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老兵”.从大陆到台湾的流亡历时半个多世纪,这一流亡历程已不仅仅是空间地理位置的单纯变化,“少小离家老大回”,此时的“回家’’虽已没有交通、人事的阻隔,但是心灵的无处寄托却让老兵们成为精神永久地处于漂泊状态的特殊人群。老兵们从大陆到台湾的流浪构历程构成了一部了中国人的精神流浪史,台湾当代作家通过写作逆时光之旅,从而开启了老兵们“寻找心灵家园”的艰难旅程。  相似文献   

2.
2013年8月6日8月8日,中日韩三国的历史教育同行代表在日本东京举行“第八次平和教材实践交流集会”。该交流会每年一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日本教职员联合会、韩国教员总联合会轮流主办,地点在中日韩首都。由于当前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持续紧张,日韩关系也因岛屿争端和历史问题认识存在分歧,尤其日本右翼政府企图修改和平宪法,历史认识问题已经上升为三国的外交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3.
沈莺 《教师》2011,(21):95-95
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真实的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上课不可能总是将教案简单重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开展合作、探究的课堂中,往往会生成一些预料之外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真实的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上课不可能总是将教案简单重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开展合作、探究的课堂中,往往会生成一些预料之外的  相似文献   

5.
马国萍 《教师》2014,(1):43-43
正"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就像我们身上的细胞,虽小却举足轻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教育的细节体现在教师的举手投足间;体现在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关爱、"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对班主任而言,细节决定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效果。我班的苏蓓(化名)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性格内向、乖巧懂事、学习认真的孩子,只不过有些木讷罢了。所以我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一内容时,我请学生谈谈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看法。一位学生很自然地说:“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由于我们使用的是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该书没有采用“旧三民主义”的陈述方式,代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于是我问这位学生:“‘旧三民主义’这一概...  相似文献   

7.
不论是过去当高中历史教师,还是现在做历史教研员,笔者常常思索着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我们应该给千万学子一个怎样的课堂?或许,一千个历史老师就有一千个答案;或许,答案昨天是那样,今天是这样,明天又可能是另一番式样,没有一个终极的答案,只能依据我们的实践给出相对的诠释和演绎。但笔者坚信,无论怎么变,课堂始终是教师撒播阳光、诗意和唯美的地方,也是学生带着生活的积累与文本中的智慧老人晤面的地方,更是师生之间营造心灵共鸣与情感交融之场所.因而,课堂应力求情真、意切、式活、致用,努力引领学生将各种体验的过程拉长拉宽。  相似文献   

8.
常常在想,教师这个非常重视经验积累的行业,面对日趋个性化的学生,教学方法该如何适应?课程改革对我们的日常教学创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比起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其创意新、空间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活跃课堂、鼓励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而被广泛应用。创设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一、渗透的可行性内在与外在——两门课程的异同。1.《品德与社会》较侧重于外在的演变及时间的纵向:(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祖国和世界等6个范畴。(2)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在历史复习中运用联想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强复习效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2.
莱芜市莱城区2008年以来开展的“有效课堂达标”活动以“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为主题,旨在让每一节课都有效,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有进步。以下是笔者在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中期,针对因二战所带来的国家间、民族问的仇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成立之初就在世界范围内倡导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冀望“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建捍卫和平的屏障”。多年来,国际理解教育已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和支持,我国也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加入了这个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4.
顿姗姗 《考试周刊》2012,(94):124-125
结课是指课堂教学在结尾阶段的教学,也叫断课。它虽占课堂教学的比例不大,却是不容忽视的。高明的教师都特别讲究恰到好处的结课艺术。结课艺术流淌着教师设计的智慧,学生交流的性灵.师生互动交流共享的快乐。它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最佳状态下结束本节历史学习的一个主要环节。灵活多样的历史结课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手段,良好的课堂结尾必须圆满有力.使课堂内容得以概括和融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形成对比,豁然开朗。犹如游人在悠游览胜之后,重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使人重温游迹,倍感亲切.颇有余音绕梁之妙。把握好历史课这一最后环节,使之成为“精彩之落幕”,达到“课虽结而趣无穷”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历史课的结课艺术。  相似文献   

15.
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与社会课堂正经历着各种变革。学有常规,教无定法,把握学情,抓住课堂教学出发点,夯实组织教学活动基础,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有比较现实的意义。文章从"随时、随性、随遇"把握学情的时效、重点、难点等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师只要精准地把握课堂学情,就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教学和育人相辅相成。教师必须纠正知识本位的错误倾向,把握学科本质,挖掘学科的思想价值和情感意义,调动学生具身学习的积极性,在全方位、沉浸式的学习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中,活动课能真实、适切、形象地体现“做中学”,为夯实、提升历史学科教育提供了有效路径。本文以活动课“海之蓝,梦之蓝——中国海权之逐梦深蓝”为例,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课程《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对老教材重新进行了整合编写,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其是发散性思维做了良好的准备。但是现在的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质疑求新;重逻辑推理,轻发散求异。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弱,缺乏求异、求新、求实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