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契丹巫教是契丹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契丹氏族、部落时代,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文明特色,直至契丹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巫教在辽朝宗教信仰上仍保持着权威地位。随着契丹社会发展和辽统治区域扩大,契丹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增强,中原儒、佛、道三教在辽地广泛流传。契丹族在封建化和汉化过程中对巫教信仰逐渐淡薄,尊儒、祟佛、信道成为主流。这种扬弃落后,吸收先进,共同发展的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古代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2.
契丹作为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都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人口数量不多,散居在偏僻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而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中国北方民族政权,统治中国北方200多年,确实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但契丹之所以能建立这么长久的统治,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契丹有着一套特殊的治安机构和制度。而治安机构与制度的建立,与其吸收历史经验教训和本朝的治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与中原的汉族政权相比,辽统治阶级的治安思想特别突出的一点是:民族分治。本文也将围绕这一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蒙古人西征之初,马蹄所到之处,生产力遭破坏,居民遭杀戮,文化遭摧残,表现出历史上游牧民族对农耕定居民族侵袭的野蛮性.但是,随着蒙古人侵占地区的扩大,许多人口繁多的农耕区域和城镇纳人其统治范围,农耕定居民族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对蒙古统治者产生了作用,使他们改变游牧传统,发生了适应当地文明的转变.本文即以中亚河中地区的蒙古统治者和贵族后裔为例,论述其转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曾与北宋王朝对峙,分庭抗礼的大辽王朝,它的统治民族——契丹族,原是我国历史上蒙古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北魏时期,在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一带过着游牧的生活。这时候,它大致处于氏族公社制解体的阶段,并与中原文化接触。由于这一时期中原长期的战祸和分裂,以及契丹毗邻强部衰微这些特殊的历史条件,他进入了中原地区,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上,产生了统一祖国北方地区、雄踞一方的民族英雄人物辽太祖阿保机。  相似文献   

5.
辽代政权是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建国后根据其疆域辽阔和本民族的文化习俗,首创四时捺钵制度。捺钵制度被金、元、清三朝继承和发展,盛行不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草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上的东胡、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汉族等,相继活动在这块土地上,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清末著名的蒙古史学者沈曾植经过对鲜卑和豪语的比较研究,得出“蒙古语和鲜卑语相去无几”的结论。可见鲜卓、契丹、室韦、蒙古都属于东胡这一族系的,这就证明了蒙古民族的形成具有多元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契丹文文学在辽代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长城以北大草原上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契丹人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民族精神,也孕育了契丹人质朴刚健、真率自然的文学艺术。而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的包括契丹文文学在内的有辽一代文学,则给相激相融、互动互补的中华文化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历史格局注入了新的因子与新的活力,为辽、宋、金、元时期文学的转型提供了一个走势强劲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蒙古民族上下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蒙古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匈奴、鲜卑人先后统一蒙古地区,使得蒙古民族融合在一起,为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柔然政权、契丹政权、塔塔几联盟的建立,为民族的统一创建了有利的条件;成吉思汗顺应历史潮流,依靠“那可儿”集团,利用奴隶和自由民的力量,经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各派敌对势力,终于于十三世纪初胜利完成了蒙古地区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对蒙古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乌兰夫全面、正确并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在主持内蒙古社会改革中,采取慎重、稳妥、宽容的办法解决了喇嘛和庙产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改革藏传佛教以适应社会、民族繁荣发展的思想并付诸实施,使这个过去被统治阶级利用来统治蒙古民族的精神工具、消极力量,变成与社会、民族的繁荣发展相适应的积极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0.
元朝将其统治下的居民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本文从历史、客观社会现实和社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了四等人制形成的原因,从而得出以下结论: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是四等人制形成的历史根源,民族、区域间差别的存在是元代四等人制形成的一个客观现实条件,而汉人世侯李的叛乱是蒙古统治者实施民族差别对待的一个直接原因。总之,蒙古统治者实施民族元朝分化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和统治。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变迁中的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根据蒙古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首次在我国民族教育研究领域提出了蒙古民族传统高等教育概念,研究了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历史阶段,认为可以把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把一个民族的高等教育的演变放在其赖以生存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变迁中加以考察,梳理出其历史脉络.特别是从民族文化变迁的角度考察其高等教育演变过程及其特点,为我们研究民族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认识工具,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元代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掌握国家政权的朝代。元代以蒙古族为主,其文化基础为北方游牧文化。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中原正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在蒙古族占有统治地位的初期,受到了冲击和压制。元代是最为开放的时期,在排斥与接受的过程中,最终选择了接受先进文化,儒家思想是其中最为主要的部分。本文以元代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融合为背景,重点从二者的碰撞期、并行发展期、交融期几个方面阐述儒家思想对蒙古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公元926年,契丹人一举攻破渤海国都,渤海国灭,从此渤海人成为契丹统治之下的臣民。渤海与契丹两族长期接壤,二者之间的接触一直伴随着两族的成长与发展。提及渤海人与契丹人的关系,学界的观点集中在两族之间的"世仇说"上。有关的研究者便以此为线索,致力于探索两族所谓"世仇"的缘起,寻找导致两族之间结下近百年仇怨的事件及发生时间。通过对十世纪之前渤海与契丹两族之间互动与交流的考察,系统地梳理了两个民族间的恩怨。认为阿保机灭渤海其根本并非仅仅因为"世仇"之说,而是契丹国家发展壮大、经略辽东、稳定后方,向南发展重要战略部署中的一项,并由此一窥渤海与契丹人的早期历史。  相似文献   

14.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朝代,其统治具有鲜明的蒙汉二元性特征。在统治政策的制定上,既有有对蒙古传统的继承,又有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也有新的发展及演变。本文从元朝的政权机构及制度建设、民族政策、边疆治理等几方面简要地对元朝的统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辽、西夏、金、元是由生活于我国北方草原森林地区的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等游牧狩猎民族先后建立的政权。其军事制度具有典型的北方民族色彩,在中国古代军制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辽西夏金元时期的武装力量体制和领导体制武装力量是国家实现统治和推行内外政策的工具。契丹等北方诸族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与本朝社会经济基础相协调的武装力量体制,并随着汉化和封建化程度的加深。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武装力量指挥与控制体制。1、契丹早在北魏登国三年(388年)就  相似文献   

16.
《集宁师专学报》2019,(3):35-39
乌兰察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各族先人共同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从"裕民人"到"老虎山人""庙子沟人",一直到后来的众狄、诸胡、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部族在北疆草原上繁衍生息,世代传承。这些部族经过世代交流、交往、交融,孕育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遗产,尤为突出的是至今鲜活的察哈尔民俗文化,为乌兰察布市的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该文重点围绕地方学视阈下如何有效挖掘察哈尔蒙古族民俗文化资源,推进察哈尔文化资源品牌建设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地方政府和地区文化管理部门提供借鉴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辽、金、元三个皇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和西夏、两宋的历史或相联系,或相衔接,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自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后,又一个多民族大迁移、大组合、大融合的历史面貌。辽、金、元三朝历史的重要,还集中反映在它们都是以少数民族即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的贵族为主建立的皇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李德瑜 《高中生》2009,(22):8-9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战"与"和"1.战争。①民族掠夺战争。如匈奴对秦汉,突厥对唐,契丹、女真、党项对宋,蒙古对宋、明等。②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  相似文献   

19.
《蒙古秘史》是一部关于蒙古族和北方草原民族的历史文化著作,翔实记录了成吉思汗家族、蒙古民族的崛起及至窝阔台汗统治时期的历史,保存了有关北方草原民族的大量史料、传说、故事、风俗、习惯、词汇、谚语、歌谣等;它还是一部采用散文体和韵文体(诗体)语言叙述的古典文学名著。详细介绍了《蒙古秘史》的产生、衍变和传播经过及其影响,评介了国内外的版本、译本,重点对《蒙古秘史》哈萨克文译本所存缺憾原因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白玉香 《家教世界》2013,(9X):15-15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勤劳勇敢、贡献卓著的民族。蒙古族有着众多的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将蒙古族文化融入当中,能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传统文化,将蒙古族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