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道孚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康巴藏区的一个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藏传佛教传入道孚地区以后,由于历代封建领主的支持,藏传佛教格鲁派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道孚地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道孚地区宗教格局、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道孚的社会历史背景、格鲁派寺院——灵雀寺在道孚的创建以及格鲁派对道孚社会的影响等诸多方面探讨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在道孚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相关研究一直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多个民族的聚居区更是备受推崇。我选择此课题,希望能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调研结果进行相关补充,对不同民族和宗教地区的互动状况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分析不同历史大背景下丽江木氏土司对不同藏传佛教教派的选择是基于怎样的历史和现实考虑,对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总结并分析选择不同教派的相似性,以期可以更好地对我国民族地区的文化宗教交流了解,推动民族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3.
塔尔寺和拉扑楞寺有着同一的宗教文化思想,以及相近的地理位置,但两者的视觉艺术却呈现极大的差异。文章主要对两者进行艺术上的横向比较,从两寺的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建筑装饰图形、建筑艺术色彩等方面分析同一文化思想之下的不同艺术特点和成就,并找出塔尔寺和拉扑楞寺艺术风格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国时期,时局纷乱,内忧外患,藏区佛教僧人纷纷进入内地弘法传教,并积极参与抗战宣传,主动参与内地太虚等发起的"人间佛教"运动,使得藏传佛教这一时期在内地得以传播。在此背景下,当时云南的藏传佛教亦高僧辈出,以爱国爱教的弘法主线向内地传播,云南藏传佛教在民国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证引文献资料,从云南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入系统地探讨了自唐朝以来藏传佛教与丽江社会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了藏传佛教与丽江各族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从磨合到相互交融、渗透及依存的整合现象。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与康藏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藏语康方言为使用区域的康巴藏族所创立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属于康藏文化的内容,其中藏传佛教对康藏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和丰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康藏文化有浓厚的藏传佛教特点,二者关系密切.但是不能误认为康藏文化就是藏传佛教文化,二者不是等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顺序为基本线索,对藏传佛教于唐朝传入云南丽江的学术新观点进行了论证,并系统地阐述了自唐朝以来各个时期其在丽江的流布情况,从而清晰地呈现了藏传佛教在丽江的传播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自清入关至乾隆时期,清朝为了“安定蒙古、稳控西藏”的政治目的,优崇和扶持藏地的喇嘛黄教。皇室的这一政治政策却使得原本就具有甚强渗透力的藏传佛教文化在内地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再加上民间交往和朝贡贸易、茶马互市等带来的契机,藏传佛教文化在内地的发展很快又见新潮。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艺术是以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段为其信仰服务的宗教艺术.历史上,甘青地区一座座大大小小的藏传佛教寺院同时也是一座座大大小小的艺术宝库,保存了多种艺术成果,充分体现了地方艺术的发展水平,代表了地方艺术发展的主流,并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整个社会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藏区要走向兴旺发达,就要在区域经济和文化知识结构的改善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藏传佛教文化是我国藏区的主要文化形态之一,宗教的长期性决定了这一文化的多元影响。现代化对藏区乃至藏传佛教文化的冲击,藏区选择现代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同时客观认识藏区环境与现代化发展的矛盾特征及藏传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正确解决稳定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关系,是藏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大力推进,藏区的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藏区旅游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藏区旅游与藏传佛教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作为旅游热点的藏区,藏传佛教长期以来都是当地藏民的主要信仰,通过影响藏民的各种活动,对藏区旅游资源的形成与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推动藏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藏传佛教对17世纪蒙古编年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末藏传教传入蒙古地区以后,其宗教神权思想成为蒙古社会的统治思想,对蒙古史书的编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7世纪蒙古编年史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黄教影响,因而这些蒙古史书都上有深厚的佛教色彩。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文学史是西藏僧人在佛教实践活动中创造文学的历史。藏族文学从一开始就与佛教紧密联系。在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几乎都涂抹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藏传佛教文学历史上,许多著作兼具历史、哲学和文学特征于一身,而且作者本人亦是僧人兼文学家、诗人、思想家,这种共生现象比比皆是。这是藏传佛教文学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藏传佛教音乐里寺院僧人诵经的音调是极赋有藏族文化积淀的产物,它的产生必定有其遵循的基础和规律.藏传佛教音乐诵经音调具有宣叙性,接近于语言的音调,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寺院的领经师由他带领众喇嘛集体吟诵、唱诵相关的经文.领诵经文的经师常采用超低音的唱法,声调发音宏亮、低沉、穿透力强,并能产生一种肃穆、庄严浓厚、神圣的感觉,坐满几千人的大经堂每个角落都能清楚地听到领经师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明代自成祖开始崇好藏传佛教,宦官也因之深受影响。不仅其佛教信仰中有藏传佛教的因素,而且与藏僧间也多有交往与过从。宦官的汲引也往往成为藏僧得与皇室亲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对蒙古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乌兰夫全面、正确并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在主持内蒙古社会改革中,采取慎重、稳妥、宽容的办法解决了喇嘛和庙产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改革藏传佛教以适应社会、民族繁荣发展的思想并付诸实施,使这个过去被统治阶级利用来统治蒙古民族的精神工具、消极力量,变成与社会、民族的繁荣发展相适应的积极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藏传佛教在藏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对藏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谐社会构建产生了积极和负面影响;当前要充分发挥佛教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亚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5-4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崇信佛教并极力扶植佛教的发展,从该时期敦煌寺院、僧人数量的增加、寺院经济的繁盛、僧侣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兴盛的写经事业等方面都体现了敦煌佛教在吐蕃政权扶植下的发展。另一方面,佛教的发展也实现了吐蕃政权企图利用佛教来维护其政治军事统治的目的。佛教的全面推行对吐蕃赞普权威的加强、敦煌地区民族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都表现了积极有利的一面,延缓了吐蕃政权在敦煌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9.
"戒为无上菩提之本"①戒律在规范信徒道德和行为,维护佛法传承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藏传佛教戒律中声闻乘与菩萨乘并行,形成了一套与当地文化环境适应的戒律体系。在佛教和世俗生活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