全市评比中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可等公开课展示活动结束之后,她却说自己一点成功感也没有,反而厌恶起公开课了。小杨说自己没有成功感并非公开课上的失败,而是觉得自己在展示活动中始终像一个木偶、傀儡.因为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学校业务领导、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一次次地听课、评课.自己结合本班学生实情设计的教学环节一次次地被否定,原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彻底被颠覆了。整个教学过程技术性的东西嵌入的过多,师生内心的直面交流反而越来越少。热热闹闹课堂的背后.却是师生心灵的空虚!这次公开课之后.小杨老师说:“今后没有特殊必要.不会再上公开课了,实在是太没意思了。”  相似文献   

6.
公开课本来是为促进课程的有效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而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的课型演示活动,正如自然科学研究必然进行实验一样,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可近来,人们往往对公开课活动冠以“秀”字,称之为“做秀”,对那些善于经营公开课并因之而声名鹊起的人,谓之“公开课秀”,这就不能不考虑到当前的公开课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已偏离本真而趋之变味了。“做秀”一词,本是港台方言,如果找个近义的说法,大概就是“故意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故意显摆”,或叫“摆谱”,戏剧用语为“做××状”,本来是以学生受益,师生共同提高为宗旨…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网络公开课中,英语教师的言语及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师生的互动,进而影响整个授课的效果。本文研究总结了在英语网络公开课授课过程中影响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以期对提高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王跃 《师道》2008,(6):37-37
现在的教研活动很多,各种研讨课、示范课、竞赛课、交流课、汇报课、过关课、特级教师演示课、青年教师拜师课等公开课层出不穷。在这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闹”,课题汇报、话题研讨、学生讨论、师生对话、网上交流、图片动画等一应俱全,一派繁荣景象。公开课的这一追求给人的感觉:“热闹”是评价一节课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研讨形式,为保持它的生命力,公开课应该呈现崭新的“公众形象”:求真务实,目标明确,富有新意和活力,立足师生发展,还要淡化评优,注重研讨。  相似文献   

10.
杨穆 《教育》2012,(31):45
山东聊城第二中学引领师生成长,打造"第二课堂",在提升师生综合素养上,学校实行"每天一节校级公开课制度",让师生在感悟、碰撞中提高认知水平。图为校长李若龙(中)与学生一起研究"公开课"课题。  相似文献   

11.
曾闻一位教研员同志说:我们常听公开课,但多数象是吃“桌菜”,叫人吃腻了,最好能多点“家常菜”。公开课竟有“桌菜”和“家常菜”之别,似觉新鲜,但细一玩味,此话不无原因。 这公开课或曰研究课或曰观摩课,是经常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一。公开课,由一人执教,众人评议,能起到研究教材、探讨教法、交流经验,以及了解师生教学情况的作用。 可是,有些学校的领导却把一次公开课的好坏,视作教师教学质量好坏(除升学率以外)的重要标志。某教师的一次公开课得到肯定、赞扬或否定、批评,竟成了褒贬他的依据;而对几个教师的公开课质量的评定,又成了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尺码。于是,公开课便开得分外热闹了:  相似文献   

12.
赵礼明 《师道》2010,(12):21-23
公开课,本来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特色的舞台,教师理应进行精心设计,力求课堂高效而精彩。但很多老师在讲授公开课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形式的花哨或者环节的完整,以致课堂脸谱化倾向严重,最终让课堂从鲜活生动的师生互动变成僵化刻板的机械流程,导致“教学”失去原始的、生活场景化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课改以来,很多教师都喜欢上公开课,并努力在公开课教学中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但我发现,个别教师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在公开课教学中作“秀”,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公开课实效性不容乐观。那么,怎样上公开课才能既“秀外”又“慧中”呢?我通过近几年自己上公开课的经历和听课的感受,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三、上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哪所学校的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哪所学校教师的成长就快一些。”“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许多教师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以来,校本研究是“基于师生,为了师生”。但现实中却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很多校本研究课被异化为公开课。就语文教学研讨来说,虽然诞生了“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研讨方式,可研讨的方式仍然是以单篇教学内容的研究居多,成为桎梏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站在新的教育改革的起点,校本研究课需要整体推进。本文以“小学动物类阅读教学内容研究的设计”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日前,笔者带学生到济南某所幼儿园去见习,共观摩学习了该园三位教师的公开课,或曰幼儿园为见习准备的三节优质课。师生看完课后都有很大收获。三节课分别为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活动。三位教师都能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以亲切温和的语言、从容大方的教态、与幼儿平等交流的执教方式,圆满完成三节课的活动目标。同时,笔者也发现了不足,这三节课的不足恰恰很有代表性,是公开课常常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公开课难以甩掉的小“尾巴”。在此笔者认为:该为公开课砍砍“尾巴”了!首先,砍砍“表演”这根尾巴众所周知,公开课即为展示课,教师…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经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公开课,内容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在问题情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等方面都处理得很好,并且出现了不少精彩片段,美中不足的是在处理课堂“意外”方面还有较大欠缺.在课堂练习中  相似文献   

18.
“公开课效应”可以解释为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教学评论的一种教研形式所能达到的效应。从而,“公开课的应然效应”就是公开课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也就是公开课目的之所在。进行提升“公开课应然效应”的学校管理对策研究是基于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学校管理层应该改变对公开课的态度,并由校长亲自参与听课评课;改革公开课教学的组织和评价制度;帮助教师正确对待职业和公开课,从而提升“公开课应然效应”。  相似文献   

19.
语要“用教材教”,教材内容自然成了语课堂主要的教学内容。选型的教材,单篇选内容自然也成为语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师生依照“为我所用”,共同商定教学内容,势必要对选内容进行取舍,尤其是讲究“出彩”的公开课,教材取舍更为个性化,更加大胆,这本也无可厚非。然而,当前有些公开课却游离课,  相似文献   

20.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要让公开课重塑形象,成为课堂改革与创新的“先锋”,需要通过理智而公正的讨论,需要在认识上给公开课合理定位,在操作上为公开课“出谋划策”。因此,封存公开课“做秀”的记忆,结束公开课“打假”的话题,开始公开课“建设”的讨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