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委     
《教育》2012,(28):12
国务院:三项制度纠正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行为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家要建立课程安排公示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家校联动制度,及时纠正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意见要求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的教育观念评价教育和学校。各地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单纯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排名。学校要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
董丽萍 《新疆教育》2012,(17):24-24
学生进入中学,所学科目增多,学生学习负担加重,教育部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那么,如何走出语文教学的困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不断地大胆创新实践、深刻反思,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3.
《辽宁教育》2012,(8):5-7
为全面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一直是中等教育中的顽疾,教育部曾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下过几十道禁令,但收效甚微。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再次引起多方关注。那么,学生的课业负担到底有多重?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负担很重?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因素对学校教育的综合反映。长期以来,建立在应试模式上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检测以考试为唯一手段,评价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在客观上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大量的作业、频繁的考试及重复学习导致超大学习量;随意拔高教学要求,扩大教学范围,增加教学难度等超纲超教材行为,加重了课业负担。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过高期望值,造成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担忧,对考试恐惧,形成心理压力。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意识,狭隘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尽管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是全社会性的,但笔者认为转变学校的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12,(48):9-9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近日公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同意下发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各地要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7.
《教育》2013,(28):25
政策解读1994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指出,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突出表现在,有的学校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作业量大,考试频繁,资料泛滥;一律不准以任何名义或形式开办学科奥林匹克学校或"超常班",社会上各种竞赛、奥校、奥班、读书、评奖等活动名目繁多必须得到纠正;杜绝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等。《意见》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决抵制其它单位或个人向学生推销这类复习资料;作业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8.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已成为当前许多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已不仅是学校问题,社会上许多组织和个人也加入到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列,进而上升为一种社会行为。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现就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2011年,贵州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的顽症,严重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阻碍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直接损害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危害民族的未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那么,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否过重?其负担主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与课堂教学结构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我们现行的评价制度有关。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首要问题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其次就是建立一套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的指示和《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员令,为我们教育系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指明了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当前必须从做好“减负”和加强德育工作入手。本文就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提高教育质量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减负”工作 易谈难做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多次坚决纠正加重学生负担的不正当做法,教育行政部门也多次对“减负”问题专门部署。去年 6月全教会上明确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进…  相似文献   

12.
《辽宁教育》2012,(12):5
辽宁省把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纳入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制定了实施意见和相关规定,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一、突出重点,明确工作措施一是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和作业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对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实行总量控制。二是严格规范教育教学活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课程计划;不挤占体育、艺术课和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占用法定节假日、午休和自习时间组织集体补课,不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补习班;中小学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三是严格教辅材料管理。建立健全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办法,合理确定评议推荐的教辅材料范围,严格规范教辅材  相似文献   

13.
减轻学生英语课业负担,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从教育内部来讲,学校有其责无旁贷的贲任,学校是减负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作业设计不精量不能不说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教学效率与课业负担是一对孪生兄弟: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课业负担则相对减轻课堂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则必然加重。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实现,作业设计又不精量,搞题海战术。多种因素加重了学生的课业心理负担。所以,减负要先从心负减起,心负是减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河北教育》2013,(7):4-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和要求,坚决制止和纠正一些地方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不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5.
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的是“实际负担”过重,作业太多;有的是“实际负担”并不太重,而是心理上的压力太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自何方?当然与学校有关,比如为了保证、提高升学率而任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我以为,学生的心理负担,主要来自学生家长。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0,(11):79-79
浙江将“减负”与校长任用、教师考核升职挂钩 浙江省决定今后将“减负”工作情况与对学校评估,校长任用,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岗位聘用挂钩。同时还将建立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征求意见会议,听取学生和学生家长意见.并建立备查记录。  相似文献   

17.
今年,贵州省“减负提质”文件即《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已经下发到各学校。我校已多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该文件的相关精神,并研讨如何落实这一文件精神。虽然学校制定了许多措施让全校教师遵照执行,但教师们在教学中真正落实这些制度时却遇到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因为高中课业负担的加重,许多师生都对作业不够重视。作业是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检查和巩固的一种有效方法,正确批改和评价作业,对于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纠正不良作业习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报刊上,批评中小学追求升学率,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有害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章又日渐增多起来,广大教师也深有同感;可是问题在于:我们从六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批评纠正这种现象。为什么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呢?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全省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省教育厅于2011年3月30日出台的《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黔教基发[2011]85号)明确提出:坚持“八个严控”(严控在校时间,严控课程课时,严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