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解放前后工资问题史料(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与史学》2003,(4):32-36
二、上海解放前后工资情况(续) (Ⅱ)上海解放后工资情况 关于上海解放后工资问题的处理经过,一般的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个办法: 1.发维持费和临时借支。 2.从折米过渡到以折实单位作为计算标注的办法。 3.从各单位的自行调整走向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实行个别的调整。 1.发维持费和临时借支 5月2 8日上海解放后因对各单位原来工资情况不够了解,社会秩序亦未安定,而数  相似文献   

2.
《档案与史学》2002,(4):22-26
(三)工人组织及争取和利用合法斗争问题一、工会组织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日寇投降后,我们曾准备以武装起义来影响新四军的占领上海,并以发动群众对敌进行清算斗争为起点,提出发解散费、生活维持费及发赏金、花红、白米等要求,并结合立即放手组织工会、组织纠察队、监视敌伪汉奸、看好工厂防止破坏的方针。首先在日本工厂展开斗争。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各厂均停工,我们即发动斗争,在各厂门口或工房里号召组织工会,当场摆起台子登记编组,并选出代表。在非敌厂里,除号召组织工会外,很多是号召组织庆祝抗日胜利筹…  相似文献   

3.
序跋的念想     
没想到因了这一次“救场”之举,倒成就了我和巴老的一段编书缘。在我为数不多的文字中,常有念想的,就是这些序跋了。它们每一篇都连着一段难忘的记忆,每每想起来,总会感觉到暖意。最初的序跋写作,是得到了孙犁同志的鼓励。可以说,我的第一篇跋文,就是被孙犁逼出来的。我和孙犁初识于1978年,开始是工作上的联系,来往多了,谈得就随便了,去多伦道孙宅聊天,成了日常的一件快事。那些年是孙犁写作的旺季,很多文字发表前,我有幸成为第一读者。因此,当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季涤尘约我为孙犁编一本散文选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愿意为孙犁做些事情。我通  相似文献   

4.
50个信封     
初学新闻写作那一年,在寄出了25份稿子之后,我终于收到了一家报社寄来的一份样报和稿酬。兴奋之余,我有些沮丧:5元钱稿费还远远不够我为寄25份稿子所买的信封和邮票钱,更不用说我为写稿搭上了多少个挑灯笔耕的夜晚了。但正在我家的二姨却高兴得合不上嘴,戴上眼镜,将我的那篇“豆腐块”看了一遍又一遍。以后的日子,我仍是很努力、很投入地写,期望收到的稿费渐渐多起来。但是,半年过去了,我只发表了几篇文章。后来,有一次我用所有的零钱买了10份信封和邮票寄出了10份稿子,最后在纷纷石沉大海之后,我发誓不再动笔。我将所有的书都付之一炬,从此…  相似文献   

5.
掌握好档案赋予我们的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曾做了一个梦:梦中我来到一座寺院,从装饰华丽的外观和高高的尖顶似乎看到了希望,我想我会在这里得到某种启示,于是推开大门走进去。门在我身后吱地一声关上了,里面光线昏暗,高高的窗户使阳光照不到我身上,尽管外面很热但里面很凉爽。一位保安走过来,寺院又变成了监狱。保安让我交出钢笔并将公文包放进一个柜子。我坐在桌前,保安和摄像头一直在监视着我以防逃跑或行窃。我  相似文献   

6.
刊中报     
案前有一盏台灯,一盏无极调光台灯。这盏灯,已伴随我度过数百个不眠夜,看着我将一篇篇稿件写了又抄,抄了又改。那是我调进县人武部不久,部领导安排我写一篇稿子,白天采访完成,晚上在昏暗的电灯下铺笺走笔。这时候,刘政委推门而入,要和我研究~下写作路子,于是,我和政委边谈边写两个多小时,稿子总算完成。我探着酸痛的双眼,送走政委。第二天晚上,正当我准备挑灯夜战时,政委又赶来了。这回,他带来一盏台灯,帮我插上电源,调试好亮度,并嘱我劳逸结合,注意保护好视力。顿时,我的心头一热,眼睛里便有一股滚烫的东西涌出来……  相似文献   

7.
1997年9月2日,北京日报社书画院成立,曹世钦同志任院长。因工作的需要,我滥竽充数,也当了个所谓的理事。 那天上午,一上班,曹世钦同志便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老曹前一段病了,我和邵毓奎等人正商量要去看望他,我的脚又崴了。一个多月了,哪儿也不能云。老曹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我的老师。1970年我到北京日报社后,先分到群工部。大约工作了两个来月,一天,老曹把我找到他的办公室谈话,希望我到文艺部编副刊。我高兴地到了文艺部。到文艺部工作后,老曹又手把手地教我编稿,和我谈作品,使我很快适应了文艺部的工作。此后,直  相似文献   

8.
高考,人生的十字路口。从这里,我和好友分别踏上了自己的征程。一位朋友去了中国政法大学,另一位去了华中师范大学,我则去了离家不远的长江大学学新闻。我以为,从此就会与昔日的好友拉开很大的差距。没想到,在后来的书信和电话交流中,她们渐渐羡慕起我丰富多彩的生活来。直到上个星期,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好友,要我帮她留意一份工作,这时,我已经做记者一年多了。这给我很大触动,我开始回忆起母校,回忆起大学四年走过的岁月。从小事做起大学四年,用“忙碌”这个词来形容最贴切不过。我一直在学生会和大学生通讯社做学生工作。忙碌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兵新梦     
张微 《档案管理》2004,(5):47-47
2002年,在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里,我实现了我金色的梦,成为了一名兰台新兵。在接到报到通知那天,我体味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命运对我如此厚爱。我陶醉了,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是一只雏鹰,学习在蓝天白云间展翅翱翔。带着美好的憧憬、怀着喜悦的心情,我来到了梦寐已久的工作岗位。在这里,同志们倾囊相授,给我耐心指导。他们工作严谨、知识全面、作风扎实,使我感到能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能和这些良师益友在一起工作学习,是那么的荣幸和自豪。有一种精神,叫奉献,平凡的职业也能折射出圣洁的光辉;有一种力量叫凝聚,细微的付出也凸显出伟…  相似文献   

10.
周兴露 《大观周刊》2012,(11):194-194
1994年8月,我带着我的理想和目标勇敢地踏入了社会,来到了我家乡的一所村级小学任教。学校领导安排我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当时的我有些纳闷,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于是我阅读了大量有关班主任的书籍。根据从书中获取的大量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是这样做的,而且学生们很喜欢我。在此愿意把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11.
力量的源泉     
我始终对记者行业无比向往和敬畏。几个月的记者生涯,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窍门和写作思路,即使小心翼翼,言语和行为却透露出些许自命不凡和故作老成。一天晚上11时,同事把一封信转给我时,我内心的平静被彻底打破了。信是一位来自偏远农村的忠实老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一封沾着泪水的求助信,连接起一位美丽的电视台女主持人和孤儿三姐弟的情缘,他们在风雨飘摇中拥有了一个特别的家,一份不是亲人却又相知相惜的人间至爱……孤儿来信牵动了女主持人的心2004年1月15日,江苏省灌云县电视台《连心桥》节目主持人张帆收到一封字体略显稚嫩的来信:张帆姐姐,我叫刘小松,今年11岁。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以前,我都是把心里话说给爸爸、妈妈听,现在,他们离开我们有一年了。我在班上的成绩是前三名,我喜欢读书,但我没有钱,我怕学校不要我了。姐姐要去打工,挣钱为我和弟弟交学费,却没有人要她做工,说她年龄太小。张帆…  相似文献   

13.
蔡越 《全国新书目》2012,(10):16-17
斯蒂芬·金的粉丝詹姆斯·史密斯认为,《末日逼近》是恐怖小说的巅峰,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关于正邪间的较量,还关于宿命。《末日逼近》——最早的版本出版于1978年。我是16年之后读的这本小说。我仍然记得,当时我和家人在土耳其度假。我的书都散开了,因为太大了,而且装订也不结实。我一边读,胶水一边化掉,一页一页的都散了。在这个假期之前,我知道我爱斯蒂芬·金,但读完他的小说后,不管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我都愿跟随他。因为《末日逼近》,我把他的作品都读了一遍。因为他,我才成为了一名作家。也正因如此,我不知该如何下笔。  相似文献   

14.
与一丹对话     
不久前,一个微风朗日的下午,我去电台录新闻。路上有人告诉我,中央电视台的敬一丹在新华书店签名售书。一种同行的情结和职业敏感驱动我直奔书店,只见书店里购书的观众把一丹围得严严实实,我怎么也无法近前。好不容易我找到了与一丹同行的作家出版社编辑罗静文小姐,她向我透露:一丹还有两个小时就要飞北京了。我二话没说,赶回台里,三下五除二做好了新闻,拿了采访机就又赶了过去。走下荧屏的一丹,不施粉黛依然是那么清秀、端庄,比起屏幕上的她更是亲切有加。乘着她临行前的间隙,我把话筒伸了过去,并自报家门,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中国记者》的老读者了。自1990年毕业到企业做宣传报道干事起,便和贵刊结下了不解之缘。15个春秋里,或订阅、或零买,无论何种方式,我们每个月都会见面。15年来,我书柜里过期的杂志卖了一批又一批,而《中国记者》等新闻期刊占据的位置却始终没有动摇。15年来,她就像一位老师、一位好朋友,守候在我身边。她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看到了国内外新闻界的新动态;她丰富了我的知识,让我学到了许多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她提高了我的业务能力,使我从一名基层通讯员,成长为一名专业新闻记者。我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不能没有《中国记者》编辑部各位老…  相似文献   

16.
我这个人好读书,闲暇之余也写点文章,偶尔也有几篇所谓的“新闻稿件”,但遗憾的是,这些文章都没被报纸采用,结果我放弃了。说实在的,我真有些不甘心。正好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我自费去参加了培训。学习后,我向栏目编辑递交了一篇稿子。这可是我准备几天写成的,洋洋洒洒千余字的消息。没多久,乡镇经济版竟采用了我写的文字。——虽说只是摘用我稿子中的一点点儿,只有200多字,但这是对自己写作的一种鼓励和肯定。自己的名字见报后,我兴奋极了,这毕竟是第一次见报,我真想把这个喜讯告诉我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一“豆腐块”文章实现了我新闻写作史…  相似文献   

17.
害怕读书     
我生来惧怕黑夜,为了逃避黑夜,我从小学会了读大部大部的书。读书成了我命定的一种生存方式,逃避苦难和惩罚的方式。然而,近年来我对读书产生了一种异样的不祥的感觉,有些书读着你  相似文献   

18.
我是部队的一名通讯员,1986以来,在军内外报纸上发表了80多篇稿件。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果呢?熟悉我的同行们都知道:这是“杂家”帮了我的忙! 我刚接触新闻报道工作的时候,总认为只要学好新闻理论,多看点政治书刊就可以了。可是这个想法不久就在实践中被推翻了。记得有一次,我去采访支队修理所的一位老战士,他指着车床和正在维修的汽车,热情地给我讲了很多。但是,我不懂得机械性能、部件名称和维修知识,听了总觉得模模糊糊,更是无法用文字表达清楚。另一次,我去采访司务长老王。因为我当过会计,熟悉会计业务,对帐内、帐外一听就明白,采访进行得很顺利。通过这两次实践,我逐渐认识到,要当好一名通讯员,光靠学好新闻理论知识、多看几本政治书刊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10,(5):43-45
一篇200字的报道2006年10月,我所在的法制晚报社建立了小红帽特约通讯员制度,让辖区内的小红帽发行员成为记者的“线人”。于是,我跑到附近的两个发行站,“宣讲”报社新闻的理念和线索标准。之后的某一天,一名自称李路正的打工青年打电话给我.说自己从小红帽特约通讯员那里拿到我的电话号码,犹豫了好几天才鼓起勇气,向我介绍他写的一首歌。我当天的采访任务并不多,就和他约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20.
正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三十五年来我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满了文字,俨然成了一本百科辞典——在此期间我用压力机处理掉的这类辞典无疑已有三吨重,我成了一只盛满活水和死水的坛子,稍微侧一侧,许多蛮不错的想法便会流淌出来。我的学识是在无意中获得的,实际上我很难分辨哪些思想属于我本人,来自我自己的大脑,哪些来自书本,因此三十五年来我同自己、同周围的世界相处和谐,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