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审美价值是客体事物能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得到审美愉悦的作用和意义,其结构具有外观形式和内在意蕴两个层次的因素。文艺的审美价值是一个以审美功能为主的多功能有机构成体。  相似文献   

2.
人类所从事的文艺审美创造植根于自身的物质生产劳动,是伴随着这一物质实践活动而发展起来的。本文依据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所遵循的美的创造规律,来探讨文艺审美创造的本质特征:一是文艺审美创造规律与美的建造规律的同源性;二是其同构性;三是其同效性。  相似文献   

3.
叙事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艺术传播形态。电视剧叙事是该形态中具有特别意义的一类。在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相关联的前提下,叙述什么和怎样叙述是叙事本体及其美学价值的显现。  相似文献   

4.
论大众文艺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文艺是与我们民族的嬗变、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严格的意义上,它是农业社会农耕文明的产物,与原野山水、民间乡村相伴而生,是相对于“庙堂”而存在的“江湖”文化。大众文艺是大众化的、具有综合性的艺术存在。  相似文献   

5.
丰子恺是一个大众文艺的热心提倡者。在20世纪30年代“左联”发起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中,他虽然没有发表多少文章参加讨论,但从20年代起到抗战初期,他不但在理论上积极提倡,而且在漫画和随笔的创作中实践着文艺大众化。由于丰子恺同“左联”距离较远,其思想体系、文艺观点同大多数左翼作家有较大区别,也由于他关于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一向不为人们所注意。研究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历史,不应遗忘丰子恺。  相似文献   

6.
(一) 我国上个世纪的40年代解放区出现的大众化文艺思潮写工农兵,唱工农兵,表现工农兵,为工农兵而创作的热潮给“五四”以来兴起的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五四”时期的作家们,他们深感中国现代文学的某些“移植性”和“欧化”现象之不可取,力求从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和革命需要出发,致力从中国古典通俗文学和民间说唱文艺形式中汲取养料,创造一种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艺形式,但是效果很不理想。 过去,作家们的作品也“反映知识分子的烦…  相似文献   

7.
(一) 我国上个世纪的40年代解放区出现的大众化文艺思潮写工农兵,唱工农兵,表现工农兵,为工农兵而创作的热潮给"五四"以来兴起的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五四"时期的作家们,他们深感中国现代文学的某些"移植性"和"欧化"现象之不可取,力求从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和革命需要出发,致力从中国古典通俗文学和民间说唱文艺形式中汲取养料,创造一种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艺形式,但是效果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部曲》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但由于创作者的思想之根深深扎在黄土地上,情感之绳紧紧系于人民大众心上,才使作品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本文深刻揭示出创作舞台剧的艺术规律,必须以讴歌大众精神、大众理想、大众情怀为内核,以人民喜闻乐见形式为特点,这不仅是人民艺术家应坚守的信条,也是要成为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操守。  相似文献   

9.
文艺之所以是文艺在于其不可动摇的审美品性,其包括审美性和思想性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文艺作品是审美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统一,而文艺的商品性是文艺进入流通消费领域的相随结果。文艺品性和商品性分属审美和经济两个不同的范畴,从体现过程来看,文艺品性是本,商品性是末,因而在文艺活动中本末不应倒置。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大众艺意在利用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宣传和普及某种意识形态,而目前的大众艺则是要在娱乐中对意识形态进行解构。故两的不同,并不在于“戏说”或“正说”,而在于对艺的社会作用和艺与生活关系的看法不同。时下的大众艺为了迎合大众,意在逗乐,而不计其他。但艺还是应起到国民精神的灯火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文艺审美超越的意识形态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审美超越现象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存在。艺意识形态理论与艺审美超越现象的张力关系构成了艺发展的当代课题。艺审美超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策略。意识形态策略表现在行为模式,认本结构的反作用,语言形式和艺生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翻译“神似”说源自中国传统的“神形”论,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总体上反映了翻译的客观规律和创造性,但是主观色彩较浓,因而存在非理性的成分。以“神似”说为基点,比较了翻译审美和文艺审美的异同,认为两者虽然有许多相同点,但翻译审美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果“神似”审美观遭到误读或滥用,会给译文带来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现代中国的大众文艺为现代中国文化格局中的精英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所共同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新文艺的主流。这一成长的历史深刻地启示着新时期中国大众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我们在当前应迫切进行的一些工作:一要强化大众文化与时代主旋律的联系,二要吸引精英集团的积极参与,三要加强大众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及管理机制的研究,充分发挥意识形态文化的标识功能,同时也应注意不断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7.
18.
《考试周刊》2017,(54):186-187
现如今,我国大众审美面临着无个人审美阶段,究其根本是缺少审美经验、理论,人们并未对审美进行思考。因此大众审美存在明显的从众心理,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多,没有形成个性化差别,人们没有深入理解到审美的核心价值所在。文章对国人审美现状进行分析,并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探讨培育大众审美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西方美育观念特别是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中国现当代美育基本上都是以文艺审美为中心。自然审美和社会审美处于边缘位置。虽然文艺审美能够重构人们的美学想象,促使人用最敏锐地感觉来感受生活。提高人的道德高度,但文艺审美自身潜存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社会区隔作用以及略嫌严酷的审美主义特征也时常为人诟病。随着中国进入消费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不断审美化,审美逐渐成为人们建构自我生活的基本美学原则。在这样的文化情境下,美育有必要走出过去以文艺审美为核心的樊囿,重建社会审美维度,奠定社会审美在美育活动中的坚实地位。  相似文献   

20.
对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都是文艺的本质属性,艺术不等同于意识形态,也不等同于审美."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在实质上削弱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它所主张的审美与意识形态的整一,其实是以审美"溶解"意识形态,以文艺的审美性取代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