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地养分的投入对农作物增产及土壤培肥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9年新乡市土壤养分监测,对有机肥与化肥的投入量及农作物产量等有关资料的统计分析,明确了随着耕地养分投入的逐渐增加,农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随之提高,有机肥在培肥土壤持续增产中的重要地位。探明氮、磷肥对作物增产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在高产栽培中氮磷兼施,以磷增氮的互作增产作用。并从土壤养分盈余量的信息反映,对新乡市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轮作周期内不同作物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对南阳烟区植烟土壤519个混合土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阳烟区土壤的pH值平均为7.23,有93.8%的土壤处在5.8~8.0之间;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86%,有79.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1.5%之间;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0.082%,有效氮含量平均为57.7mg/kg,有76.3%的土壤有效氮在30~65mg/kg之间;土壤全磷含量平均为0.046%,有效磷平均为13.06mg/kg; 土壤全钾含量平均为1.62%,有效钾为1 57.09mg/kg,有85%的土壤有效钾含量在1 00mg/kg以上,根据南阳烟区植烟土壤的养分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农田固碳措施的研究文献,从中总结出可以增加农田土壤碳汇效应的人为措施,并在分析各种措施的基础上,评价了实施这些措施对增加农田土壤碳汇效应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荒草地、农田、油松林及松栎混交林四种植被的养分效应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不同植被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的效应不同,农田和松栎混交林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均呈正效应,尤其松栎混交林的作用更显著,其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5.1%、47.8%、35.9%,与之相反,油松林对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效应基本上是负效应,分别为-9.6%、-21.7%、-28.8%。但是从对全磷和有效磷效应方面看,荒草地和油松林具有较强的磷素积累能力,松栎混交林、农田都是耗磷型植被,不利于土壤磷素的积累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旱地、水田、茶园、果园、瓜菜地、花卉苗圃、保护地栽培土壤等主要农业土壤的特点,探讨如何综合应用土壤肥料的基础理论知识指导各种类型农田土壤的灌排、施肥、耕作等现代化农业新技术在土壤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给冬小麦高产提供合理施用磷肥的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容城轻壤质潮土为研究对象,对农田土壤速效磷的养分状况及冬小麦田间试验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壤的供肥能力。结果表明,容城土壤含磷水平较高,高、中水平占60%之多,但差异性较大,冬小麦土壤磷素贡献率高、中、低产田分别达到82.37%9、0.36%和84.82%,土壤的供磷能力分别为67.646、3.75和57.11kg/hm2,推算出了高、中、低产田冬小麦经济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191、11和109kg/hm2。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探讨了不同NPK养分,不同磁化处理的磁性化肥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磁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以N_3P_1K_1×磁化粉煤灰(2000GS磁化处理)的磁肥的效果最好。养分与磁处理间存在显著互作反应,不同磁肥对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的影响均极显著,但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的偏相关程度较大,水稻产量约70%可由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的变异决定,NPK养分是磁肥主成分,其效应大于磁效应,且磁效应与养分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蚌埠市三县四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取的41690个土壤样品的养分数据,对比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养分资料,探讨了蚌埠市二十五年来土壤养分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二十五年来,蚌埠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呈增加趋势,土壤速效钾呈降低趋势,土壤呈现出较明显的酸化特征.种植制度、肥料施用等是土壤养分演变的主要原因,合理施肥是改良土壤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南阳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阳烟区植烟土壤519个混合土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阳烟区土壤的pH值平均为7.23,有93.8%的土壤处在5.8~8.0之问;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86%,有79.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1.5%之间;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0.082%,有效氮含量平均为57.7mg/kg,有76.3%的土壤有效氮在30~65mg/kg之间;土壤全磷含量平均为0.046%,有效磷平均为13.06mg/kg;土壤全钾含量平均为1.62%,有效钾为l57.09mg/kg,有85%的土壤有效钾含量在l00mg/kg以上,根据南阳烟区植烟土壤的养分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研究采集了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田土壤的表层土(0—15cm),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采样点土壤中PAHs总量在45.6μg/kg~210.9μg/kg之间.在检测的PAHs中,二环、三环、四环的PAHs含量之和约为总量的51.0%~92.5%.采用PAHs总量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方法评价污染水平,南京市六合区农田采样点土壤中PAHs含量基本上是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试验,研究了黄淮平原玉米-小麦一年两熟农作制度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变化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测定结果显示出差异,且随时间推移差异表现越明显;秸秆还田后有机质平均增加2.908 g/kg,有效氮平均增加7.163 mg/kg,有效磷平均增加2.635 mg/kg,有效钾平均增加15.485 mg/kg,土壤pH值基本不变;秸秆还田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增产7.91%.研究结果可为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师专学报》2017,(5):127-130
通过对桉树(Eucalyptus spp.)、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进行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研究,探讨3种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桉树、大叶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密度分别为1.17 g/㎝3、0.91 g/㎝3、1.61 g/㎝3,土壤孔隙度分别为56.04%、65.66%、39.43%;土壤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土壤疏松程度表现为大叶栎人工林>桉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桉树、大叶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总体表现为大叶栎人工林>桉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高校2006~2008年科技成果(结题的成果)投入与产出的数据:我国高校的科技经费主要来源自有投入、国家投入和地方投入;科技成果以应用技术成果为主,占总成果的72.5%;成果最大的产出是论文,特别是SCI、EI、ISTP收录论文占全国被收录论文的84%左右,发明专利占30%,每年结题的成果占全国结题成果的21.5%左右,但转化的科技成果只占全国的11.46%,转化成果金额占全国4.2%,单项成果转让金额37.75万元,是企业单项转让金额143.5万元3.8分之一;结题成果的20.1%未被应用,有1%的成果应用后停用。由此可见,高校怎样将科技成果转变为市场需求的商品,推动高校科技市场健康、有效的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的结合,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等,基于在经济学的投入、产出和产出效益等相关概念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竞技体育投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竞技体育产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产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产出效益等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7.
李汝 《教育与职业》2007,(33):13-15
文章建立了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卢卡斯教育资源外溢效应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政府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以及人力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外溢的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建立多元化教育投入体系,加大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等措施,是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作为北方寒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季节性冻融能够改变农田土壤环境,影响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迁移过程.综述了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阐述了农田冻融土壤水、热、盐耦合运移机制,分析了农田冻融土壤环境演变机理,并对生物炭对农田土壤的调控效果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未来农田土壤冻融过程水土环境效应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钾细菌对土壤养分活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供试钾细菌对红壤等酸性土以及黄褐土等土壤中矿物态K、P的生物活化作用。结果表明:(1)接种钾细菌促进土壤中矿物态K、P元素的显著活化,较对照平均分别提高13.2%、84.5%,黄褐土中各元素释放量均高于酸性土壤;(2)供试钾细菌在供试土壤中均有一定的产酸作用,培养液的pH平均降低14.8%,产酸可能是钾细菌活化养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06-2016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教育投入与区域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投入对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存在着显著引致效应,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下,其所产生的引致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这一影响作用在逐渐减弱,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则会加剧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因此,在不断提高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改善农村的教育发展环境,促进农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进而推动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