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神道中的"和魂"、"荒魂",崇拜太阳象征体,敬神崇祖现象,是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所以,解读郭沫若早期诗歌,可以从日本神道上述内容中找到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泛神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与诗歌精神,在郭沫若早期诗歌中有三个层面的表征与拓展:第一,它表现为对个性解放的张扬;第二,它表现为对旧中国黑暗现实的痛彻体悟与对祖国新生的渴盼;第三,它表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具有乐观、积极、昂奋的基调。  相似文献   

3.
日本茶道的“四规”强调人民精神内在的一面。深谙茶道的中国现代作家郭沫若,其早期诗歌创作表现了茶道“四规”的“和、敬、清、寂”的内在精神实质。基于这种操作理念,郭沫若早期的一个著名的文艺观——文艺的非功利说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同志是中国新诗的奠基者。“五四”时期的伟大诗人,杰出的剧作家和历史学家。从他开始创作起,便不懈地以文学这一武器为革命斗争服务,有力地打击敌人、鼓午人民的斗志。他的早期诗歌和历史剧,以充沛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壮丽雄浑的风格,纵情地唱出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希望和理想,在我国现代文学中放射出夺目的光采。他不但以自已丰富的创作、而且也以多种活动促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思想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美学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郭沫若形成了他诗歌形式论、审美目的论以及审美风格论等美学思想,从而建构起了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歌创作源远流长。这条横亘中国古代社会的艺术长河,色彩斑斓,群星璀璨,蔚然壮观。这是前人的骄傲,却是后人的悲哀。传统诗歌取得的艺术成就,已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奥林匹斯山。艺术创作上的突破,有待于思想解放,而思想解放又非借助于经济关系的变更不可。“五四”为诗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外在条件,新诗人们没有辜负时代,他们奉献出了从题材、思想内容、形式以及审美趣味与传统诗歌迥异的新诗作,开启了中国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用历史的眼光看:“五四”新诗潮仅仅是中国诗歌创作长河中溅起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从内在精神而言,她则对是传统诗学美学的叛逆,呈现出与传统文化思潮逆动的轨迹,她在诗学美学上的有益探索,其生命力远远超出任何诗体的形式外壳。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诗一直被认为过于注重“横的移植”,而忽略了“纵的继承”,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以郭沫若的新诗为例,试图探讨他的作品的先锋与传统两种形态,认为传统诗学依然是现代新诗不可摆脱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郭沫若早期诗歌中抒情主体变迁的分析,观察“五四”到大革命的历史转折时期知识精英们所曾大力倡导的西方个人主义“自我”的失落。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也发表了大量的诗论。他主张诗歌的本质专在抒情,诗歌要重视音乐性,新诗要打破一切形式束缚,新诗和旧诗应同时并存,写诗贵在自然流露以及写诗并不神秘等等。这些内容,构成了郭沫若诗歌美学的主干,在我国现代诗坛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与俄罗斯诗歌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翻译了包括经典诗歌和当代诗歌在内的30余首战罗斯诗歌;多次评述俄罗斯诗人及诗歌。此外,其诗歌创作也受到俄罗斯诗歌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诗歌的奠基人,郭沫若一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也发表了大量的诗论,对于诗歌创作,他主张“好的诗是短的诗”,“诗当由灵感进出”,“做诗还在做人”,“今天的诗歌必须要以人民为本位”.这些诗歌美学思想,是郭沫若留给我们的叉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必须加以整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始终坚持了富于西方人精神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立场,在这点上,他是以一个民族传统化叛逆的开 出现的,但是,中国民族传统评论经中无可逃避的化基因仍然对其产生着深层的影响,比如,哀而不伤的中和美、清水芙蓉般的自然美,秘响傍通的含蓄症状,清新雅洁的意象美等,均体现了其新诗创伤受制于民族传统化规范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早年新诗理论深受中国传统"表现诗学"影响,主要体现为对情感本位的突出、对表现自然性的重视、对自由形式的强调以及对超功利艺术的倡导等方面。这种继承与发展不仅激活了抒情主体的个性因子,冲破了传统决定论诗学一统天下的格局,而且促进了中国诗歌文体革命的顺利进行,在中国诗歌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欧洲田园诗歌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田园诗拥有两千多年的古老传统,它的传承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其产生的原动力是人们对质朴、率真的思想感情的追求和对与城市生活相对应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的渴望,因此最初的田园诗多反映人们乌托邦式的理想.在田园诗的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的元素逐步加入,现代意义上的田园诗的界定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宽泛了.  相似文献   

16.
提起哥萨克 (казак) ,我们头脑里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幽幽草原 ,猎猎秋风 ,萧萧马鸣 ,马上勇士歪戴小帽 ,控鞍挥刀……总之 ,在我们的印象里 ,哥萨克是骁勇、奔放、善战的象征。哥萨克是由俄罗斯、乌克兰等民族的成员汇集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地方性群体。哥萨克形成于 15~ 16世纪。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民族中的一些城市贫民、农奴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压榨迫害而逃亡。他们逃亡的主要目的地是天高皇帝远 ,人烟稀少 ,自然资源丰富的南方草原。以顿河 ( Дон) ,第聂伯河( Днепр) ,伏尔加河 (Волга)流域为中心 ,形成了几个…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郭沫若翻译理论和诗歌翻译实践的分析,从神韵、气韵、音韵与得失诸层面,对郭沫若的译诗再创造精神进行全面客观的评论,旨在从这位伟大诗人颇富审美意味的翻译文学批评观译论和实践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8.
惠特曼和郭沫若在对民族题材的运用和诗歌形式创新中完成诗歌“个体自我”向“民族自我”(“国家自我”)的转化,升华为一种“普遍自我”。惠特曼以美国作为投射对象,以第一人称“我”热情讴歌美国精神,在诗歌中完成自我身份构建。郭沫若诗歌应和“五四”的时代精神,高扬人的个体性,坚持对现实压迫的反抗,对祖国的热爱,把“五四”个性主义的时代精神在作品里成功地反映出来,由此给郭沫若的新诗带来了奔腾豪纵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郭沫若早期诗歌与日本佛教意识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日本佛教的涅榘意识、怜悯众生、以和为贵、内心自悟等意念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影响很大.郭沫若诗歌中的日本佛教意识与他留学日本并以日本文化为诗歌创作的观照相关,也与他自幼喜爱唐诗相关.  相似文献   

20.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核心。郭沫若及其诗集《女神》体现了个性解放及“五四”时代精神,其中所表现的对生命强力意志的张扬,重估一切价值破坏与创造及其诗作中表现的迷狂与醉境都体现了尼采的这种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