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分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粮食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物,也是畜牧业、渔业、林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工业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的需要量将日趋增加,需求标准将越来越高。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较少,自然灾害频繁,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储备粮。粮食问题处理是否得当,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我国变性土资源的分布、发生特点和低产限制因素,并通过对变性土肥力特征及其生产潜力的研究,探讨了这类土壤的改良和合理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养才 《资源科学》1990,12(2):9-17
一、前言 柑桔是亚热带的常绿果树,经济栽培寿命长,收益高。但我国亚热带地区柑桔产量和面积增长不快,出现徘徊的局面,地区间、年际间极不平衡,这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当然,柑桔产量提高和面积扩大与现有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和发挥目前生产水平的增产潜力有密切关系。可是,柑桔面积的扩大及其高产稳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气候条件制约。一切新技术措施的应用要充分发挥增产效果也与气候因子有联系。  相似文献   

5.
张养才 《资源科学》1987,9(2):69-76
一、前言 柑桔是亚热带常绿果树,经济栽培寿命长,收益高。但我国亚热带地区的柑桔产量和面积增长不快,出现徘徊的局面。地区间、年际间极不平衡,这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当然,柑桔产量提高和面积扩大与现有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及发挥目前生产条件的增产潜力有密切关系,但柑桔面积的扩大及其高产稳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气候条件制约的,一切新技术措施的应用要充分发挥增产效果也与气候因子有联系。  相似文献   

6.
水稻的气候土壤生产潜力估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荣欣 《资源科学》1984,6(2):68-73
当前,各地正在进行的农业区划工作的内容之一是进行粮食生产的预测和规划。我国的粮食生产涉及1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因此,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建立在系统科学基础上的粮食生产的预测和规划方法,首先是确定系统的边界,即确定当地粮食产量的极限值(最高产量)。这样,既能为当地的预测和规划提供目标,又能为防止可能出现的盲目浮夸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农作物产量潜力的估算,对于开发和利用一个地区的气候及土壤资源,分析影响作  相似文献   

7.
气候生产潜力的阶乘数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书 《资源科学》1982,4(4):49-55
农业自然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我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社会主义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就各个地区而言,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它往往直接影响到各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1979年以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领导下,全国各地开展的县级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由于县是我国基本行政单位,县一级领导在指挥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候生产潜力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明荣 《资源科学》1984,6(3):72-79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光合潜力的研究进展较快,黄秉维和龙斯玉首先分析我国光合潜在产量,引起了有关学科研究者的重视,陆续有著作发表,这对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起了良好的开端。 农作物生产潜力可以根据个别自然环境因素或综合诸环境因素进行研究。气候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而气候又以太阳辐射、温度、水分等要素为基本。各基本气候要素对产量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因而可以分析单要素的生产潜力,如光能生产潜力;也可以把各基本  相似文献   

9.
在评价一地的农业气候资源,通常用“光合生产潜力”表示气候资源可利用的潜在能力。但它往往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原因是只考虑了太阳辐射能的最大利用限度。而其它因子均假设为理想的状态条件,如植物所需的热量、水分、绿色面积都是充分有保证的。我们认为要确切地评价气候资源,必须较全面地考虑构成农业气候条件的其它因素,并象光合生产潜力一样,能够定量地加以计算,从而,我们提出一个计算气候生产潜力的数学模型。首先把气候生产潜力定义为:对于一地的单位生产面积上,定量地计算出根据当地具有的农业气  相似文献   

10.
于沪宁 《资源科学》1981,3(4):39-44
光合作用,作为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其唯一的能量来源是光。除土壤环境因子外,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植物本身的光能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则是植物所处生活环境的光、温、水、气(CO_2)四个基本气候因子。因此,提高作物产量,从本质上说,就是提高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主产区生产潜力对气候波动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荣青  郑度  戴尔阜  吴绍洪  赵明华 《资源科学》2014,36(12):2611-2623
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且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潜力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本文对逐级递减的机制法模型进行了改进,主要是修正计算太阳辐射的系数a和b,并划分不同土壤有效系数指标区来构建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1995年和2005年的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地等4个逐级递减层次的生产潜力,并分析1995-2005气候变化对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地四个层次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区域的作物有效生育期增加,并且有效生育期初日时间逐渐提前,而终日时间相应推迟;同时生育期时段内的日照时数增加;而作物有效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总体减少,且大部分地区降水多集中在有效生育期内。降水减少是整个研究区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各气象因子的变化整体上有利于生产潜力的增长。气候波动使得光合、光温、土地3个层次的生产潜力增长,使得气候生产潜力降低。对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地4个层次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从对水田和旱地的影响看,气候波动导致水田光合生产潜力比旱地的增加更多;而气候波动使旱地的光温生产潜力比水田的增加更多;气候波动导致旱地的气候生产潜力比水田的减少更多;气候波动导致旱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增加,但水田的土地生产潜力减少。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河南省夏玉米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鹏岩  王开泳  闫江虹 《资源科学》2011,33(12):2408-2416
研究以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的1980年-2004年日气象资料为基础,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AEZ模型定量计算河南省县域的夏玉米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并结合县域尺度的夏玉米实际产量数据,分析各县市夏玉米光合、光温资源利用率的空间差异,对河南省夏玉米的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讨论了河南省夏玉米的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有着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且与生产潜力图有着较大的空间差异,各县域的资源利用率也差异显著的原因。结果表明:①夏玉米的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县域之间差异明显,且二者均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的空间分异规律;②县域夏玉米的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出与相应潜力值大体相反的空间分布,即由西向东、从南至北大体增加的趋势,且全省平均光合、光温资源利用率分别为15%、65%,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应用Thornthwaite Mernoriae模型,计算西藏主要农区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温度、降水变化对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并进行了未来气温、降水变化情景下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气温、降水的变化对不同的气候区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所产生的效应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若未来气候变化趋于暖湿型,则对西藏农作物生产有利。  相似文献   

14.
淮河流域降水变化对主要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淮河流域粮食主产区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粮食作物生产能力的问题,本文基于淮河流域171站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121站作物历年生育期资料,采用气候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模型计算了冬小麦、夏玉米和一季稻的气候生产潜力,着重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变化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淮河流域三种主要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以一季稻最高,其次是夏玉米,冬小麦最低;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年际间变异系数均超过10%,其中冬小麦超过20%,但三种作物均无显著的时间变化趋势。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占光温生产潜力的比例(简称气候比)以冬小麦最低,多年平均值仅为49.7%,且变异系数达到25.4%;夏玉米和一季稻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67.3%和66.4%,变异系数仅为12.9%和16.3%。降水变化对三种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限制以冬小麦最大,其次是夏玉米,一季稻最小。冬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严重不足,且降水变异系数大,构成了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双重限制作用;夏玉米生长季内降水量的偏多偏少和变异系数均是限制夏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一季稻的气候比则仅与生长季降水量相关显著,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降水量多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般說,两地的緯度不同,气溫也就不一样。例如,当北方还是三九寒天,在海南島就已經是百鸟唤春的插秧季节了。但是,緯度相同,气溫也不一定就相同。这一点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翻开世界地图,就知道北京和西班牙的馬德里都位于北纬40度附近,但是一月分两地平均溫度却相差摄氏12度之多。西伯利亚东部的雅庫茨克和大  相似文献   

16.
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与海表温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根据1987年~1998年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舟山四大渔业公司中上层鱼类渔获数据以及同期NOAA/AVHRR资料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分析我国东海区中上层渔获量与海表温度和梯度的关系.根据水文等特性,研究区分为长江口北、长江口和长江口南三区,结果表明不同海域渔获具有不同的渔汛和温度分布特征,其中长江口北渔汛在冬春季,渔场温度11℃~16℃之间;长江口及以南区渔汛在秋季,渔场温度22℃~29℃之间.长江口北海区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成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17和0.236,置信度均为0.000;而长江口及其以南则成正相关关系,其中长江口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354和0.373,置信度为0.001和0.002;长江口以南的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238和0.372,置信度均为0.000和0.000;并由此初步建立了海表温度和渔获量、平均网产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7.
杨京平 《资源科学》1993,15(5):38-44
本文借助作物生长计算机模型与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江苏省丹阳市两种种植制度的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的小麦/玉米晚稻种植制度的气候潜力比小麦一单季稻高3000kg/ha  相似文献   

18.
罗海平  邹楠  胡学英  王圣云 《资源科学》2021,43(6):1234-1247
随着全球性极端气候频发,粮食生产安全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实现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意义重大。粮食主产区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本文应用逐级订正的机制法模型测算了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应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186个地级市现实作物生产水平与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属性,在市域尺度上评估了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得出:①1980—2019年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倾向率分别为-156.80、68.82、121.92 kg/(hm2·10 a);②玉米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和低值区范围均缩小,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小麦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范围扩大;③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重心迁移距离均小于现实迁移距离,并呈同向化特征;④黄淮海农业区、东北农业区、西南农业区等地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长江中下游农业区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较低。对此,应调整粮食生产重心,缓解气候条件较差地区的粮食生产压力,挖掘气候资源丰富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全面提高粮食主产区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直接受制于天气气候变化。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活动引起大气的CO。浓度增加的温度效应有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和气象灾害的趋势,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到本世纪末,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时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分析探讨2000一201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提高科学认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已引起全人类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介绍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的进展、方法、技术及其优缺点,并分析其对国家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建设的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其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