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方芳 《莆田学院学报》2009,16(6):35-40,61
通过对《清代朱卷集成》中大量的科举家族的婚姻研究得知,清代汉族科举家族间的联姻,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以孙家鼐家族为例,可看出科举家族联姻的一些地域特色、门当户对以及具有姻亲间存在相互奥援扩大家族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楚秦联姻在春秋时期诸侯间的联姻外交中很具有代表性.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婚姻外交的政治作用,而且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着重阐述了楚秦联姻的基础、联姻的具体情况、联姻后双方的政治、军事合作以及联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顿庄园》享有"21世纪最伟大英剧"的美誉,原因不仅在于该剧对英国贵族生活的生动描绘,更在于其所反映的绚丽的英国文化。婚姻是体现时代背景的一个微观突破口,而本文主要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分析,重点梳理了资产阶级新贵与新思潮对当时婚姻观的影响,主要展现为两种不同的婚姻选择,一是贵族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联姻,二是追求自由意志下的婚姻。本文从《唐顿庄园》中改变的婚姻观出发,了解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转变,进而感受英国的历史与时代风采。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的不同,中西方存在着很多差异,婚姻观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婚姻观的角度出发,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语料,对《喜福会》中生长在不同文化背景及价值观下的母女对婚姻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找出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帮助那些国际联姻的人实现更好的交际。  相似文献   

5.
宋代士大夫家族具有较高的社会政治地位。其婚姻观念反映了宋代中,上层社会的婚姻价值观。联姻往往是大家族之间交往的一种手段。通过联姻,各家族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对宋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联姻具有注重门第、以才择婿、政治联姻以及与皇室、大官僚、富商联姻等六大特征。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各国君主之间的政治联姻中,存在着两种婚姻心理。一种是获利性婚姻心理,另一种是屈辱性婚姻心理。秦汉以后,这两种婚姻心理逐渐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7.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前,为了联合其它部族,统一中国北部,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婚姻上采取了与蒙古族联姻这一形式.入关后满族仍继承了与蒙族联姻这一婚姻习惯.但由于受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满族婚俗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宋金时期安多藏族盛行一夫多妻的婚姻习俗,安多藏族部落大酋间联姻、安多藏族政权与周边政权间联姻现象也很常见。安多藏族女性地位较高,很多上层社会女性受到宋王朝的册封。  相似文献   

9.
“满蒙联姻”是清初巩固国基、凝聚各民族的重要政策之一。孝庄文皇后是“满蒙联姻”的杰出代表人物。纳兰性德的《五色蝴蝶赋》是最早歌颂孝庄文皇后的文学作品。这篇《赋》反映了对于“满蒙联姻”的正反两种态度的交锋。《五色蝴蝶赋》对孝庄文皇后的歌颂,具有“地灵人杰”、“君唱臣和”、“辨诬存真”三个特色,是“满蒙联姻”的颂歌、证词和镜子,因而在民族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媒体聚焦     
符号教授与高校软骨症《燕赵都市报》刊登蔡志诚的文章认为,近来高校将教授之冠广赠社会显达,是患上了"见利思齐,望权形秽"的软骨症。据《北京晨报》12月8日报道:一纸聘书使搞笑明星周星驰走进了西南民族大学的课堂,成为该校艺术学院的教授。明星与高校的"联姻"不过是名利婚姻,高校借明星之光扩大知名度,明星藉高校提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欧洲社会等级森严。在婚姻生活中,爱情很少成为结婚的理由,尤其是王室的婚姻,往往是政治、经济或宗教利益的结果.是联姻外交的副产品。玛丽·斯图亚特和伊丽莎白一世为了英格兰的王冠所进行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及伴随其中的婚姻外交,充分展示了王室婚姻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2.
礼对于维系我国古代社会稳定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礼在婚姻缔结之前,主要表现为"六礼"和"五不取";在婚后体现为"三从"和"四德";当婚姻出现问题时,主要体现为"七出"和"三不去"。反观现代婚姻关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礼制缺失造成的不良后果。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古代"礼制下的婚姻",对于现实婚姻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诗经>时代,"烝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继位的诸侯收娶亡父除生母外的妻妾叫"烝";再有一种是在旁系的亲属发生的叫"报"."同父异母婚"、"血族的内婚制"是当时世俗所允许的,主要流行于春秋初叶的楚、齐等蛮夷之国.  相似文献   

14.
回族作为一个外来民族。它的婚姻形式有回族内部通婚和回族族外通婚。族外通婚中回汉通婚位于首位,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汉通婚比例有所提高。回汉通婚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婚姻观念和生活空间变迁的原因,并且这种通婚表现出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围绕女性生活及其婚姻这一主线,阿袁串行起婚姻围城内外的一副罗生门和众生相。对婚姻关系的掌控和操纵、对婚姻资源的争夺和取舍,致使婚姻这一客体事实上成为权力争斗的场域:其中既反映了以高校教师为代表的女性群体之于婚姻的价值选择,也折射出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生态与群体价值观对女性个人生存空间的挤压。  相似文献   

16.
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士族以家族为单位加入,长期操纵政权,并享有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特权和优势。由于婚姻能保证血缘的更替,它成为士族维护自身地位的主要手段。士族的婚姻等级森严,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是封闭的身份内婚,主要有与皇族的国婚和与士族的门第婚两大类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北京市2004-2011年的婚姻登记数据的分析表明,近8年北京市男女平均初婚年龄均高出法定婚龄近6岁,且有进一步推迟的趋势,城乡的晚婚率也逐渐提高;法定婚龄对于婚姻决策的影响非常有限,从而具备了下调空间。但是对22岁初婚男性和20岁初婚女性的特征分析表明,早婚人群以农村低教育程度的青年为主。在逆向选择的作用下,降低法定婚龄的潜在惠及人群很可能并不只是少数"确有早婚需要的人",而是大量并不适宜早婚的群体;政策的引导作用有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早婚并引发生育控制、妇幼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下,降低法定婚龄并不能起到调节生育和优化人口结构的作用,宜暂缓实施。  相似文献   

18.
《醒世姻缘传》是《金瓶梅词话》之后、《红楼梦》之前的一部重要的以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民间礼俗的状态,为我们研究明清时期的人生礼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章主要探讨该小说与明清山东的寿诞礼俗,分别对诞生礼俗和庆寿礼俗作了详细的描述,并揭示其中所蕴含着的文化意义;对《醒世姻缘传》所反映出的明清山东人生礼俗的社会、文化及文学意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9.
以《醒世姻缘传》的量词为研究对象,对《醒》中具有方言色彩的26个专用量词、28个临时量词进行了分类描写和比较分析;并对书中量词的“儿化”、“子化”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概览印度婚姻从古至今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述古代印度人和现代印度人对婚姻的不同看法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概述了印度婚姻从古至今的嬗变。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印度的婚制和结婚方式、结婚仪式、婚姻生活和嫁妆。最后总结归纳印度婚姻的嬗变,旨在让读者更加了解印度的婚姻及其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