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关岁尾,又遇上重大工程项目的报道,又想起甘远志,又要顺手给他打电话,但那个号码永远打不通了,我只能一声叹息.一个39岁的记者走了,我们再也等不到他的稿件,再也看不到他憨厚的微笑了.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这是个无法接受的现实.每次回忆,那种沉重,都让我无法释怀.  相似文献   

2.
又一位出版老人走了。历史老人。赵家璧。见过他和没见过他,了解他、不了解他和想了解他,认识他、不认识他和想更深更细地认识他的人,都再也见不到他了。与他有所交往而又想更深交往的人,都再也不能与他交往了。我算了解他的,因为他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1922年,一个20岁的俄罗斯犹太青年沈石蒂,两手空空抵达上海;35年后,他离开上海时,行李中有两万余幅他在上海拍摄的照片。这既是他的最美时光的记忆,也是上海一个时代的表情。再也没能回到上海的沈石蒂,在54年后,通过他的老照片,造访这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在他那里,人和诗,根本不能随意分离、割裂开来,他说过,“我与我的诗相依为命”,“同体共生”。人如其诗,诗如其人,对于牛汉来讲,再也恰如其分不过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陈冠希的引咎退出娱乐圈,他的艳照门暂告一段落,但人心中的艳照门打开了,就再也关不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兰台内外》2011,(6):45-46
1997年2月,即旧历丁丑年正月,全体政治局常委都接到通知不要出京,留在家中待命。此时,邓小平走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医院的报告说他已经病危。自从1994年春节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了,  相似文献   

7.
我有一位要好的朋友,乃“无冕之王”。一次闲聊,他说;“如今人们思想解放了,写文章再也不像文革时期那样‘禁区重重疑无路’了。可咱吃这碗饭的,展纸提笔之际,心里总有点惴惴然,生怕下笔不慎,出现失误,损害了党的新闻工作。”我相信这是他  相似文献   

8.
在湛蓝的大海中,在海底的深处,有一条会许愿的小鱼。他许愿想要拥有一座城堡,一辆汽车,一匹马……他许下的每个愿望都会实现,但是有一天,这条小鱼许下了天底下最呆、最傻的愿望……他的愿望再也没办法实现了!  相似文献   

9.
永远的姬老     
姬乃甫先生去了。在这个多雪的冬天,先生在与无情的病魔战斗一年半后,在京华的医院的病床上,他睿智的眼睛再也没能够睁开。  相似文献   

10.
他过去30年的人生也许可以用水来形容:流浪;不停地改变状态;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经历的人,当他坐在我面前时,却是那样的平和安静,目光沉稳但又锐利。他像一个偶尔贪玩的大孩子,他说他家里摆满了自己设计制作的各种玩具;他说他把自己留在过去了,留在十几岁的那几年,再也不长大。 卞梵,这是一个充满广告潜质的名字,种田,画画,后考入北京某艺术学院就读四年,从工业设计改学平面广告,从事过采编、记者、美编、平面广告摄影师、广告、活动和杂志策划。30岁那年,毅然放弃正在经营的文化公司,躲进小楼成一统,开始写书,春夏秋冬,写坏一截脊椎骨,换来四本书的付梓在即。  相似文献   

11.
“请不要发表攻击性的口水帖了,还论坛一个清净吧。”10月初的一天,喜欢泡网的小霍在某个业内论坛发帖表示抗议。很多人注意到他的声音。然而,攻击某个企业的帖子依然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令他目不暇接。小霍最后沮丧地说,他再也不上这个论坛了。  相似文献   

12.
我的一位原在上海工作、现已举家迁居美国的朋友.前些日子来信说.移居美国最大的得益者不是朋友夫妇,而是他那刚年满9岁、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乐乐.因为转学美国.乐乐再也不用放学后回家做家庭作业了.书包可以扔到房顶上了。看来,乐乐是“翻身得解放”了!乐乐虽然不是我自己的孩子.但我还真是从内心深处为乐乐的“翻身解放”而感到高兴——因为,乐乐的幸福童年又回来了.孩子又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他那个年龄段所应该享有的且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追回的美好童年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电子出版》2005,(11):75-77
我有个兄弟自称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金刚猛男,恐怖片在其看来.不过是骗MM投怀送抱的小儿科.据说即便在后半夜看恐怖片他也丝毫不怵。但是有天.他忽然打电话告急.说再也无法忍受一个人在家了.因为刚刚看了贞子系列.吓了个半死。嘿嘿。  相似文献   

14.
某公三态     
日前,我的那位编辑报纸副刊的朋友总算露出了笑容,兴冲冲地跑来对我说:“这下可好了,再也不怕抄袭了!”我记得这是他关于抄袭问题的第三次表态了。早些时候,有位揭发抄袭事件的来访者捧着报纸和被抄袭的原作找到他.结果使来访者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因为他给来访者的答复是:“你看,总有两个字不一样么?怎么是抄袭!”晚些时候,又有不少读者来信,指出副刊上署名“××辑”、“××集”之类的文字大多是一字不漏、原封不动地从它处抄来的,同样是一种抄袭行为。结果他给人们的答复又是:“已经标上是辑录的了,不能说是抄袭!”  相似文献   

15.
王益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令人悲痛.虽然说他享年92岁,可以说是喜丧了,但从此再也见不到这位忠厚的长者,心里仍感到难以承受.王益同志的逝世,是中国出版界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母亲离世后,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父母留下的照片非常少,1949年以前的几乎没有. 记得小时候,曾看到过父亲穿着长衫、戴着圆形眼镜的一张照片.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1967年底"造反派"来抄家,照片被当作罪证搜走了,而且一定是搞丢了,因为我再也没有见到过那张照片.那是个寒冷的黑夜,"造反派"抄完家,就把父亲押走了.他被押出了家门,再也没有回来,那年我十四岁.  相似文献   

17.
28年前,风华正茂的梁言走进北京广播学院的大门,从此他的生命中就再也没离开过话筒。从学校毕业后,梁言分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当播音员后做主持人,1985年起主持体育节目至今。目前,他主持的是北京体育广播的两档名牌节目《体育新世界》和《体坛夜话》,他在节目中以直抒胸臆、敢说实话、  相似文献   

18.
在几年前,企业界曾经流传过关于“天花板”的一些讨论。意思是说,在一些企业里,很多高级经理当他的职位到达某个高度之后,他在这个企业的职业生涯就失去了前途,再也没有希望,没有继续进步的目标。我的一位朋友,在一家知名企业做副总裁。他给我描述那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友爱的回忆──曹辛之同志逝世周年纪念王仿子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进进出出许多装帧界的熟面孔,唯独没有曹辛之,使我想到再也见不到他了,顿的感到他一走带给装帧界的寂寞.我和曹辛之是生活书后的同事。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全民周刊》,我...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了一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在最后二十四强的时候,电视台现场直播,并有嘉宾现场点评。在一个歌手喝完歌的时候,台下观众没有一点掌声。也难怪,他唱得实在不怎么样,除了让人佩服他的勇气再也无话可说。于是,观众都等着看嘉宾是如何对这个歌手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