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评述了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的概况,指出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应提倡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方法论的研究及应用,应遵循从低级到高级、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使其研究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及实用性。依据统计资料预测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对今后研究的方向、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到1994的10年间,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的研究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一1986-1988是这10年间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的高峰期,3年内专论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的文章年平均在100篇以上,接着向下滑跌而后又稍有回升至今。86-88年出现研究的高峰期,与武汉大学乔好勤教授《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一文的发表密切相关,该文中作者极力呼吁“方法论研究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当务之急”。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馆学概论》(吴慰慈等著)首次将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的三层次理论写进了教科书,并介绍了图书馆统计法、读者调查…  相似文献   

3.
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经十余年来的开拓和探索,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目前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各方面的综述,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同时提出一些看法就教于行家。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是关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方法的学问,以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中的方法为对象,探讨其认识活动规律的科学。近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逐步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从方法论哲学基础的探讨到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体系的思辨;从定性描述、定量分析,到学科发展的前景评估,都给我们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尽管在理论研究中还明显带有引进和移植的痕迹,但也不乏创新之举。这对推动  相似文献   

5.
从研究的界定中,总结出研究的九个特点,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九个特点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人性及行为表现不仅涉及生物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而且融进历史的演变因素和现实的情境因素。人性及行为表现是一个多因素、多元相互作用而呈现为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整体现象。本文认为对人性及行为的研究应本着科学探求和哲学分析相结合、本体论和方法论相统一、层次分析和系统综合相联系的原则,综合人性及行为各层次、各侧面研究的方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7.
一、课程本质认识的演变课程本质规定着课程研究的方法论取向,是课程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因而常常被认为是“课程论的中心和基调”。“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间,建国以后,由于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我国教育学界长期把课程看作是学科或学科的总和,而且很少用课程一词。也许是因为课程本身的过于复杂以及处于多元课程本质观的无奈,有的学者放弃了一个精确的定义涵盖课程本质的想法,认为目前就要得出一个精确的并为大家所认同的课程定义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了三个文艺理论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与“三论”原理;西方现代文艺思潮及其方法与中国文化传统;文学的主体性问题。作者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促进文艺研究、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技术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出现不仅拓展了美学研究的领域和视野,而且对于美学基础理论的深化也起到了有益的补充。随着技术美学在我国不断兴起,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注意的问题也愈来愈广泛,使用单一的、概括的、原始的、感性的方法去研究已显得捉襟见肘,时代和学科本身都迫切要求用全方位的、具体的、现代的、理性的方法来研究。文章分析了当前技术美学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割裂和孤立化倾向。针对技术美学研究中出现的不足,文章提出了比较科学的技术美学具体研究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研究,综合相关学科交叉研究,应用实践的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典型实例入手,论证了注重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性,并基于此对法律本质作?自己的表述。在法律起源上提出法律识别方法——不得以法律定义中所用词汇指称的事物作为识别“法律”存在与否的标志,并且应正视约定因素;在法律本质及相关的法律前途方面强调理由真实观点未必正确;在法律本质本身方面突出坚持辩证思维尤其是“两极性”思维的极端重要性;最后逻辑地推出法律本质即对部分社会成员意志的着重体现,并最终决定于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在发展中要体现时代性,突出民族性,符合规律性,保持战斗性,就必须克服研究中重“应然”轻“实然”、重“注释”轻“分析”、重“静态”轻“动态”、重“政治”轻“学术”的倾向,强化问题意识、前瞻意识、开放意识和人本意识,运用复合的立体透视的研究方法,做到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历史分析与结构分析、研究内容与研究形式的多维统一。  相似文献   

12.
课程本质研究及其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一、课程本质认识的演变 课程本质规定着课程研究的方法论取向,是课程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因而常常被认为是“课程论的中心和基调”。课程本质说到底乃是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因为人们一般是通过定义来揭示或表征本质的。但是,课程究竟是什么,不同的课程学者有不同的解答。可以说,有多少个课程学者,也就有多少个课程定义。我国教育学界对课程本质的认识,不仅受到我国古代典籍中“课程”词义的影响,而且也深受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多元课程本质观的一定影响。尽管如此,透过改革开放20年课程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我们依然深深地感受到课程内涵的不断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13.
教学交往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交往是我国教学论学科中的一个新课题。长期以来,教学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忽视了对教学社会属性的探讨,因而对教学交往的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伴随着教学论研究中人的问题的凸现,教学交往的研究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然而,研究视域的扩大和内容的深化,需要考虑一系列方法论问题,最主要的是从多层面认识教学交往研究的意义,确定教学交往的独立范畴;把握教学交往的特性,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原则,对相关的基本问题予以着力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学的前提和基础,贯穿了整个图书馆学的研究历程.自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于1807年在其著作<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中第一次提出"图书馆学"以来,图书馆学研究者就开始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进行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对旅游本质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相关概念认识的不统一及研究视角的不同,是导致学界在旅游本质问题上长期存在分歧的重要原因。胡塞尔有关"本质"层级的论述,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旅游本质研究的起点应是旅游的"单个体"本质,"旅游"之内涵则是指"旅游活动",研究的视角应是哲学的视角,即时空视角。  相似文献   

16.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实用技术层面上,必须进入方法论层面,也即必须进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价值取向的思考,而这是当前研究中比较缺乏的。从方法论出发,目前致力于寻找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精确关系的技术向度研究存在重大缺憾,因为它没有回答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制度所应进行的调整,这就需要新的研究方式来补足,这个新的研究方式就是本文提出的文化向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今天,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学科都具有世界性。它们都以全世界范围内的某类现象作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以展示该学科的性质和特征。但令人遗憾的是,美学自1750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以来,事实上却只是一门显示欧洲传统文化模式的审美理论。尽管它有着种种优点,它充分地显示出欧洲审美文化特点和独有的富于哲学思辩性逻辑性的理论风格,但又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它很不全面。西方审美理论的阐释对象是有限的,它所解释的对象的覆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9,(1):91-95
西方语言学者孜孜不倦于构建各种语言学理论,国内语言学者则更关注具体语言事实的论述,无法亦无意构建系统的理论,致使这两种语言学研究方法论迥然不同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拟以中西方传统哲学理念为研究视角,提出西方语言学研究力图超越现实世界中具体的语言事实,追求概念世界中抽象的语言理论,寻求语言本质,这一研究方法与西方传统哲学追求永恒的"在场的形而上学"理念亦步亦趋;汉语语言学研究则认为现实世界中具体的语言事实就是语言本质,两者同寓于语言系统中,这一研究方法与中国传统哲学追求"阴、阳两面融合成一整体"的理念亦步亦趋,而未来语言学研究必将向着语言事实与语言理论相互依存和互为根本的道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格研究中国化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人的人格,要展现的是中国人人格的本质这需要我们的研究视野由二歧转向整合,把影响人格的一切因素纳入研究范围,综合应用多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认真反思,有许许多多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记取,其中,关于改革的方法论问题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试从这个角度提出几个问题,以期共同探讨。 一、克服和防止理想化的倾向,注重改革的现实性 毫无疑问,十年改革在总的指导思想上,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但在某些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化的倾向。之一:对改革预期的理想化。改革初期,出于迫切改变现状的心理,不少人都对改革抱着过高的期望值,以为一旦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就会达到完美无缺;各项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也会和谐一致;社会各阶层的收入也将大幅度提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