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经常逛书店的读者可能还记得:2002年夏秋间,有两种极具吸引力的好书——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阿Q正传》和赵延年木刻插图本《狂人日记》。翻一翻版权页,前者首印6000册。至同年11月已是第3次印刷,印数21000册;后者首印10000册,4个月后也印了第3次,印数达到25000册。这两种书,受读者欢迎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浏览业内书、报、刊,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难找到一篇探讨图书印数的文章。为什么呢?究竟是图书印数问题不值得研究,还是不易研究?或者业内专家及写作高手不屑于研究这个问题?不过话说回来,每本书都有印数,不管这个数字是印在版权页上,还是没有印在版权页上,它都是客观存在。而且印数问题决不是个小事,它困扰着许多出版社,影响着方方面面,试问一个出版社,上自社长、总编,下至编辑发行储运,谁不为它头疼?库存书问题难道不是因它而来吗?库存书增加,供过于求,正说明出版社对印数问题没有把握准确,如果印量适当,供需平衡,出版社何必花那么大精…  相似文献   

3.
前些天,我收到了一笔稿费,几十元钱,是一本25万字书的第三次印数稿酬。书又印了几万册,出版社大概要盈利万元,几万读者拿到书,更不知要产生多大的作用,可我这个作者仅拿到几十元的印数稿费。我望着这钱,不禁淡然一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在一家书店买到了一本于光远先生的新书《思维的年轮》。这是一本反映作者“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成熟程度显著地提高”的书,该书收入了作者1977—1995年的170多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谈经济学的,也有谈哲学和其他学科的。书中还收录了两篇涉及“人体特异功能”的文章,其他文章中也有几处谈到这个问题。这是一本很珍贵的书,值得一读。这里讲珍贵,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书的印数太少,仅印2000册。像这样有学术价值的书籍,如此少的印数,也就更显出它的珍贵。而在同一书店,我发现一些气功“科学”之类的书,印数竟达到了数百万册的天文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传统性的每年一期的总结专刊中,让我们截取一个横断面,来看看1986年出版的在首版印刷数和广告宣传预算额都名列榜首的硬皮书的情况。我们向出版商提出的问题是:这些书的表现如何?它们是否合乎期望?如果结果使人失望,有何教训可以记取?今年,在我们邀请的12个出版商中有7位拒绝评论。但作为全年出版的记录,我们将这些书介绍给大家。阿伯出版社(Arbor House) 出版商提出了下列首印数和广告费用名列前茅的书目:《人间权力》(Power on Earth)这是非小说类作品,记述了一位意大利银行家的事迹。广告费预算为10万美元,首印数为10万册;《宝贝甜心》(Sweet Baby Cookic Honey)首印数为15万册,广告费15万美元;《个人影响》(Personal Affects)印数为7.5万册,广告预算7.5万美元。在谈到后一本书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想举一个考察社会需求,策划选题获得成功的案例,这就是北京出版社在2002年8月出版的<登上健康快车>一书.该书第一辑从2002年8月出版以后,至2003年3月连印15次,印数达100万册;第二辑于2003年8月出版,至同年10月已连印3次,印数达40万册.究竟是什么因素催生了这样一部既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又有可观经济效益的畅销书呢?  相似文献   

7.
本文想举一个考察社会需求.策划选题获得成功的案例.这就是北京出版社在2002年8月出版的《登上健康快车》一书。该书第一辑从2002年8月出版以后,至2003年3月连印15次.印数达100万册:第二辑于2003年8月出版,至同年10月已连印3次.印数达40万册。究竟是什么因素催生了这样一部既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又有可观经济效益的畅销书呢?  相似文献   

8.
一、情况首先讲进货工作,是否有萎缩的情况。据上海人民出版社季学众同志统计,该社1979年出版101种新书,印数在10万册以上的36种,占35.6%;印数在2万册以下的是23种,占22.8%。1980年,印数多的品种下降,而印数少的品种则大幅度上升。至1980年5月底,该社已出34种和已有印数的42种,共76种。印数10万册以上的只有17种,占22%;印数2万册以下的37种,占48.6%。有些书,书店订货数少得可怜,只有2、3千册,甚至只  相似文献   

9.
印数决策中的盈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意义上的盈亏平衡着眼于“保本规模”研究,本文则侧重于探讨印数决策中应秉持能盈则盈、该亏就亏的心态。忽略选题的市场行情,盲目追求盈利,人为地增加供货,最终将导致亏损加剧或者消减应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用书说话     
作家、画家以作品说话,表演艺术家以表演说话,摄影家以照片说话,科学家以科研成果说话,编辑呢?用书说话。衡量一个编辑的学问和功绩,就看他所编的书是否受到读者的青睐(市场检验),更要看是否上得书架,是否能传之久远(文化内涵,艺术、科学价值)。有的编辑编书多多,有的书也受某些读者青睐(地摊品位),有的书甚至还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 ,降低书刊印制成本的途径、方法很多 ,潜力很大 ,这里提出常用的“变零为整”法 ,与同行商榷。一、印张数“变零为整”在书刊的印张数中常会出现零印张 (如 0 12 5、0 2 5、0 375、0 6 2 5、0 75、0 875等 )。在某些情况下 ,这些零印张较整印张 (本文指 0 5和 1)的单位信息量成本要高 ,尤其印数较少的书刊 (如研究生教材、学术性期刊 )差额较为明显。这时如果将零印张凑整或是压缩至整印张 ,单位信息量成本会有所降低。例 1:某大 16开书 (刊 ) ,印数 2 0 0 0册 ,无线胶订 ,零印张中不同面数相应增加的纸张、印装费如表 1所…  相似文献   

12.
图书印数:考验编辑把握市场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浏览业内书、报、刊,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难找到一篇探讨图书印数的文章.为什么呢?究竟是图书印数问题不值得研究,还是不易研究?或者业内专家及写作高手不屑于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书价政策是相当独特的。国外基本按图书生产成本定价,书价一般为直接成本的几倍或更多倍数。而我们的图书则按规定的印张单价定价,不论图书的生产成本,如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类图书,每印张为七分五厘至一角六分,无论这本书是印1000本还是印100百万本,印张价格不变。这种定价方法造成的结果是:印数越大的,获利越多;印数越小的,亏损越大。一般说来,获利、亏损的界线印数大致在2万到  相似文献   

14.
早就想写一篇谈论“新世纪万有文库”的文章,但一直没有动笔,促使笔者写下这个题目的动因是看到了编者为第五辑所写的弁言。虽然编者援引陈原先生关于保留书目的名言作为自勉,并不无悲壮地表示“我们还是会出下去”,但言语之间仍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失望语调,不如以前各辑所写的弁言那么从容了。原因正如编者所讲的,这套书“至今还没有成为读书界的畅销读物或热门抢购的对象”。这从己出各辑的印数上也可以看得出来,一、二辑的印数都是高达一万册,到四、五辑时已经变成三千册。对一套大型丛书来讲,三千册是个维持生存的数字,离畅销或…  相似文献   

15.
让学术图书“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学术图书难,卖学术图书亦难,出版学术图书更难”,这是中国书界的一大怪现象。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学术图书往往受专业读者群的限制,市场容量小,流通渠道窄,因此要出版显得特别困难;即使能够出版,其印数也多不超过3 000册,有时甚至连 1000册都不到。一家书店,若没有一些特别有效的营销方法或措施,学术图书的销售量最终都逃脱不了“曲高和寡”的效果。 一、原因初探 学术图书出版困难,流通不畅,有主观因素,亦有客观条件。 1.国内许多学术书在内容新颖性和体系完整性方面把不了关,达不到高质量的要求。这是一个最…  相似文献   

16.
合理确定图书印数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确定图书印数及出版社库存规模,恐怕是摆在每个出版社管理者面前的最捉摸不定的问题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出版社某个业务员发错一笔书导致货款无法收回受到行政的或经济的处罚,而某种图书因过量生产,造成大量积压则不闻不问。有的出版社一年利润不过100万元,库存码洋却达1OOO万元以上。造成库存过大的直接原因在于图书的过量生产,主要表现为品种的过量和印数的过量。另一原因就是某些图书的印数极不合理。 图书的生产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包括编辑加工费、排版、校对费、制版费、稿酬、管理费用等。可变成本包括印刷工本费、材料费等。一般而言,固定成本是平均摊入印数中的,印数越大,每本书摊入的固定成本就越少,因而出版社获利越大;印数越少,每册书摊入固定成本越高,出版社获利也就越少,甚至出现亏损。 印数过少导致出版社无利或亏损,印数过大导致库存积压,也会  相似文献   

17.
在图书发行工作中,非常困难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免脱销和积压。脱销是由于书籍印数小于销数(产小于销),积压是由于印数大于销数(产大于销),恰到好处是由于印数等于销数(产销平衡)。印数的决定是否恰当,对脱销和积压有决定性的影响。按现行体制,现在是由谁(出版社还是书店)决定书籍印数?又是如何决定的呢?是以销定产?还是以产定销?本文拟对此问题做一些粗浅的考察。决定书籍印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根据书籍  相似文献   

18.
书籍的印数反映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请看这些书籍的印数:《格斯尔的故事的三个特征》(内蒙古人民版,1958年)333册、《米吉安尼诗文集》(人民文学版,1959年)104册、《光明之路》(作家版,1961年)100册……。绝大多数书籍的印数大抵四舍五入而只标注整数,而带零数印数的书籍却对读者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并带来某种精神愉悦。我之所以如此强调书籍的印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的中国出版界,出了个颇为特别的出版社,她叫“金盾出版社”,是解放军总后勤部主办的。 金盾出版社特别在什么地方?她从不出卖书号,从不给编辑室和编辑个人压利润指标,从不赶潮趋热,从不迎合低级趣味;然而,她不但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在出版界也是第一等的。据统计:该社创建11年来,共出图书867种,印刷2735次,总印数达13010万册,平均每种15万册。1994年,该社出书714种,其中新书172种,重印书542种,总印数2741.62万册,平均每种  相似文献   

20.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作文真说》一书,于2001年1月上市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读者的欢迎。初版5000册半个多月就告罄,后又连续加印三次,半年内印数已达2万册,在波澜不惊的图书市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作文真说》作为一本20万字单本的作文书,在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的作文图书中可说是很不起眼,尤其是与那些十几本、几十本一套的丛书、系列书相比,似乎更势单力薄,难以匹敌。这本书在出版前后,也未作任何炒作,未投入任何广告费用。那么,这本悄然上架的小书是靠什么得到读者青睐的呢?又是靠什么取得这样不俗的市场业绩的呢?图书本身的质量、图书的适销对路当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但从编辑的角度来说,仍然有许多值得总结和思考的东西。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回顾这本书从选题构想到包装、营销的全过程,自己最深的体会是:策划应该贯穿于图书出版的全过程。也就是说,为了取得图书的终端效益,为了尽可能地扩大市场的覆盖率,编辑的策划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