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保东 《小学生》2005,(4):F0002-F0002,3
最近,编辑部接到了大量来自学生家长的电话和信函,反映他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向我们咨询解决办法。比如,“儿子非常倔强,逆反心理重,如果顺着他,他又放松自已,我该怎么办?”“孩子不会和小朋友相处,怎样让同学们喜欢他呢?他只爱和一两个同学玩,该怎么办?”“我和儿子说话时,他总是生气不满的语气,不知该怎么办?”我粗略统计,家长所反映和咨询的问题,90%以上都属于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家长们忧心忡忡却又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2.
马彦红 《宁夏教育》2011,(12):75-75
由于种种原因,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厌学、逆反、易怒、抑郁、恐慌、暴力、品行不良等倾向,这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正常发展,需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家庭方面第一,父母要重拾生活的信心。单亲家庭对离异或亡故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隐性心理问题,比如自卑、自我为中心、极度自私、郁闷,由于其不容易被别人及时发现或是不能自知,因此稍有不慎,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或产生心理疾病,它应引起学校与教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小学教学中,许多的老师在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以教育了.而现实中学生在学校有哪些表现呢?近五年来笔者根据我校每学期的进行两次的学情调查情况和网络反映的信息进行了总结,发现以下共性问题: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看问题存在偏执现象;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出了问题要么靠父母解决要么凭一时的冲动解决;同学关系差;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顺容易导致发生口角、打架、逃学;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和社会的前途缺乏自信或者悲观失望等.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隐性心理问题,比如自卑、自我为中心、极度自私、郁闷,由于其不容易被别人及时发现或是不能自知,因此稍有不慎,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或产生心理疾病,它应引起学校与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出现了一些隐性心理问  相似文献   

6.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阶段。1987年7月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因此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健康心理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7.
父母都希望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那么,心理健康的孩子具备什么特点呢?首先,要心情愉快,有求知欲,有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保持进取的心态;其次,会与周围人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再次。有自信,接纳自己,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适应环境;最后,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律健康地生活。  相似文献   

8.
当孩子出现心理障碍时,往往会在情绪、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表现出异常变化,人们称之为儿童心理求助信号,包括:情绪信号:如恐惧、焦虑、拒绝上学、容易生气、敌意、想自杀、兴趣减少多变、忧郁等;行为信号:如暴力行为倾向、离群、沉默、过分活跃、精神不集中、离家出走、逃  相似文献   

9.
孩子生病了,那张被病痛折磨得憔悴的小脸让爸爸妈妈们心疼极了,真恨不得自己替他去生这场病。几经周折,孩子的病终于痊愈了,可是,孩子却早已不是原来那个或乖巧、或勇敢、或懂事、或自信的小孩,他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一个问号接着一个问号从年  相似文献   

10.
老马 《家长》2005,(11)
自2005年1月“春晖热线”开通以来,每周都会接到许多家长和孩子打来的咨询电话。在这里,编者首先代表“春晖热线”的工作人员感谢朋友们对我们的信任。为了更好地体现“春晖热线”为父母教子出谋划策、为孩子成长解惑答疑的服务宗旨,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热线工作人员精心整理了这半年以来所有的热线电话记录,从中归纳出一些焦点问题。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出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的文章,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如果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所产生的各种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1月12日晚,江苏城市电视频道播放了一个新闻短片:一个男孩由于考试没考好,怕父母责罚,不敢回家,最后是被民警“押”回家的。这是多么可悲的一幕!的确,对于那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考试,家长、老师、社会的关注点往往是考试的成绩,而对孩子考后的心理却关注甚微。他们只知道在孩子考好时,或表扬几旬,或给点钱,或送点礼物等;如果考不好,孩子们面临的常常是打骂、训斥。他们往往不考虑此时的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15岁的小军父母离异后,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父亲再婚,将他接回。可置身新家庭,面对继母,小军很不适应,再加上父亲忙于工作,疏于与儿子的沟通,使原本内向的小军更加少言寡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不仅对父亲的管教置之不理,甚至出言不逊。而继母碍于自己的身份,严管,怕小军记恨;不管,又于心不忍。正是这种矛盾心理,使小军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以致后来迷恋上网,不能自拔,并逃学、撒谎。2005年1月20日,小军写下5万字的网络笔记,留下遗书,在分不清现实与网络虚拟世界的情况下,跳楼自杀。一个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与父母和…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学生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关注孩子在学校的优秀表现,关注孩子的每一个进步,但是很少有人关心孩子心理上的阴霾(mái):孤独无助、忧虑不安、无人理解,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恐惧心理。据一项“我害怕的是……”调查,结果令人深思。排在第一位的是:考试。学生写道:“我  相似文献   

15.
王永生 《宁夏教育》2008,(11):76-76
就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看,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过高而未能贴近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和空的弊端,而恰恰忽视了德育的对象——学生的内心需求。学校德育重灌输、轻疏导,忽视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1月12日晚,江苏城市电视频道播放了一个新闻短片:一个男孩由于考试没考好,怕父母责罚,不敢回家,最后是被民警“押”回家的。这是多么可悲的一幕的确,对于那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考试,家长、老师、社会的关注点往往是考试的成绩,而对孩子考后的心理却关注甚微。他们只知道在孩子考好时,或表扬几句,或给点钱,或送点礼物等;如果考不好,孩子们面临的常常是打骂、训斥。他们往往不考虑此时的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呢?据笔者对一所郊区小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全校600多名学生大部分希望在自己考好时能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鼓励、奖赏;考…  相似文献   

17.
父母更应关注孩子的情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商,特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的高低,是为人的涵养。它的内涵很丰富,例如:同情心、情感表达能力、自控力、适应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受人欢迎的程度、是否善良、友爱、尊重他人、是否能够承受压力、坚持不懈、自我激励等。情商在某种意义上比智商更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人之初的教育,不应该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只让孩子唱儿歌、算算数、画动物、辨别颜色等等,而应该进行全面、和谐的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习惯和能力,这样才会使他们受益终身。在动物世界———非洲草原上的羚羊妈妈,生…  相似文献   

18.
一次,午睡起床时,嘉嘉小朋友看到我在帮一个不会自己穿鞋子的孩子穿鞋,便磨磨蹭蹭地提着鞋子过来也要我帮他穿。我奇怪地说:“嘉嘉,你不是自己会穿鞋子的吗?快点自己穿上吧。”听我这一说,嘉嘉无可奈何地自己穿上了,可一副不情愿的模样,还不时地瞟我一眼。嘉嘉这是怎么啦?思索了一会,我忽  相似文献   

19.
雷雳 《父母必读》2020,(3):17-17
这次的事件,可能是孩子经历的第一次重大事件。不能出家门的困惑,紧张的社会氛围,焦虑的父母,电视里每天播放着医院的画面,经常听到"死亡""危重"这样的字眼……这些印象都不是随着疫情缓解就能即刻疏解的,这些负面的感受,可能会内化在孩子的心里,变成一种长期的紧张,甚至创伤。  相似文献   

20.
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孩子是一个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尤其对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其他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