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有的思都是诗"。(海德格尔)所谓"诗意",《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如果可以给诗意下个定义,我以为,人生一段经验或一时感受,加上对全人类的文化成果的感悟,便是诗意。如果说人类需要诗意、教育需要诗意,那么,语文则更需要诗  相似文献   

2.
《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简称《诗意语文》),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关于语文教育的讲演录。捧着《诗意语文》一书,仿佛看到王老师牵着马儿意气风发的笑容,脑海里无端地现出"扶我上马的人"的字眼来。流  相似文献   

3.
诗意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贯彻与执行,有效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缺陷和不足,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诗教"与学校德育融为一体,让中职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文章结合中职语文的教学实际,就"诗意语文"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软化"策略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4.
周婕 《教师》2021,(18):30-31
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心灵中的诗人",用诗意引导学生拥抱、谱写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这是诗意语文的精神体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守"诗意语文"之守望与初心,更有效地彰显汉语的诗性品质.同时,还得重视"诗意语文"的构建策略思忖,努力从保护学生童真童趣的角度上将语言转化为形象与意象、心境与情境,带领学生体验与抒发诗意情感...  相似文献   

5.
王崧舟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语文"是从审美和人文的角度深入探究语文教育教学,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迪作用."诗意语文"理念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从"诗意语文"的内涵及价值取向出发,分析"诗意语文"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并提出运用"诗意语文"教学理念从语言、审美、思维、文化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核...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更是一种诗意的教育。"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是教育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从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着诗意的德育。  相似文献   

7.
精彩语文     
你如缕缕春风,荡漾在我心间;你如煦煦春日,温暖着我的心房;你如丝丝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行走在语文的画廊,看尽千种风景,领略万般风情,我沉醉,我迷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太传神了!细雨如同一位温柔的母亲,随着风儿这位神秘的使者,悄然出现于静默之夜,将一份温馨默默献给沉睡的大地,将一份期盼悄悄传递给饥渴的万物。啊,是你——语文,你以轻风为笔细雨为墨,调画出春天的一派生机盎然,描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春雨图,将  相似文献   

8.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就是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促进其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诗意地教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在对话中触摸文本的灵魂;在情境中激发想象,培养语感;在生活中追求理想,建构心灵,从而追求诗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什么?是语言与文学,是语言与文字,是语言与文化,是口头语与书面语,还是其他?没有人说得清楚。我的理解:语文应该是诗意的风景!陈继儒说":文章是案头之花鸟,花鸟是地上之文章。"花鸟组合成的风景永远值得文人流连忘返。余秋雨先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豪情与气魄,把语文的魅力演绎尽了,语文在他身上如熠熠闪烁的宝石,走到哪里,亮到哪里。可  相似文献   

10.
秦晓华:按照词典的解释,诗意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如是,则诗意语文指的就是语文课堂应该像诗的意境那样给学生以美感浸润与滋养.然而,这样的理解并不够,对诗意还要做一种哲学上的诠释: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现在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诗意的缺失,散文的盛行.技术时代(即散文时代)把世界变成了加工对象和统治客体,满足并开发了人的无限增长的欲望.它把原本鲜活丰富的语言形式化和数学化,导致语言生命力衰竭.在我们看来,这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所在:在高考体制面前,教育越来越功利;在分数至上的现实面前,语文课堂面目越来越高度一致,甚至出现了理科化的倾向.语文的诗意被解构了,文字的温度被冷却了.回归诗意语文,某种意义上就是反对功利语文,经由诗意的美感熏陶,在学生的心灵中为语文留下纪念碑一样的影子,建立一座精神的城池.对此,许亚冰、徐崇伟、刘林涛三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各具特色的探究与诠释.  相似文献   

11.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古兰经》诗意语文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诗意语文永远走在路上,永远在路上行走。自赎,是对诗意语文行走的价值取向的再发现。价值取向,是对诗意语文所作的本体论的思考,属于形而上的道;拯救,  相似文献   

12.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由此可见,诗意语文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语文的诗意美全在于文本之美,那么如何立足文本,营造语文的诗意美呢?笔者认为具体可通过三步骤来实现,即课前钻研文本,发掘诗意美;课堂解读文本,展现诗意美;课后沿用文本,创造诗意美.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语文不断被功利化、技术化、习题化,被肢解、被扭曲、被现实的烟火烤灼得面目全非的时候,我想和大家聊聊我所追求并执着的"诗意语文",一起发现语文的诗意。一、"诗意语文"的几种描述首先,我要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描述"诗意语文"。第一种描述,"诗意语文"就是诗意地理解语文。走进语文的路径有千万条,我选择了诗意的路径。我用诗意的方式理解语文,理解教育的过程,进而理解人生。  相似文献   

14.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母语,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母语——语文。其诗意原本就无处不在,理应成为学生的精神栖居地。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随着社会的嬗变与课程的“改革”,渐渐地在背离学生的精神家园,这不能不让国人痛心!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课堂的广阔天地里。以一册薄薄的课本为导向,让学生去领略丰厚醇美的语文,唤醒精神的一次次品美。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春天,"中国梦"如一阵春风,吹开了千里冰河;恰似一场喜雨,滋润了干枯幼苗。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动情地勾画着中国的"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有我的期盼:追寻语文的生命化教育,让梦想在诗意语文中飞扬!我赞成王崧舟校长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借用王崧舟的话语:"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  相似文献   

16.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摘自《古兰经》诗意语文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诗意语文永远走在路上,永远在路上行走。自赎,是对诗意语文行走的价值取向的再发现。价值取向,是对诗意语  相似文献   

17.
哲学诗人荷尔德林曾经说过:"人,诗意的栖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说,我们应栖居在散发诗意的语文世界里。那里应该是用心灵的色彩装点出的一个缤纷的世界:有枫叶般的红色——激情、新芽般的绿色——生机、玫瑰般粉色——浪漫……只有勇敢地挣脱精神的樊篱,把心灵安顿于一份无尘的净土,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语文教师所特有的幸福与感动,这才是新正追求。  相似文献   

18.
李芳芳 《教育》2014,(6):36
正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传承着文化和思想,是一门有灵性的艺术。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现代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也提出:"语文还要再‘语文’一点,要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因此,笔者理解为,"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语文味:有了这个味道,你的语文课才美。听你的语文课如同在品尝一道佳肴,品一杯美酒。因为你的课堂浓缩了语文的精华,让人真正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诗意语文是以言语实践为本体的归真、求善、至美的语文。它是在"陶冶诗情—启迪诗思—感悟诗理—践履诗意—积淀诗语"等组织程序中展开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多元互动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符建科 《现代语文》2008,(10):99-101
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教学。有人说语文是“诗意的栖息”,“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的优美意境。语文教育应以人的素质为其主要目标。”(其中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里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表现美。语文教师寓审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用美学的观点,从分析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着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白然美、认识人物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