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美国读者都习惯在早晨七点以前收到早报,下午五点看到晚报。在一个人口2亿多的国家里,每天把6,200多万份报纸按时送到分散在各地的读者手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然而,美国报纸的发行部门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这与他们使用一股巨大的社会力量——报童,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9月1日傍晚才见到早报,晚饭后手捧《渤海早报》拜读创刊词数遍颇有心得。作为普通读者,我读创刊词和第一期报纸的感受是:办报宗旨写得好,报道宣传以‘新’为主,报纸风格十分明确,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读《渤海早报》创刊词有感(摘自新浪李老师的Blog)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新闻     
南国早报聘请专职“挑刺员” 据《南国早报》报道:过去,广西《南国早报》由于报社人员碍于情面,相互捉错的行动时热时冷,不能持之以恒。今年开始,报社采纳读者的“金点子”意见,公开欢迎与鼓励读者给报纸“挑刺”,在报纸上设专栏,随时刊登读者给报纸提出的意见和差错。同时,报社又从外单位聘请有水平又热心“挑刺”的6位读者作为固定的“挑刺员”,给予报酬,赠予报纸,让“挑刺员”天天精研细读,认真挑毛病、挑差错,最后报社根据挑出的差错查明是谁的责任就扣谁的分数。 三家晚报、都市报 新总编到任 据《中华新闻报》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4.
一张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决定着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而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又决定着报纸的传播效果。为此,每一家报纸都要时刻注意读者的反应和评价,力争提高读者的信任度,扩大传播效果,增强社会效益。 1986年7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发表题为《我们的心愿——就人民日报改版30周年致读者》的文章,向读者表明报纸改革的愿望,并提出了要把报纸办得“可读、可亲、可信”的目标。从1986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版面的变化,读者已经明显感觉到报纸正在努力塑造一个令读者感到“三可”的形象。读者纷纷致函人民日报编辑部,支持报纸的改革。当时全国记协  相似文献   

5.
20年前,笔者还是一个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报纸,除了人民日报和本省的省报外,就是一份中国青年报。能够看到的报纸少,报纸上值得一读的内容也少。无疑,这“两少”勾勒出的是当年我国报业水平相对落后的客观现实。20年后的今天,作为一名比普通读者多一...  相似文献   

6.
何霞 《当代传播》2003,(6):46-47,5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内地的英文报刊一直被认为主要是办给外国人和大学生看的。笔者通过亲身参与了华南地区第一家英文报纸《广州英文早报》的读者调查,对目前中国英文报纸的读者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中国英文报纸的最主要读者是在职人员。并进一步结合《广州英文早报》针对主体读者的改版和扩版实践,分析了当代中国英文报刊读者的主要特征,从而试图为中国英文报刊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是报纸不可缺少的一翼。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更钟情于简洁、明了、生动的形象新闻。可以预料,那种按照“重文轻图”的思路办出的报纸,将越来越失去读者,失去市场。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引起一些报人的重视,并提出了种种改进意见或措施,正在付诸实施。在这方面,创刊仅一年的人民日报华东版带了个好头,把加强新闻摄影工作作为报纸改革的突破口,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总结、推广其经验,1月13日至14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与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在上海召开了“人民日报《华东写真》新闻摄影研讨会”,与会同志听取了人民日报华东版新闻摄影改革的思路和强化与运用新闻摄影这一手段的实践经验,并  相似文献   

8.
读一月五日人民日报有感林木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不少新闻单位在新闻报道工作改进方面迈出了新步。作为长年读人民日报的读者,打开1月5日的人民日报,我的第一感觉是,报纸改版了。这一天的人民日报,整体上说各个版都有一些创新,但最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9.
拓宽读者的话语空间--读者来信版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霞 《今传媒》2006,(1):58-59
没有反馈的传播不是完整的传播。而影响反馈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接近和参与。对于报纸媒体来说,受众的反馈行为主要表现为读者来电来信。为了提高报纸的接近性和参与性,很多报纸纷纷开设了读者来信专版,以增强报纸与读者的互动。下面就选取在国内报界代表性较强、影响力较大的两张报纸(《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对其读者来信版加以分析。一则来信竟然能够引起一个地方市县领导如此高度重视并促使他们亲力督促开展治安综合治理专项行动,这是一般的信件做不到的,但是作为读者来信特别是作为《人民日报》这种权威性较高的报纸的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月29日,今日早报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版面——"我在现场"。这个版面以"民间记者"采写的新闻为内容,以图文并茂为特色,利用今日早报全新的网络平台e早网,实现报纸与网络的有效联动。强调"我"的概念,让读者成为新闻制作的主体在信息爆炸年代,新闻线索可谓无处不在,许多报纸读者都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4,(18):65-68
以互联网、手机和Ipad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兴盛了十几年的市民报纸带来巨大的冲击。从《濮阳早报》的读者调查报告来看,近几年受众的阅读习惯已经完全改变,新媒体的介入直接抢占了市民报纸在受众闲暇时间里的位置,《濮阳早报》的生存变得岌岌可危。本文在分析《濮阳早报》现状基础上,指出市民报纸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境地,呼吁从构建城市文化认同的维度,通过内容专业化的方式来挽救市民报纸的生存空间,提供可能的对策和出路。  相似文献   

12.
董林 《新闻记者》2000,(2):53-54
1999年12月10日,《城市早报》出版了104版的“世纪珍藏版·回望20世纪”,在 郑州及河南全省的报业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是河南报业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份超过百版的报纸,无论是报道形式还是报纸形态,都让人耳目一新。 《城市早报》尽管被称作“河南报业的一匹黑马”,但它毕竟还只是一份新报纸,从1999年4月9日创刊到1999年12月初,总共才有8个月历史。8个月来,《城市早报》一直在寻求自己的最佳生存和发展状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读者制造一个“兴奋点”,以扩大报纸的影响。从创刊之初的“我省第…  相似文献   

13.
当前,都市类报纸的市场竞争已成为报业中最活跃的一块。都市类报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日报,包括都市报、晚报、早报、商报、快报等;另一类是专门化报纸,相对于综合性日报的读者面和内容范围来说,它是针对某一读者群和关于某一方面内容的报纸,如专门关于体育、财经、娱乐等的报纸。按理说,专门化报纸与综合性日报是两类报纸,它们各自的竞争取向不一样,应该不会有太大  相似文献   

14.
从上海第一份早报的诞生至今,已有10年.之前<解放日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内容、形式的改革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标志之一,而在1999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晨报>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下子跃进了读者的视野,其活跃不但标志着解放和文新两大报业集团的竞争,更使得一向作为报纸旗帜的晚报市场受到早报市场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7月16日,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东方早报》双年展暨2005《东方早报》视觉传播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报纸总编辑、视觉总监、图片编辑、摄影部主任,以及部分专家、学者、教授共200多人出席。东方早报副总编辑常河以多媒体形式向与会者介绍了东方早报的概况和《东方早报》的视觉模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盛希贵、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铮、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振平、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贺延光、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网络中心主任张蔚飞、《新闻战线》高级编辑许林、大众日报图片总监孙京涛等发言,对《东方早…  相似文献   

16.
一张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决定着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而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又决定着报纸的传播效果。为此,每一家报纸都要时刻注意读者的反应和评价,力争提高读者的信任度,扩大传播效果,增强社会效益。1986年7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发表题为《我们的心愿——就人民  相似文献   

17.
我注意到今天到会的很多晨报、早报都是来自各地的大的报业集团。他们在当地有着相当的舆论引导能力,在当地报纸的消费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这说明我们的晨报、早报不仅在舆论引导能力方面,在政府和群众的沟通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又能够满足和引导读者的消费需求,成为老百姓生活的帮手,在各地的报业市场上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晨报、早报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党报历来是“两会”报道的中坚力量,也是读者获取“两会”讯息的重要来源。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2004年对北京市民所作的“两会”报道系列调查结果,在11家全国主要报纸中,《人民日报》是受众依赖最多的获取信息的报纸,原因是“《人民日报》的权威、丰富一直是其优势所在,特别是在‘两会’这种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报道中,优势更加明显”。①2005年3月14日“两会”结束后,笔者选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4家中央级党报和《解放日报》、《深圳特区报》、《广州日报》3家地方党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归纳出…  相似文献   

19.
报纸理论宣传应重视实践探索刘天俊报纸理论宣传作为报纸宣传的灵魂,理应受到读者的重视。而实际状况并不乐观。不少读者不愿看理论文章,嫌其套话多,新东西少,没嚼头。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在1994年全国报纸理论宣传研修班上提出了改变报纸理论宣传中阐释性理论文...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今天,改革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呼啸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报纸作为社会舆论载体,汇八方之信息,奏时代之强音,对这锐不可当的大趋势,更有一种深切的感受。我们的报纸要适应全面改革的形势,势必要把自己作为整个改革——一项全面、综合、动态的社会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就要在宣传改革的同时,对报纸本身的工作也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是7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就改版三十周年致读者的公开信里的一段话。这封信以《我们的心愿》为题,表达的是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心愿,恐怕也是全国新闻工作者、乃至全国众多的读者的心愿。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改革的新形势,哪一家报纸不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