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从实践的观点出发理解人和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必须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指导下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丰富,其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些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进一步调控我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路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步入21世纪,环境污染、大气变暖、水土流失、能源枯竭等生态危机问题已经席卷全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前提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共荣发展,是新时期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渐凸显。本文将以此为背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出发,在介绍生态文明概念的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联系分析,就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发展当代生态文明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过去的七十多年中,该理论与中国国情、社情、民情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行动指南。目前,针对依旧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镜鉴,通过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扩大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范围、完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法律体系、转变和优化经济增长模式等,努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社会进步与生态保护共赢。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人、自然与社会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生态思想,为我们今天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当代创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 ,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 ,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和深远的意义 ,尤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小康社会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之一是建设生态明:变人在自然之上为人在自然界之中;变生产仅为生存服务为既为生存更为提升人服务;变生存服务的本能化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化。  相似文献   

9.
生态马克思主义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其中不乏深刻之处。然而,它在把资本逻辑作为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时,未能深入检审资本运作的内在机制,即现代形而上学;此外,在分析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时,又没有充分发掘文化的深层内涵以及生态危机所彰显的文化问题。这就启发我们在重构自己的生态文明理论时,要注意从哲学上把握文化的真实内涵并对资本的思想前提进行深刻地批判。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性和内在矛盾,明确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建设生态文明的论断,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可能进行.在此基础上,他们把实现"环境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把"以人为本"和建立动物多样性伦理作为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前二十年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理论工作要准确宣传“十六大”精神,科学阐释“全面小康”的内涵;要坚持“三个代表”和“三个面向”,以先进化占领思想化阵地;要坚持理论创新,振兴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全民终身学是小康社会的本质特征,各种学习型组织是小康社会的细胞和基础。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推进教育信息化,注意发挥学习科学的指导作用和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给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固有之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应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取向,应以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品位为主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最高纲领的理想目标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互为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生态保障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环境问题仍然是制约一些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和威胁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态保障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其能够在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非理性与理性之间保持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既立足现实又指向未来,从而实现其作为信仰的科学性,成为迄今为止我们最佳的信仰选择。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断,体现了我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观、"人影响自然"的综合协调观、"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观,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建设生态文明"思想在我国现阶段的创新与发展,探讨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实践、历史、外国四个方面论述了建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思想、制度资源,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充分汲取我国历史与外国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这对深入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客观真实性、现实可能性及可行性的分析,说明了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并试图结合西部欠发达地区实际寻找一条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政治文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我国当前的现实社会生活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实践层面上的创新。有鉴于此,本文在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及其必然性和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及特征进行阐述之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