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年代至70年代的小说一般分为两类,即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前者主要是讲述“革命历史”,它提供的是新的现实秩序赖以成立的合法性资源,解决“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后者则大略分为工业题材和农村题材,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是谁”和“我们向哪里去”,即通过主体本质的建构来确立现实意义秩序。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要在意义秩序的建构中展开某种“历史必然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小说中的矛盾冲突的形式有很多。茅盾的《春蚕》的矛盾冲突表现为喜与悲,丁玲的《果树园》矛盾冲突表现为表与里。小说中所设计的矛盾冲突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也是为了引人入胜,同时更好地表达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李英锋 《广西教育》2014,(21):59-60
能否处理好课堂矛盾冲突,关系到能否顺利开展课堂教学,能否增进师生感情。多年来,笔者一直努力探索该课题,在此,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学生矛盾冲突事件的策略。一、案例再现2013年9月27日上午,八年级某班的思想品德课,笔者提前10分钟到教室做课前准备。笔者环视全班,发现最后一排的冯×的课桌椅被搬到教室后方并靠墙放着。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中,人生道路上,到处都充满了矛盾。作为表现现实与人生的小说,必须真实地、集中地写出矛盾和斗争。矛盾冲突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小说情节、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中,人生道路上,到处都充满了矛盾。作为表现现实与人生的小说,必须真实地、集中地写出矛盾和斗争。矛盾冲突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小说情节、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对“十七年”的长篇小说的教学和研究 ,首先 ,要抓住共性 ,宏观把握。从其基本特征———史诗性入手 ,深入研究其背景的广阔性和主题的深刻性。其次是寻找个性 ,有分析的进行阅读 ,从而发现其个性特质和闪光点。再次 ,要标新立异 ,以现代人眼光重新关照十七年的长篇小说 ,使“老树”开出新花  相似文献   

7.
我国“文革”前十七年的一些长篇小说代表作,歌颂了建国前后各条战线上的人民英雄,洋溢着一种催人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英雄主义精神,继承了历史上文学作品中英雄主义精神的可贵因素,然而又产生了质的飞跃。新时代所讴歌的英雄是无产阶级的英雄,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境界。这种新作品的出现,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与作家的经历及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指引密切相关。“文革”中这些作品虽遭围剿,但在新时期又重放光彩;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天的长篇作品中将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十七年(1949-1966)长篇小说在其表现的生活内容、叙事、写人和语言等方面,都具有民族化的倾向,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这对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不无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1949年到1966年十七年间,中国大陆小说有一个广阔的潜在话语空间,但这潜在的话语空间由于意识形态的缘故被完全封闭。在严格的叙事框架内,小说以各种艺术形式努力切近新时代,并形成了史诗、传奇和日常生活这三种“书写中国”的基本叙事格局。本文着重探讨这三种书写形式各自内在的叙事机制,且认为史诗、传奇和日常生活这三种叙事基本反映了十七年小说描述“新历史图景”时的复杂情形,亦生动地体现着雅俗流变在十七年时期的断代图景。  相似文献   

10.
整本书阅读应当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而批判性阅读是整本书阅读的基本形式.质疑、论证和反思这三个环节贯穿于批判性阅读整本书的全程,可以在研读文本的任何一个部分或探讨某个问题时进行,可以在阅读认知过程的任何一个层面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1.
冲突艺术美是重要的文艺美学形态,雨果的长篇小说充分表现了冲突艺术美.《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经典的三部长篇小说,在这三部小说中作者用三种冲突给审美鉴赏者带来全新体验,给读者带来理性与感性、品味与直觉和逻辑与经验的思考.本文重点分析雨果这三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冲突艺术美.  相似文献   

12.
雨果的长篇小说《海上劳工》、《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通过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精神意识的广泛描写与深刻揭示,显示了丰富的内容和远大的认识价值。雨果在这三部长篇巨中形象地揭示了“三种桎梏”、三种冲突,构成了冲突艺术美,给审美鉴赏以理性与感性、逻辑与经验、品味与直觉等各方面的思考和感受。本试以黑格尔的冲突美学观念,即物理或自然情况带来的冲突、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精神差异导致的冲突,浅要地探索这三部长篇巨的冲突艺术美。  相似文献   

13.
雨果的长篇小说《海上劳工》、《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通过对人类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精神意识进行广泛地描写与深刻地揭示,显示了丰富的内容和远大的认识价值。雨果在他的三部长篇巨著中形象地揭示了"三种桎梏"、三种冲突,构成了冲突艺术美,给审美鉴赏者以理性与感性、逻辑与经验、品味与直觉等各方面的思考和感受。文章试以黑格尔的冲突美学观念,即物理或自然情况带来的冲突、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精神差异导致的冲突,浅要地探索三部长篇巨著的冲突艺术美。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倾其毕生心血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真可谓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究其人物塑造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善于把人物置身于事件的舞台中心,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羽本纪》一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可以这么说,读司马迁的传记作品,就像在看一场富有矛盾冲突的戏剧。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倾其毕生心血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真可谓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究其人物塑造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善于把人物置身于事件的舞台中心,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羽本纪》一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教例] “船夫一手扶一把既像橹以像舵的尾桨”这个句子到底是比喻还是比较?在上《三峡船夫曲》一文时,我班学生对此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学生认为是比喻句,因为可以找到本体“尾桨”、喻体“橹、舵”和联结词“像”。有的学生却认为“尾桨、橹、舵”是一类事物,属比较关系。学生们各抒已见,争执不下。于是我就请大家查词典,同学们从《汉语小字典》中找到了比喻的定义:“比喻即打比方,用有类似点的浅显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比较深奥的道理。”理论依据找到了,但由于学生们对定义理解的角度不同,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我摆出了我的观点,对比喻作了具体的阐述:“比喻有两个重要点:第  相似文献   

17.
苏轼因其诗、词、散文里所表现的豪迈气概、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为人称道。中学教材选了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作为范文,这绝非偶然。一词一赋,均选材赤壁。词中,苏轼将赤壁之景写得如此奇特壮丽:乱石空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周瑜是如此英雄:先有“小乔初嫁”,再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赋中,亦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然而,两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并不雷同。词以豪迈开头,奔放之余悲己之情作尾,赋虽怡情山水之乐开头,后由悲而喜。文中的思想感情变化并非作…  相似文献   

18.
19.
(一)打倒“四人帮”以后,长期被江青一伙禁锢的长篇小说《创业史》等重新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没有读过的青年人抢着看,看过的同志也积极加入排队传阅的行列。事实证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是谁也扼杀、否定不了的。一九六六年二月,叛徒江青和阴谋家、野心家林彪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全盘否定解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取得的伟大成就,胡说文化大革命前的文艺领域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政,诬蔑十七年中“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老师都渴望建立融洽的师生鱼水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心与心的碰撞、情和情的融汇、爱跟爱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担负着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职责,以保障课程得以井然实施.而师生之间就难免存在矛盾冲突.本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巧妙化解矛盾的方法和经验,使瞬息即逝的冲突,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