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一格的作家,具有不平凡的生活创作经历,形成了儒道共济、中西互补理想的文化精神.林语堂小说在文化层面上向我们展示了林语堂“传统理想主义”的独特的家庭文化审美取向,承载着中西合璧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2.
何存中是80年代中期崛起的湖北“实力派”小说家。何存中小说的突出特点是富有一种文化品格。这种文化品格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对流氓无产无者的文化反思;其二是表现传统文化的尴尬处境;其三是重建文化人格;其四是地域文化的营造。  相似文献   

3.
《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朱门》是林语堂最为钟爱的“三部曲”,这三部小说既各自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化取向代表了林语堂心目中的理想人生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沈从文作品乡村文化世界中表现出的种种生命形态、人性美和人性美的重建、乡村文化世界的生成三个方面,探讨了沈从文作品文化审美品格空间的巨大包容性,及其生成的乌托邦意义。  相似文献   

5.
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审美品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体现出鲜明的“雅”、“俗”融合的审美品格。其“雅”的品格体现在深厚的化内涵及当代精神的开掘,而艺术表现方式、手法的一些特点及作品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则构成了“通俗性”品格。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是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作家。他长期生活在西方社会,对国内的社会颇为陌生。然而在民族自尊感和抗日爱国热潮的驱使下,他创作了多部才子佳人小说。这些作品贬儒倡道,可读性强,表达了其爱国情感和对东西方文化思考等重大而严肃的主题。林语堂写才子佳人,但并不宣扬色相。他笔下的少女形象,不光是具有生理形态上的自然美,更透露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积淀的理性的审美观照。读林氏的小说,虽然给人以生活源泉枯竭之感,但不能不折服其小说,特别是《瞬息京华》乃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论道家文化对林语堂文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文化对林语堂文学思想的影响非常深重,使他由早期的“文艺必谈政治”转为文艺必须“超政治”、“近人生”,并建立了“幽默”、“闲适”、“性灵”论,追求道家美学的审美特质,如尚“自然”、主“真”、求“趣”等。林语堂的文学观点是中国道家美学与西方表现论“联姻”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台湾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黄春明的小说,是台湾特殊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孕育而出的艺术精品,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糅合现代意识,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存状态、生存品质,给读者提供了文化反思的空间,具有可贵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9.
李白文化具有传奇性特色,这与诗人奇特的人生经历和"奇之又奇"的诗文作品密切相关。李白文化的传奇性特质蕴含人的本质力量,体现诸多审美品格,如强烈的理想主义信念、天人合一的诗思与情怀、清新自然的语言感染力等。李白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审美对象,带给人丰富的美感体验,具有积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西南抗战小说遵循现实主义的审美品格,与全国抗战文学一样应和着时代的脉动,以服务于抗战作为文学的最高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标准),讴歌英雄,书写战歌,传递中华民族不屈的伟力,为民族的复兴与新生而呐喊。随着典型理论的重申,文学审美性的回归以及题材视阈的拓展,大西南抗战小说的审美性得以迅速提升,涌现了众多优秀的作品,甚至出现了经典作品与典型人物。现实主义审美品格也使大西南抗战小说在表现大后方积弊丛生的昏暗现实时,呈现出更为独特的艺术触角与更为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使得大西南抗战小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学高度。这也正是大西南抗战小说现实主义审美品格高扬的集中体现,是大西南抗战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走向深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大西南抗战小说为世界奉献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文化视角切人,探讨“后期浪漫派”作家徐莳的文化选择。徐莳的小说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蕴涵了现代西方的哲学思考与艺术技巧,两者的完美融合使徐莳的“浪漫传奇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可以认为,他的创作成功实现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通俗与高雅的高度融合,获得了独特的文化意蕴与现代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用英文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传记、随笔,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把文化乡愁具体落实在对中国社会的描写,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上,使之成为文化使者,更有了文化“根”的意识。林语堂认为中国古代以儒家世俗思想为主体,以道家的遁世与佛教向往天国的神学理论为补充的思想结构,适应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需要,也代表着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3.
神秘主义叙事是先锋作家常用的方法,具有女性文学和先锋作家双重身份的林白也在其作品中渗入了神秘主义的因子,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和神秘主义色彩。以神秘主义叙事为切入点,通过林白小说中神秘人物、神秘事件以及叙事手法解读其小说的神秘主义特色,挖掘地域文化风俗和自身特质对其神秘主义叙事的影响,并阐释其神秘主义叙事在释放女性话语方面的作用以及林白神秘主义独特的诗化意境。  相似文献   

14.
许多中国现代作家往往以西方小说理念,对中国古典小说采取简单的批判和否定态度,林语堂则多有肯定、赞赏甚至迷醉,并直言他所受的中国古典小说的深刻影响。林语堂在神秘主义、悲剧的喜剧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艺术上,都与中国古典小说有着直接的因缘。当然,除了《红楼梦》,林语堂对其他中国古典小说尚缺乏深入研究,即使对于《红楼梦》也有模仿过重和创新意识较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寻根小说的创作摆脱外在各种政治、历史、社会意识包袱的羁缚,开始了"回到文学自身"的本真实践,然而其创作中的大量景象描写却呈现了"神秘"化铺染的图貌,就其文化品质而言,这种不成熟的"神秘"写作技法主要涵含了"非理性"化回潮、媚俗化倾向、平面化堕落以及奇诞化追尚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位风格独特的文化学者,林语堂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慢既向西方人讲中国文化,又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文化的活动,无论是地西方人还是对中国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在语言研究的转型、宗教文化的底蕴、文学笔调的改革等三个方面,林语堂更是功不可没。这也决定了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表现出整合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他“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17.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五百年后的《水浒传》"。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一个成功的范例,这些优良传统主要体现为仁者的胸次、义者的肝胆,智者的情趣和勇者的气魄。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方面注重传统文化的吸收,一方面把现代普世的价值观引入到古代的题材中。金庸的作品还善于将古典与现代手法融于一炉。金庸作品的成功还得益于其与传媒"四轮驱动"式的成功互动。  相似文献   

18.
林纾被誉为“中国翻译文学之父”,其对中国翻译文学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视角,从语言、写作方法和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林译小说中使用的归化翻译策略,发现长期以来一直遭评论家们口诛笔伐的林译小说的漏译、误译、增译等现象正是林纾为了达到自己的翻译目的所采用的归化翻译策略所致,因此应充分肯定这种翻译方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是“一捆矛盾”,而且充满深刻复杂的悖论性质,这就决定了其文化思想的本质。但是,有冥冥之中的“主宰”存在,从而使矛盾冲突一变而为“自然”与“和谐”,这是林语堂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更内在的区别。承认和喜欢“矛盾”,使林语堂的文化思想具有现代的深度;而有“和谐”大光的照临,使林语堂的文学、文化、思想和人生一片通明,清澈如水。  相似文献   

20.
余华小说欲望叙事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余华小说欲望叙事中的文化意蕴进行了阐述,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欲望叙事文本对人性的揭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