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关键在党建.建设和谐社区,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之基;加强社区党建,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工作之魂.社区建设工作者应努力创新社区党建的工作思路、组织设置和活动载体,着力构建组织和谐、文化和谐、利益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2.
NGO是一种非赢利性、非政府、自愿自治的正规化民间公益组织。中国现今的NGO可分为"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和"上下结合型"三类。受传统观念限制,我国对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研究较少,可实质上它却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在产生根源上,它主要包括社会转型期制度滞后和权力的自身特性、利益的刺激、旧有思想文化潜移默化和法律规制与监督体系之缺失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格局的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利益分化、利益冲突现象日益严重。这种状况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协调各种利益矛盾,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构建起一套包括利益引导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和利益博弈机制在内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非政府组织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联系,认为NGO对彰显国家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借鉴香港的经验做法,为内地发展NGO,促进核心价值观培育,本文建议政府要从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社会公共服务的购买者和管理者,建立健全NGO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解决NGO的合法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和谐社会的建立过程实质上就是解决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主体关系的冲突与矛盾,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达到和谐的过程。所以,深入系统地研究我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不仅为政府有针对性地化解各种矛盾提供对策性建议,而且对于“和谐吉林”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建设厦门和谐社会示范区工作千头万绪,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建立完善社区治理服务体系,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建设基层社区服务组织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文化体系、生态文明体系和新型的社区治理体系,重点发展好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事业、社会保降洼住房、居民劳动就业保障及发展老龄事业等若干社会事业是厦门和谐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社会发展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加快发展为基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  相似文献   

8.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是一种非赢利性、非政府、自愿自治的正规化民间公益组织,在当代社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对NGO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经济犯罪该如何加以规制的问题,理论界和实践中尚无定论,可它却具有极大社会危害性。故全文认为我国刑法典中应设立有关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的规制条款,从犯罪构成要件上将其与公司、企业等赢利组织工作人员和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经济犯罪进行了详细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良性互动,说明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是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当前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最主要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社会公平,强化利益协调,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构建内在地要求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地分配。而教育公平则为每一位社会成员在社会博弈中提供了实现利益均等的机会。因此,坚持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与宪政建设之间存在价值一致之处。在多元利益的背景下,和谐社会包容社会冲突,宪法以平衡社会冲突为目标,并为良性地解决冲突提供理性化的制度出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以宽容之心为基础,以有限政府为原则,以民主法治为途径解决社会冲突,和谐社会才能以公正的方式和尊重人的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需要运用法律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而加强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法治建设越发展、越健全,法治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保障就越多,和谐社会建设就越顺利、越有序。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改革观、发展观,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各社会阶层利益,协调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包容性、倡导人的独立思考、尊重人的个性和谐为指导。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条件。和谐社会建设的结果一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有各个方面的积极参加,需要社会协调。  相似文献   

15.
墨家和谐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墨家把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并为此提出一系列原则、方法和措施。墨家重视科学技术、建立"大同"的社会政治制度、提倡"兼爱"的道德伦理思想,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墨家突出利益调节功能,重视论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墨家和谐思想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和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为协调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必须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全面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追求社会正义的现代社会,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就国内情况而言,保护弱者是对人权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国际角度来看,随着中国日益崛起,并以大国的身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大国责任,起到一定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法制环境,使弱者的利益得到真正的维护。本文分析了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对弱者利益进行保护的规定,并指出国际私法弱者保护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我国国际私法中的弱者保护能够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和谐社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以及改革开放中产生的一些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矛盾,寻找出一些解决矛盾的途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其中,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方治理理论强调社会和政府治理中各种非政府机构包括私人部门和自愿团体的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强调国家与社会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及合作互动,这打破了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传统思维,对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由此,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应以建立治理型社会自治体制为基本的目标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