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城 《寻根》2015,(1):118-120
发生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的宜昌教案,牵涉法、英、美、意四国,烧毁教堂多间,一度引发各国合谋与中国为难,是清末长江流域影响较大的典型教案。有关该案的记述,如《辞海》《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下)》《湖北省志·大事记》《宜昌市志》《宜昌县志》等均与史实存在较大出入,《晚清教案纪事》《中国教案史》等虽然整体相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学术史》,卢钟锋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学术史之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子学研究。现存《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和《韩非子·显学》,就是旨在概括和总结先秦诸子学说及其流派的学术史开篇之作。汉初,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  相似文献   

3.
来新夏 《中国文化》2010,(2):232-233
<正>"集"是中国古籍分类四分法中的一大部类,源起于汉刘向父子《七略》之《诗赋略》。《诗赋略》中包括歌诗、屈原等赋、陆贾等赋、孙(荀)卿等赋以及杂赋等五部分。班固《汉书·艺文志》承向、歆父子余绪,仍设《诗赋略》。魏晋以还,有晋荀勖《中经新簿·丁部》、梁阮孝绪《七录·文集录》以及多数以四部命名的目录,下迄《隋书·经籍志·集部》、《四库全书·集  相似文献   

4.
付雨欣 《寻根》2022,(6):22-27
<正>会盟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存在,但在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却截然不同,春秋时期频繁的会盟却仍是极具约束力的一种手段。《左传》记载的春秋会盟,类型繁多,频数难计,可谓“世道交丧,盟诅滋彰”(《春秋·梁经传补注·隐公八年》,中华书局,2009年),“侵伐盟会,无时无之”(《春秋集注》卷六,  相似文献   

5.
范子烨 《中国文化》2014,(2):100-101
拙文《曹丕〈典论·论文〉“齐气”发覆》在《中国文化》2013年春季号(第37期)刊发後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拙文主要列举了引用曹丕《典论》原书的以《三国志》裴松之注为核心的九条材料,并参以《文心雕龙》之内证以考定通行《文选》各本曹丕《典论·论文》“徐干时有齐气”之“齐气”乃“逸气”之讹。  相似文献   

6.
我到米粮川     
我到米粮川邵燕祥《寻根》创刊号和《东方文化》1994年第5期刊载了两篇有关东干的的文章:刘迎胜先生参加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草原丝绸之路”考察后写的《寻访东干人》,郝苏民先生参加“吉尔吉斯·哈萨克共和国民俗文化田野考察”后写的《中国文化·中亚与...  相似文献   

7.
邱轶  彭飞 《华夏文化》2022,(4):36-39
<正>一、《诗经·周南》与“诗乐舞一体”关系考(一)“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总体风貌诗歌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总体风貌,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已成为学界共识。如《尚书·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百兽率舞,庶尹允谐。这表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态。《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吕氏春秋·古乐》之“葛天氏之乐”,以上都显现出上古先民对诗、乐、舞相结合的初始形态的探索与追求。(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2-33页)在我国诗歌发生时期诗乐舞一体同源,均为感物而兴,心物交融,人心触动,以情为体的诗乐舞随之产生,将生活中的诗、听觉上的乐、视觉里的动态舞蹈相结合,统为一体,具有歌词性、音乐性、舞蹈性三位一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据考证,齐白石先生涉猎工笔草虫可溯至19世纪末。约于1899年,齐白石得长沙一位沈姓老画师所画的草虫底本,始绘工笔草虫;20世纪最初的10年,他完成了大量的作品。徐改编著的《中国名画家全集·齐白石卷》,特别提及近年发现的一部二十四开草虫册中,包括齐白石绘制的《莲蓬蜻蜒》《稻穗螳螂》《油灯秋蛾》《芙蓉蝴蝶》《皂荚秋蝉》《枫叶螳螂》《蝴蝶兰飞蛾》等佳作,可一睹其早年工笔草虫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9.
5月20日,"2010非洲文化聚焦"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办,其内容由《从北京到沙姆沙伊赫——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展(2007~2009)》《轶册有情——中国出版物中的非洲》书籍展览、《朋友·伙伴·兄弟——中国摄影家眼中的非洲摄影展》《隔洋相看·中非艺术家绘画联展》和"我的非洲故事"征文颁奖等活动组成。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让·平致函"2010非洲文化聚焦"组委会主席、中国文化部长蔡武,对此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0.
周宗旭 《寻根》2010,(2):86-88
<正>《汉语大词典》收有"脚牛"条,并指出:"脚牛,配种的公牛",举《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宜宾县天池乡集体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计划繁殖耕牛的》中的"社里一九五四年有两头脚牛"之句为书证。但《汉语大词典》却未收"脚猪"条,调查文献材料,发现文献中"脚猪"一词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例如,《跻春台》卷三《南乡井》:"罪满投生人世上,去变脚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众多的外事场合,人们经常可见众多驻华外交官夫人的身影;匈牙利驻华大使馆文教参赞的中国夫人纳吉·麟女士是其中较引人瞩目的一位,同时她还是《欧洲丝绸路》杂志社的社长、《世界·中国》多语种杂  相似文献   

12.
吕薇:你从《十九恋歌》走出在《月光》下唱着《海的女儿》《当兵来》吕薇:你那《年轻的眼睛》看《这里真好》《兄弟纯朴,姐妹漂亮》还是《人间有真情》吕薇:你仍《长相思》——《三月三·九月九》吗依然《太阳很好,月亮很好》永远《山水是朋友》吕薇:1992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音乐系。1993年,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银奖;1994年,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民族唱法二等奖;1995年,其音乐电视作品《十九恋歌》获“中国音乐电视大赛”优秀奖;1999年,录制首张个人专辑《太阳很好,月亮很好》;2000年,拍摄音乐电视《三月三·九月九…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人来说,30年的人生不算短暂;但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而言,30年不啻于“弹指一挥间”。每个经过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人,这30年的生活无疑是其与国家同行的难忘历程;30年的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新辉煌的过程。而《共同记忆·纪念改革开放30年回顾展》的每个主题,甚至每一件展品,都是中国人民亲历改革开放30年活生生的见证。  相似文献   

14.
氾胜之小考     
正氾胜之生卒年份不详,事迹不详。现只有从《汉书·艺文志》、《晋书·食货志》、《广韵》、《通志·氏族略》等史料中找寻一二只言片语。石声汉先生更是认为除了《汉书·艺文志》的两条记载稍微可信外,其他的记载可能都存在一定的疑问。虽然关于氾胜之生平材料较少,但这些材料如果和中国历史的大背景结合,或许能给我们提供更多关于氾胜之及其所处时代的信息。一、家国一体——氾氏族姓考氾胜之的氾姓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姓氏,但却并非一个普通的姓氏。郑樵编著的《通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众多的外事场合,人们经常可见众多驻华外交官夫人的身影;匈牙利驻华大使馆文教参赞的中国夫人纳吉·麟女士是其中较引人瞩目的一位,同时她还是《欧洲丝绸路》杂志社的社长、《世界·中国》多语种杂志的主编及发行人。  相似文献   

16.
正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卒于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死时41岁。他早年师从梁人焦延寿学《易》,是汉代易学象数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元帝时《京氏易》为官方推崇,东汉光武帝所置今文十四博士中也有《京氏易》,由此可见京房及其学说在汉代的影响。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等书著录,京房易学著作十分丰富,但在后世流传中大都亡佚,今仅存清代王保训辑录的《京氏易》八卷、《京氏易传》三卷传  相似文献   

17.
张西平 《寻根》2010,(6):39-47
<正>一、基歇尔和他的《中国图说》阿塔纳修斯·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是欧洲17世纪著名的学者、耶稣会士。他1602年5月2日出生于德国的富尔达(Fulda),1618年16岁时加入了耶稣会,以后在德国维尔茨堡  相似文献   

18.
商族先公名号中的鸟图腾印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商族源于鸟图腾的传说商民族起源于鸟图腾这一美丽的神话传说,在社会上是广为流传的。《诗经》和《楚辞》是记录这个神话传说的较早文献: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诗·商颂·玄鸟》)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诗·商颂·长发》)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楚辞·天问》)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楚辞·九章·思美人》)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正是在这些资料基础上,综合成如下完整  相似文献   

19.
黄飞 《世界文化》2011,(10):31-34
《大地》(英文书名TheGoodEarth)是美国作家赛珍珠的代表作,她的作品是“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大地》的成书不仅在中国国内影响广泛,更在美国国内产生巨大轰动,引起了美国人超乎寻常的关注。这部小说被很多西方学者称为继《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对西方人认识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20.
<正>一据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封禅书》载:“文成言曰:‘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388页)《汉书·郊祀志》的记载与此完全相同,而《史记·孝武本纪》的“宫室被服非象神”作“宫室被服不象神”,其他保持一致。“神物不至”语意不通,当是讹误。考《文选·西京赋》李善注引《汉书》曰:“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物不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8页)李善所引《汉书》比中华书局本《汉书》少了一个“神”字。《册府元龟》对此语作“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物神不至”(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0381页),此处断句当为“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物,神不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