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为下层士林所写的传记之一。本文对司马迁作《滑稽列传》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战国士林的价值观”影响了司马迁的平等观,同时也提出了滑稽人物“谈言微中”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在《史记》的一些纪传中,使用了类传方式写人叙事,但《史记》中到底哪些传纪属于类传,至今人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史记》中的类传共有《外戚世家》《刺客列传》《循吏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货殖列传》等11篇。《史记》中的人物类传具有先议后叙、详略结合两个鲜明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录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有所作为。同时,司马迁也关注下层士林的生活。《滑稽列传》是描写下层士林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以淳于髨、优孟、优旃三个身份卑微、行为搞笑的滑稽之人为例展示出其能言巧辩,劝君进言且有功于国的道德型喜剧人格,在七十二列传,甚至《史记》全书中是独特的一篇。司马迁为其立传,一方面从滑稽人物形象的共同特征中感受到滑稽人物"言谈微中"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是在对滑稽人物的描写中倾注了自己深重的身世之感,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20,(4):51-59
《史记·滑稽列传》是一篇为滑稽人物立名的类传。司马迁从特定的选录标准出发,舍弃了与他同时期的著名滑稽人物东方朔的事迹材料,而别出心裁地选录三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滑稽人物——淳于髡、优孟、优旃,记叙他们形式多样而旨意深刻的讽谏言行,以此表达对正直、善良的讽谏之士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屈原列传》节录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它是现有关于屈原的最早的比较完整的资料。修订后的《大纲》恢复了这一传统名篇,是恰当的,这对于中学生认识屈原和司马迁都有帮助。 中学语文课本节录自《史记》的材料共有四篇:《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和《屈原列传》。司马迁撰  相似文献   

6.
《史记·货殖列传》的体例问题是一个老而未决的问题,自明代至今,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谈说、研究的言论、论文不断,但大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其实对《史记·货殖列传》体例的分析判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看作者司马迁自己怎么说的,二是看本传具体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三是看《货殖列传》与《史记》中其他人物传记写法是否类似.从这三个方面对《史记·货殖列传》考察、分析、判断,《史记·货殖列传》的体例应属人物列传.  相似文献   

7.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篇表现手法迥异的人物传记,那就是选自《屈原贾生列传》中的《屈原列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史记》中的众多传记基本都是运用叙述描写的方式完成的,而且突出了正面叙写,但《屈原列传》则不同,主要表现在运用了较多的侧面叙写和抒议的方式。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8.
陈利 《文教资料》2006,(26):46-48
司马迁文思奇异,为伶人这等世俗社会中的“卑贱者”列传,故有《滑稽列传》。《滑稽列传》虽以“滑稽”为题,可在司马迁的笔下,我们看到的却是完全有别于、超越于世俗人的睿智与品格。在下文中,我从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启示意义、作者司马迁本身这四个角度深入探究了“贵马贱人”这个小故事内在的深刻内蕴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名虽“列传”,实乃杂文──读《史记·伯夷列传》刘洪仁《史记·伯夷列传》是一篇比较特殊的文章。它位居七十列传之首,可它实在没有起到“带头”与示范的作用,而是明显与后面的大多数列传不同:“列传”作为一种人物传记,本应以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为主,可这篇伶记却...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独创民族史传,在《史记》中开创性地专为少数民族立传,还记载了邻国的历史。从《匈奴列传》到《西南夷列传》,写了四篇当时“中国”的边疆少数民族史传,并将与这些地区、民族有关的人物传记附列于后,如闹马相如列传》等。司马迁之所以为这些周边少数民族立传,直接原因是: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当时或奉藩贡职;或漠守封昌为巨;或保塞为外臣;或清为内臣,这些边疆地区在当时已成为汉封建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那里的人民可以看成当时的边疆少数民族了。因此,司马迁称之为“东越”“西南夷”等。司马迁在这些少数民族列传的论述中,…  相似文献   

11.
《报任少卿书》释义补正易健贤司马迁留给后世的自传体文章,现在能见到的只有两篇。一篇是列于《史记》全书之后的《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序》),另一篇是载于《汉书·司马迁传》中他写给任安(字少卿)的一封书信。《汉书·司马迁传》其实是这两篇文字的拼接组合,...  相似文献   

12.
《西门豹治邺》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的附录,是西汉末年褚少孙写的。褚少孙,沛(现在江苏省沛县)人,在西汉元帝、成帝时候任博士。他因《史记》有残缺,曾为《武帝本纪》、《三王世家》、《滑稽列传》等篇作了补写。 (一) 西门豹是战国初期的法家和战斗的无神论者。他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镇压奴隶主阶级及其帮凶利用迷信大搞反革命复辟的罪恶活动,修渠灌田,是无神论战胜有神论的斗争,是他执行法家路线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3.
"滑稽",现通指言语、动作或情状令人发笑。汉代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指出:"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然而,"滑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中是怎样演变的?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旨在追寻"滑稽"一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理清词义演变脉络。得出以下结论:"滑稽"本义为流酒器,后逐渐有引申义"能言善道,辩才无疑""语言行为另类"等。"滑稽"一词经历了"器物滑稽""人物滑稽"和"调侃滑稽"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新教材第四册(山东人民出版社)第一单元,有这样一个活动题:屈原遭受奸佞小人陷害,不愿苟活终至投江而死: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要“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最终著成《史记》。请以二人的不同选择为话题展开讨论,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一篇小论文,主题为:屈原与司马迁生命价值观比较:这是在学习了本单元的《屈原列传》和第二册《离骚》的基础上设计的一道综合活动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将《史记·魏公子列传》与《魏策四·信陵君杀晋鄙》、《荀子·臣道》有关材料进行对照后可知:以"窃符救赵"为中心的有关故事当出于有关文字记载。司马迁到大梁的实地考察,既让他了解了一些重要的有关信息,也深化并激活了其对有关文字材料的理解,从而影响了本传的立意和构思。  相似文献   

16.
《汉书·艺文志》、《司马迁传》、《后汉书·班彪传》称《太史公》百三十篇,十篇有录无书。张晏注《汉书》,历举十篇书目,指出《武帝本纪》、《三王世家》、《日者列传》、《龟策列传》四篇为褚少孙所补,其余六篇则不云有无补作。关于《史记》十篇亡书,唐代以前学者都笃信张晏之说。唐宋以降,异说始起,自此以后,议论纷如。归纳各家之言,不外以下四种说法。一、十篇有录无书说(详见后文)。二、十篇草创未成说。刘知几谓司马迁作《史记》,“至宣帝时,迁外孙杨恽祖述其书,遂宣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在《史记》里创立了经济专篇《平准书》和《货殖列传》,这在中国史学上具有开创必一。它不仅体现了司马迁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经济思想,也体现了与汉武帝经济措施的矛盾和分歧。  相似文献   

18.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一段记录司马迁心路历程的精彩文字:  相似文献   

19.
《史记·货殖列传》历来颇受学者关注,其研究篇目"居《史记》各篇研究之首"[1]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方面的阐释,着眼于地域文化展开深入研究的前人亦有所涉及,但成文时间较早,且多为地域考证方面的研究。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史记》及司马迁创作精神的认识,从司马迁的地域文化观、经济基础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变化的地域文化以及大经济区划中的小经济区划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英布是一位武将,其人其事,司马迁《史记·黥布列传》、班固《汉书·韩彭英卢吴传》均有记载与评述。元代尚仲贤依据《史记》、《汉书》的史料,艺术地加工创作了《汉高皇濯足气英布》杂剧一本四折。英布是与韩信、彭越一样被刘邦集团残杀的功臣武将,但韩信、彭越受到司马迁及后人的极大同情,而英布却少有人提及。尚仲贤创作《汉高皇濯足气英布》杂剧,对英布大力称赏,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